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榆 Diyu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常用中药。商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的根。安徽、江苏、浙江等部分地区尚用长叶地榆的根。
[历史]
地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陶弘景说:"其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其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又名玉豉"。苏颂说:"今处处平原川泽皆有之。宿根三月内生苗,初生布地,独茎直上,高三、四尺,对分出叶。叶似榆叶而稍狭,细长作锯齿状,青色。七月开花如椹子,紫黑色。根外黑里红,似柳根"。李时珍说:"按外丹方言地榆一名酸赭,其味酸,其色赭故也"。《证类本草》地榆项下有江宁府(今南京附近)及衡州(今湖南衡阳地区)产的地榆附图,前者形似地榆,而后者与长叶地榆相似。
根据上述的记载和附图,可见历史上的药用地榆与现今的地榆和长叶地榆近似。
[原植物]
1. 地榆 别名:黄瓜香(东北) 。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蔷薇科 Ros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
生于干山坡、林缘、草原、灌丛及田边等地。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2. 长叶地榆 别名:绵地榆(湖北)。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 (Bert.) Yü et Li. --蔷薇科 Ros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
生于山坡草地、溪边、灌丛、湿草地及疏林中。
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采制]
春季将返青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根茎及细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药材及产销]
地榆 Radix Sanguisorbae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山东、贵州等省区。销全国。长叶地榆 Radix Sanguisorbae longifoliae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主要销华东部分地区。
[化学成份]
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的根中含地榆甙I (Ziyu-glycoside I)0.77%和地榆甙II0.013%,其甙元均为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ursolic acid,Pomolic acid) ,糖为α-阿拉伯糖。另据报导,含地榆皂甙A(Sanguisorbin A),其甙元熔点为242~244℃,糖为阿拉伯糖;地榆皂甙B(Sanguisorbin B)及地榆皂甙E(Sanguisorbin E),甙元均为熊果酸,地榆皂甙B的糖为阿拉伯糖,地榆皂甙E的糖为阿拉伯糖和葡萄糖(C3为乙酰基)。
根、茎、叶均含鞣质,根含8.20~14.50%,茎、叶含6.06%;并含游离的没食子酸和鞣花酸(Ellagic acid)。
[点击上图放大] |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点击上图放大] |
均以条粗、质硬、断面色红者为佳。显微鉴别 地榆 根(直径1cm)的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木栓细胞;栓内层为数列长圆形细胞。韧皮部宽广,偶有单个纤维散在,并有较多裂隙。形成层环通常不甚明显。木质部射线宽广;木薄壁组织较发达,导管径向断续排列,有少数木纤维。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5~38~65μm;并含淀粉粒,直径2.5~100μm。
[点击上图放大] |
[点击上图放大] |
薄层层析 (1) 皂甙元的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本品粉末5g,置圆底烧瓶中加15%硫酸50ml,振摇后加氯仿50ml,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收集氯仿层并回收氯仿至少量,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G(上海荧光化学厂)。展开剂:氯仿-丙酮-环己烷(30:30:40);展距16cm。显色剂:25%磷钼酸试液。(2)鞣质的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冷浸,滤过,滤液供点样用;以儿茶酚、没食子酸作对照。吸附剂:聚酰胺(尼龙6 6g加88%甲酸30ml溶解后,加乙醇24ml铺板,干燥,再用水洗净多余甲酸,干燥备用)。展开剂:甲醇-水-乙酸(80:16:4);展距15cm。显色剂:2%三氯化铁试液与1%铁氰化钾试液。用时等量混合。展开后先在荧光灯(254nm)下观察,地榆在原点处有一黄色荧光斑点;而长叶地榆在原点处有一淡蓝色荧光斑点。喷显色剂后,均显数个蓝色斑点。
[点击上图放大] |
[性味及功效]
味苦、酸,性微寒。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生肌敛疮的功能。用于便血、血痢、痔疮出血、尿血、崩漏、痈肿疮毒、烧伤、烫伤。用量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对实验性烫伤的治疗作用:地榆粉外用治疗兔、狗实验性烫伤有显著疗效,但从收敛作用看,不及儿茶类鞣质和鞣酸强。临床用地榆糊剂治疗烧烫伤;地榆 、地榆及虎杖油膏(或散剂)治疗烧伤。止血作用:家兔口服地榆炭煎剂,使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出血时间缩短,蛙后肢灌流试验可见血管收缩。临床用地榆片、地榆醋煎剂治疗肺结核咳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疗效较好。地榆海绵剂可作为外用止血剂。止吐作用:鸽灌服煎剂3g/kg,每日2次,共服4次,对静脉注射洋地黄引起的呕吐有止吐作用;表现为呕吐次数减少,但狗服5g/kg共2次,对静脉注射阿朴吗啡引起的呕吐无效。抗菌作用:100%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伤寒杆菌、脑膜炎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浸液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所含鞣质有抗霉菌作用。临床用鲜地榆、地榆粉治疗宫颈炎;地榆、苦参汤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均有较好治疗效果。[附注]
紫地榆 别名:赤地榆。为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植物条棱老鹳草Geranium strictipes R. Knuth的根。多年生草本,高20~30cm;根粗大,暗红紫色;茎有条棱,被白色长柔毛;单叶对生,叶柄长3~12cm,被长柔毛,叶片广心形,掌状5~7深裂,裂片倒卵状披针形,上部有不整齐粗锯齿,上面疏被毛,下面沿叶脉密被柔毛。花序顶生,2~4花,花5数,淡红紫色。蒴果窄长,成熟时自基部向上瓣裂;种子椭圆形。生于高山草地。分布于云南。药材多切成长2~5cm,宽1~1.5cm,厚2~5mm的饮片。外表暗棕色,内皮紫色,上下切面黄棕色,木部色较深,常与皮部分离。气无,味苦。在云南省昆明等地自产自销,当地榆用。
闂佽娴烽弫濠氬磻婵犲洤绐楅柡鍥╁枔閳瑰秴鈹戦悩鍙夋悙婵☆偅锕㈤弻娑㈠Ψ閵忊剝鐝栭悷婊冨簻閹凤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顨呴埢宥夊即閵忕姵鐎梺缁樺姉閸庛倝宕曞畝鍕厽闁逛即娼ф晶顔姐亜鎼搭垱瀚�
闂備浇宕垫慨鏉懨洪妶鍥e亾濮樼厧鐏︽い銏$懇楠炲鏁冮埀顒傜矆閸曨垱鐓熸俊顖濐嚙缁茶崵绱撳蹇斿
闂傚倷鑳堕幊鎾诲触鐎n剙鍨濋幖娣妼绾惧ジ鏌曟繛鐐珔闁告濞婇弻鈩冨緞鐎n亞鍔稿┑鈽嗗灲閹凤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