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追 Yemazhui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野马追为较常用中药。商品为菊科植物轮叶泽兰的干燥地上部分。
[历史]
传说在江苏省泗阳县,战争中遗弃的一匹病马,在觅食过程中,吃了一种植物后,恢复了健康。当地人民就用它作为清热解毒的草药,并定名为野马追。
[原植物]
轮叶泽兰 别名:白鼓钉、尖佩兰、白头婆。
Eupatoruim lindleyanum DC.--菊科Compositae
[点击上图放大] |
生于山坡、草地、溪旁、沙地。
广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中南各省。
[采制]
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扎成小把,晒干。炮制时,将原药拣除泥杂,切去残根,喷淋清水,润透,切成0.5~1cm的小段,晒干。
[药材及产销]
野马追Herba Eupatorii lindleyani主产于江苏镇江地区的句容、溧水、金坛等县山区,淮阴地区也有生产。多为栽培,少量为野生。药材多在产地自采,自用。镇江地区生产的片剂及糖浆剂销至新疆、青海、四川、江西、湖南、云南、黑龙江、贵州、河北、山东、安徽等省、市、自治区。
[化学成份]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0.024%,茎为0.025%,花为0.078%左右。此外,含金丝桃甙(Hyperin)、生物碱、香豆素等。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以身干、叶多、色绿、具初开的花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为不定式,多分布在下表皮。在气孔四周的表皮细胞上,可见到放射状的角质层纹理。非腺毛多分布在下表皮,由4~7个细胞组成,自中部起渐变狭,长116~260μm。(图左)叶片横切面观:上、下表皮偶有非腺毛,主脉上下方有3~4列厚角细胞,维管束3~5,束间有分泌腔,长径约75~204μm,侧脉附近叶肉组织中也常见到分泌腔。(图右)
图左:野马追叶下表皮表面观(×240)图右:野马追叶主脉横切面简图(×53)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适量,热提10分钟,滤过,蒸干滤液,残渣加稀盐酸10ml溶解,再滤过。取滤液分置三支试管中,每管1ml,一管加碘化铋钾,产生桔红色沉淀;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产生乳白色沉淀;一管加硅乌酸试液,产生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适量,热提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煮沸,趁热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浓盐酸数滴,溶液显樱红色。(检查黄酮类)
3.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适量,热提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煮沸,趁热滤过。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呈鲜黄色。(检查黄酮类)
4.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适量,热提10分钟,滤过,将滤液浓缩至约1ml,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G加1%CMC制板。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1:5),展距17.5cm。显色剂:喷1%三氯化铝试剂后,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荧光,斑点呈亮黄色。
野马追薄层层析图谱
S:金丝桃甙 1.野马追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平。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能。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咳嗽。用量30~60g。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野马追的总黄酮与总生物碱对氨水蒸汽引咳的小鼠均有镇咳作用。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应用中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能增高白细胞数,生物碱具降压作用,并有抑制腺体,而致口干等现象。100%煎剂对流感杆菌、甲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
[附注]
1. 贵州省个别地区以本种的根称"秤杆升麻"入药,用于治疗感冒、疟疾、肠寄生虫病等症。
2. 全草在苏州一带作"佩兰"收购,商品称为"尖佩兰"。
3. 江苏省盱眙县栽培品中多为变种野马追E. Lindleyanum DC. var. trifoliatum Makino(图-B),野生品,中常杂有泽兰E. Japonicum Thunb.和华泽兰E.chinense L.。
[点击上图放大] |
A:轮叶泽兰Eupatoruim lindleyanum DC.
1.枝叶的一部分
B:野马追E. Lindleyanum var. trifoliatum Makino
2.植株下部 3.花枝 4.管状花剖开,示雄蕊 5.管状花和冠毛
以上4种植物的检索表:
1. 叶有柄,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宽披针形……………………………泽兰E. Japonicum
1. 叶无柄或近无柄。..2.叶片线状披针形,脉自基部3出。....3.叶片不分裂……………………………………………………轮叶泽兰E. lindleyanum....3.叶片全裂或3小叶状………………………野马追E. lindleyanum var. trifoliatum..2.叶片卵形、宽卵形或长卵形,脉羽状………………………………华泽兰E. chinense,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全草类 > 泽兰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