地 黄 Dhuang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地黄为常用中药。商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苏颂说:"根如人手指。通黄色。粗细长短不常。种之甚易。根入土即生"。 《本草纲目》载:"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亦各处随时兴废不同尔。地黄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根长三、四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葫萝卜根,曝干乃黑"。目前所用地黄与历史记载基本一致。但古人所用地黄较细,不如今日栽培品种之粗大。
地黄 别名:酒壶花、山菸根(辽宁),山烟、山白菜、甜酒棵、蜜罐棵(中药大辞典)。
, http://www.100md.com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R. glutinosa Libosch.f. hueichingensis (chao et Schih) Hsiao]--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多年生草本,高10~37cm,全株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质,呈块状,圆柱形或纺缍形。基生叶成丛,叶片倒卵状披针形,长3~10cm,宽1.5~4cm,先端钝,基部渐窄下延成叶柄,叶面多皱,边缘有不整齐钝齿。花茎直立,圆柱状,单生或2~3枚;苞片叶状,1至数片;总状花序,每花下苞片发达或退化;花萼钟形,长约1.5cm,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略不整齐;花冠宽筒状,稍弯曲,长3~4cm,外面暗紫色,内面杂以黄色,有明显紫纹,先端5浅裂,略呈二唇状,裂片先端近于截形;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筒的近基部处;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后渐变一室,花柱单一,柱头膨大。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先端尖,上有宿存花柱,外为宿存花萼所包。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 百拇医药
生于荒山坡、田梗、路旁等处,或常栽培。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陕西、四川等省地。
一般9~11月采挖根部,野生品春季亦可采挖。除去茎、叶、芦头及须根,洗净泥土。鲜用者习称"鲜生地";将鲜生地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时,捏成团块,习称"生地";生地切片后干燥,称"生地片"。
生地炭:取生地片,照炒炭法炒至发泡鼓起即可。
熟地黄:①取净生地,置容器内蒸至黑润为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片,再晒干。②取生地,置罐内或适宜的容器内,加黄酒(生地每100kg加黄酒50kg),盖严,隔水蒸至酒被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粘液稍干时,切片,晒干。
, http://www.100md.com
地黄 Rhizoma Rehmanniae
地黄主要为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皆有生产,但以河南温县、博爱、武陟、孟县等地产量最大,质地最佳,销全国并且大量出口。栽培品亦可作鲜生地入药。此外辽宁、河北、山东、浙江等省主产野生地黄,作鲜生地入药。
根含环烯醚萜甙类,如梓醇(Catalpol),鲜根中的含量0.11%。水溶性成分中含多种糖,其中以水苏糖含量最高,为32.1~48.3%,并含多种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为2~4.2%,另有α-氨基丁酸,磷酸。从商品地黄中还分出β-谷甾醇、甘露醇、豆甾醇和微量的菜油甾醇(Campesterol)。
, 百拇医药
性状鉴别
鲜生地 呈纺缍形或条状,长9~15cm,直径1~6cm。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皱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断面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中部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甜。
以粗壮、色红者为佳
生地 多呈不规则的团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头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表面灰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黑色,微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者为佳。
熟地黄 性状与生地类似,但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
以块根肥大,味甜者为佳。
显微鉴别
鲜生地块根(直径约1.1cm)的横切面:木栓层细胞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呈放射状。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干燥细粉0.2g,加水5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浓缩点于圆形普通滤纸上,用甲醇展开,喷0.2%茚三酮乙醇溶液,80℃烘干后,呈现紫红色斑点。(检查氨基酸)
2. 取本品干燥细粉1g,加水10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1ml,加入5%α-萘酚乙醇液2~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ml,两液交界面现紫红色环。(检查多糖)
3. 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本品干燥细粉2g,加甲醇2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中加入1倍生药量的氢型强酸阳树脂,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一定量,用分液漏斗以石油醚抽提。石油醚抽取液和甲醇液分别点样。吸附剂:硅胶G(青岛)铺板,120℃活化2小时。展开剂:正丁醇-甲酸乙酯-甲醇(20:10:5)。展距14cm。显色剂:Godin试剂*(1%香草醛乙醇溶液和3%高氯酸水溶液,临用时等量混合)。喷雾后,室温挥干溶剂,80~90℃烤5分钟后显出斑点。
, 百拇医药
*:Maclennan,A.P.et al.:Anal.Chem.,1959,31,2020.
鲜生地 味甘、苦,性大寒。有清热、凉血、生津的功能。用于热病热盛、烦燥口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尿血、咽喉肿痛。用量12~30g。
, 百拇医药
生地 味甘、苦,性寒。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能。用于热病烦燥、发斑发疹、阴虚低热、消渴、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用量9~15g。
熟地 味甘,性微温。有滋阴、补血的功能。用于阴虚血少、目昏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经闭、崩漏。用量9~15g。
[历史]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苏颂说:"根如人手指。通黄色。粗细长短不常。种之甚易。根入土即生"。 《本草纲目》载:"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亦各处随时兴废不同尔。地黄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根长三、四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葫萝卜根,曝干乃黑"。目前所用地黄与历史记载基本一致。但古人所用地黄较细,不如今日栽培品种之粗大。
[原植物]
地黄 别名:酒壶花、山菸根(辽宁),山烟、山白菜、甜酒棵、蜜罐棵(中药大辞典)。
, http://www.100md.com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R. glutinosa Libosch.f. hueichingensis (chao et Schih) Hsiao]--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
, 百拇医药
生于荒山坡、田梗、路旁等处,或常栽培。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陕西、四川等省地。
[采制]
一般9~11月采挖根部,野生品春季亦可采挖。除去茎、叶、芦头及须根,洗净泥土。鲜用者习称"鲜生地";将鲜生地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时,捏成团块,习称"生地";生地切片后干燥,称"生地片"。
生地炭:取生地片,照炒炭法炒至发泡鼓起即可。
熟地黄:①取净生地,置容器内蒸至黑润为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片,再晒干。②取生地,置罐内或适宜的容器内,加黄酒(生地每100kg加黄酒50kg),盖严,隔水蒸至酒被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粘液稍干时,切片,晒干。
, http://www.100md.com
[药材及产销]
地黄 Rhizoma Rehmanniae
地黄主要为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皆有生产,但以河南温县、博爱、武陟、孟县等地产量最大,质地最佳,销全国并且大量出口。栽培品亦可作鲜生地入药。此外辽宁、河北、山东、浙江等省主产野生地黄,作鲜生地入药。
[化学成份]
根含环烯醚萜甙类,如梓醇(Catalpol),鲜根中的含量0.11%。水溶性成分中含多种糖,其中以水苏糖含量最高,为32.1~48.3%,并含多种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为2~4.2%,另有α-氨基丁酸,磷酸。从商品地黄中还分出β-谷甾醇、甘露醇、豆甾醇和微量的菜油甾醇(Campesterol)。
, 百拇医药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以粗壮、色红者为佳
生地 多呈不规则的团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头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表面灰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黑色,微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者为佳。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以块根肥大,味甜者为佳。
显微鉴别
鲜生地块根(直径约1.1cm)的横切面:木栓层细胞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呈放射状。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干燥细粉0.2g,加水5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浓缩点于圆形普通滤纸上,用甲醇展开,喷0.2%茚三酮乙醇溶液,80℃烘干后,呈现紫红色斑点。(检查氨基酸)
2. 取本品干燥细粉1g,加水10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1ml,加入5%α-萘酚乙醇液2~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ml,两液交界面现紫红色环。(检查多糖)
3. 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本品干燥细粉2g,加甲醇2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中加入1倍生药量的氢型强酸阳树脂,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一定量,用分液漏斗以石油醚抽提。石油醚抽取液和甲醇液分别点样。吸附剂:硅胶G(青岛)铺板,120℃活化2小时。展开剂:正丁醇-甲酸乙酯-甲醇(20:10:5)。展距14cm。显色剂:Godin试剂*(1%香草醛乙醇溶液和3%高氯酸水溶液,临用时等量混合)。喷雾后,室温挥干溶剂,80~90℃烤5分钟后显出斑点。
, 百拇医药
*:Maclennan,A.P.et al.:Anal.Chem.,1959,31,2020.
[点击上图放大] |
[性味及功效]
鲜生地 味甘、苦,性大寒。有清热、凉血、生津的功能。用于热病热盛、烦燥口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尿血、咽喉肿痛。用量12~30g。
, 百拇医药
生地 味甘、苦,性寒。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能。用于热病烦燥、发斑发疹、阴虚低热、消渴、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用量9~15g。
熟地 味甘,性微温。有滋阴、补血的功能。用于阴虚血少、目昏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经闭、崩漏。用量9~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