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掌草 Huzhangcao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虎掌草为云南地区常用草药。商品为毛莨科植物虎掌草的干燥根。
虎掌草始载于《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以草玉梅一名收载;云:"草玉梅生云南,铺地生叶,抽葶尖瓣白花积粉"。所述与现今销售品种相符。
虎掌草 别名:草玉梅、见风青、白花虎掌草(云南)
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毛莨科Ranunculaceae
多年生草本,高60~90cm,全株被丝状长毛。根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外皮褐黑色至褐棕色。茎生叶具长柄;叶片3全裂,长3~6cm,宽5~8cm,裂片菱形或菱状卵形,中央裂片再3裂,侧生裂片不等2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中部以下多全缘。花葶1~3,,有叶状总苞1~2轮,总苞片2~3裂,无柄,基部鞘状,裂片线状披针形;聚伞花序顶生,花4~7疏生,小花梗细长,常有一对生小总苞,花被片6~8(~10),白色,窄倒卵形,长9~14(~17)mm,顶端有髯毛;雄蕊多数,花丝丝状;心皮30~60,离生。瘦果窄卵形,长7~8mm,宿存花柱钩状弯曲,花期4~7月。果期6~8月。
生于海拔1750~3300m的山坡草地,疏林下草丛中、林边、溪边和田边。
分布于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Radix Anemones rivularis主产云南等省,多自产自销。
从根中分离得到黄酮甙、皂甙、香豆素、内酯、甾醇、甾体皂甙元及三萜化合物。有效的乙醇提出物含大量皂甙,主要由三种皂甙组成,含量较大的为虎掌草甙乙和皂甙甲。皂甙乙为齐墩果酸的3-OH与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结合而成,皂甙甲为齐墩果酸的3-OH与鼠李糖、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其中糖的联结次序未定。
, http://www.100md.com
性状鉴别
根呈长圆柱形或类圆锥形,稍弯曲,有的扭曲或分枝,长5~12 cm,直径2~3 cm。表面褐黑色或棕褐色,粗糙,具不规则的裂纹及皱纹,根头部略膨大,有残留的叶基、茎痕及灰白色绒毛。质硬脆,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黄色,木部灰绿色。气微,味微苦。
, http://www.100md.com
显微鉴别
根(直径6mm)的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数列棕色细胞。皮层较窄,细胞含黄棕色物。韧皮部宽广,筛管群径向排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细胞含黄棕色物;导管类圆形,直径16~86μm。本品薄壁细胞含多数淀粉粒,单粒长圆形或盔形,直径3~16μm,复粒由2~4个单粒组成。
, http://www.100md.com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粗粉4g,加水20ml,热浸半小时,滤过。取滤液5ml、置试管中,振摇1分钟,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再加碱式醋酸铅试液2~3滴,发生白色沉淀。(检查中性皂甙)。
2. 取本品粗粉2g,加75%乙醇5ml,温浸10~2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4~5滴,再加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3滴,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2~4滴,显橙红色至紫红色。(检查内酯、香豆素)
味辛、苦,性寒。有小毒。清解热毒,止咳祛痰。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多、淋巴结炎、痢疾。用量9~15g。
[历史]
虎掌草始载于《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以草玉梅一名收载;云:"草玉梅生云南,铺地生叶,抽葶尖瓣白花积粉"。所述与现今销售品种相符。
[原植物]
虎掌草 别名:草玉梅、见风青、白花虎掌草(云南)
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毛莨科Ranunculace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生于海拔1750~3300m的山坡草地,疏林下草丛中、林边、溪边和田边。
分布于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药材及产销]
Radix Anemones rivularis主产云南等省,多自产自销。
[化学成份]
从根中分离得到黄酮甙、皂甙、香豆素、内酯、甾醇、甾体皂甙元及三萜化合物。有效的乙醇提出物含大量皂甙,主要由三种皂甙组成,含量较大的为虎掌草甙乙和皂甙甲。皂甙乙为齐墩果酸的3-OH与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结合而成,皂甙甲为齐墩果酸的3-OH与鼠李糖、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其中糖的联结次序未定。
, http://www.100md.com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 http://www.100md.com
显微鉴别
根(直径6mm)的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数列棕色细胞。皮层较窄,细胞含黄棕色物。韧皮部宽广,筛管群径向排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细胞含黄棕色物;导管类圆形,直径16~86μm。本品薄壁细胞含多数淀粉粒,单粒长圆形或盔形,直径3~16μm,复粒由2~4个单粒组成。
[点击上图放大] |
, http://www.100md.com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粗粉4g,加水20ml,热浸半小时,滤过。取滤液5ml、置试管中,振摇1分钟,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再加碱式醋酸铅试液2~3滴,发生白色沉淀。(检查中性皂甙)。
2. 取本品粗粉2g,加75%乙醇5ml,温浸10~2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4~5滴,再加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3滴,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2~4滴,显橙红色至紫红色。(检查内酯、香豆素)
[性味及功效]
味辛、苦,性寒。有小毒。清解热毒,止咳祛痰。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多、淋巴结炎、痢疾。用量9~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