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材
编号:222039
蟛蜞菊 Pengqiju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南方地区常用民间草药,系菊科植物蟛蜞菊的全草。

    

[历史]



    本品在《生草药性备要》名马兰草、蟛蜞花、路边菊。南方各省民间常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痹、喉蛾等。福州市传染病院用治各种类型白喉,疗效较好,易为病孩接受,无不良反应,可作为预防白喉感染之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以蟛蜞菊之名正式收载。

    

[原植物]



    蟛蜞菊 别名:黄花墨菜、田黄菊、卤地菊(福建、广东),田乌草、红叶堆(浙江)。

    Wedelia chinensis (Osb.) Merr.--菊科Composit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全株深绿色,搓后,显淡黑色,通常高15~50cm。茎叶被紧贴粗糙毛。叶对生,近无柄,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7cm,宽6~13mm,顶端短尖或钝,基部狭,全缘或有疏锯齿1~3对,侧脉每边1~2条,两面疏生紧贴的白色糙毛。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或枝顶,直径约2cm;花梗细长,长3~12cm;总苞钟状,外层苞片5,倒卵形,近相等,背面有粗毛,内层狭尖而短;花托鳞片状膜质,折叠成线形,比总苞片短;花异型,黄色,外围舌状花,雌性,舌片顶端2~3齿裂;中央管状花较多,两性,顶端5裂。瘦果倒卵形,长3.5mm,具3棱,或两侧压扁,表面有疣状突起,冠毛为一具线齿的杯状物。花期5~10月,果期7~10月。

    多野生于山旁、田边、沟边或湿润的砂质土壤或干燥的草地上。

    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以福建、广东和台湾等省尤多。
, 百拇医药
    

[采制]



    全年或夏、秋间茎叶茂盛时采收,洗净晒干或新鲜应用。

    

[药材及产销]



    蟛蜞菊Herba Wedeliae主产于福建的福州、福清、长乐、莆田、漳州、厦门、闽侯等县;广东的海南琼山、万宁等县,产量均较多。云南、广西等省亦产。

    

[化学成份]



    本品化学成分尚少研究,全草显内酯、黄酮类反应。从同属植物金盏蟛蜞菊(Wedelia calendulacea)中曾分得蟛蜞菊内酯(Wedeolactone),属于3、4呋喃骈香豆精衍生物,及异黄酮类化合物。
, 百拇医药
    蟛蜞菊内酯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本品通常为带花序的全草,长可达40cm。茎呈圆柱形,弯曲,直径1.5~2mm;表面灰绿色或淡紫色,有纵皱纹,节上有时有细根,嫩茎有短毛茸。叶对生,近无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7cm,宽0.6~1.1cm;先端短尖或渐尖,边缘有粗锯齿或呈波状;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短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序梗及苞片均被短毛,苞片2层,长6~8mm,宽1.5~3mm,灰绿色;舌状花和管状花均为黄色。气微,味微涩。
, 百拇医药
    以叶灰绿、带花、无泥屑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直径约3mm)横切面呈类圆形。表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下皮由1列类方形的薄壁细胞组成,其内方为3~4列厚角细胞。皮层通气组织由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薄壁细胞组成,排成2~3轮。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状。韧皮部细胞细小;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射线细胞1~2列,髓部薄壁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蟛蜞菊横切面简图(×26)

    叶主脉部横切面弯曲,上面呈三角形突出,下面呈弧状突出,上下表皮内部有厚角细胞2~4列,维管束外韧型。叶片上下表皮细胞1列,外面均有非腺毛,由2~3个细胞组成,细胞壁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上下表皮细胞的内方均有通气组织分布。栅栏细胞1~2列。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蟛蜞菊叶横切面简图(×16)

    叶表面观 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弯曲;少数平直;均有非腺毛分布,毛茸由2~3个细胞组成,长333~360μm,直径28~54μm,胞壁具疣状突起。气孔不等式,少数为不定式,在下表面分布较多。


    [点击上图放大]

, 百拇医药
    蟛蜞菊叶下表皮表面观(×213)


    [点击上图放大]


    蟛蜞菊叶上表皮表面观(×213)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20ml,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用石油醚抽提后,供下列试验:
, 百拇医药
    ⑴取1N盐酸--羟胺甲醇液0.5ml,置小试管中,加供试液2ml,再加2N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使pH>11,在水浴上加热煮沸2分钟,冷却后加5%盐酸使pH

    蟛蜞菊薄层层析图谱

    M:a.溴酚蓝 b.甲基黄 c.苏丹III

    1.蟛蜞菊

    

[性味及功效]



    味甘、性平。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散瘀止痛。用于白喉,咽喉肿痛,肺结核咳嗽、咯血,百日咳、跌打扭伤、痔疮。用量15~45g。

    

[药理作用]



    1. 福州市卫生防疫站曾试用于预防麻疹。
, http://www.100md.com
    2. 酊剂和煎剂用试管稀释法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附注]



    1. 卤地菊 同属植物尖刀草Wedelia pnostrata (Hook. et Arn.) Hemsl.的全草在福建亦作蟛蜞菊用。味甘、淡,性凉。功用同蟛蜞菊,亦有清热、祛痰、止咳功效。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岛等地用于治流行性感冒、白喉、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及高血压患者烦热不眠等症;外用于治疗疔疮疖肿。兽医用于治猪、牛肺炎及预防鸡瘟等。卤地菊生于沿海各地海岸砂地,为先锋草类。原植物与蟛蜞菊不同之处为:匍匐草本,节节生根,全体密被硬刚毛。叶对生,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1.5~4.5cm,宽4~14mm;头状花序顶生于具叶的小枝顶端,总苞片较托叶短,稀等长。瘦果顶端截平,无齿状冠毛环。花期7~8月。果期8~9月。

    2.武汉用苋科植物虾钳菜Alte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的全草作螃蜞菊用,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