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 Qianghue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羌活为常用中药。商品药材羌活由于性状的不同,习惯上分为数种类型。但从其原植物来看,大致情况是,蚕羌、竹节羌为羌活的根茎及根;条羌、大头羌、疙瘩羌为宽叶羌活的根茎和根。有时也有将竹节羌或大头羌上部环节排列紧密的部位折下作蚕羌出售者,但数量很少。
[历史]
历代本草多将独活与羌活相混。羌活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独活项下,视为别名,直至唐代的《药性本草》始将独活、羌活分列。《本草纲目》仍将独活与羌活合并,但又说:"独活、羌活一类二种,……西羌者为羌活,……羌活需用紫色蚕头鞭节者。"按上述羌活产地的记载,与现在羌活的主产地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一致。
[原植物]
1.羌活 别名:蚕羌、裂叶羌活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伞形科Umbelliferae
[点击上图放大] |
生于海拔2000~4200m的林缘、灌丛下、沟谷草丛中。
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省。
2.宽叶羌活 别名:大头羌、福氏羌活
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N. franchetii Boiss)--伞形科Umbelliferae
[点击上图放大] |
生于海拔1700~4500m的林缘、林下及灌丛中。
分布于山西、内蒙古、湖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省区。
[采制]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秋季产者质量较好。采挖根茎及根后,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或烘干。
[药材及产销]
羌活 Rhia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 以四川为主产区者称川羌,主产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小金、松潘及绵阳地区的南坪、平武,云南省丽江地区的腾冲等地,川羌中多为蚕羌。以西北地区为主产区者称西羌,甘肃以天祝、岷县、临夏、武威、张掖、酒泉、天水等地为主,青海省以海北、黄南、海南、化隆、互助、循化等地为主,西羌中多为大头羌和竹节羌。川羌及西羌均销全国,并有出口。
[化学成份]
羌活干燥根含挥发油约2.3%。其组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柠檬烯(Limonene)、萜品烯醇-4和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 。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点击上图放大] |
以根茎粗壮、有横节知蚕形,表面棕色,断面朱砂点多,香气浓者为佳。显微鉴别 蚕羌 根茎(直径1.2cm)的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菲薄。韧皮部多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较多。韧皮部、髓和射线中均有多数油室,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直径至200μm,内含黄棕色油状物。
[点击上图放大] |
[点击上图放大] |
[点击上图放大] |
[性味及功效]
味辛、苦,性温。有解毒散寒,除湿止痛的功能。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四肢酸痛、恶寒无汗发热、风湿性关节疼痛。用量3~9克。
[附注]
云南省丽江地区一带产一种蛇头羌活,又名龙头羌活,有时作羌活使用,其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心叶棱子芹Pleurospermum rivulorum (Diels) Fu et Ho (Pterocyclus rivulorus Diels).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