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Baiqucai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民间草药。系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干燥全草。
[历史]
白屈菜始载于《救荒本草》,据载:"白屈菜生田野中,苗高一二尺,初作丛生,茎叶皆青白色,茎有毛刺,梢头分叉,上开四瓣黄花,叶颇似山芥菜叶,而花叉极大,又似漏芦叶,而色淡"。从以上记述看,并对照附图,认为与现今所用的白屈菜相符。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中。
[原植物]
白屈菜 别名:雄黄草、山野人血草(陕西),牛金花(山西),小黄连、地黄连、胡黄连(山东),山黄连、假黄连(东北),土黄连(东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八步紧、断肠草(东北、北京),小人血七(陕西、甘肃)。
Chelidonium majus L.--罂粟科Papaver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
生于山坡,水沟旁,林缘草地或草丛中。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区。
[采制]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阴干或迅速晒干。
[药材及产销]
白屈菜Herba Chelidonii主产东北、华北。多数自采自用。
[化学成份]
含多种生物碱:1.苯骈菲列啶类生物碱以白屈菜碱(Chelidonine)为主,尚有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氧化血根碱(Oxysanguinarine),氧化白屈菜碱(Oxychelidonine),甲氧基白屈菜碱(Methoxychelidonine),甲氧基白屈菜红碱(Chelilutine),白屈菜如宾碱(Chelirubine)及二聚体白屈菜默碱(Chelidimerine)等。2.原阿片碱类生物碱有普托品(Protopine),β-别隐品(β-allocryptopine)等。3.原小蘖碱类生物碱主要有四氢黄连碱(人血草碱,lstylopine)、小蘖碱(Berberine)、黄连碱(Coptisine)等。生物碱在根中含量最高,而根中又以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含量最丰富,白屈菜碱在各种器官中都有。四氢黄连碱以地上部分含量高。此外尚含白屈菜酸(Chelidonic acid),白屈菜醇(Chelidoniol)、胆碱,黄酮等。
白屈菜碱 R=H.........................氧化白屈菜碱
甲氧基白屈菜碱 R=OCH3
[点击上图放大] |
白屈菜默碱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叶的上下表面疏生多细胞非腺毛,而以下表面叶脉处较多且长,由3~13个细胞组成,长150~1500μm,在裂片先端的叶缘表皮细胞,平周壁呈乳头状突起。
[点击上图放大] |
白屈菜
1. 叶下表皮表面观(示乳汁管)(×150) 2.叶上表皮表面观(×150)
3.叶缘乳突状突起(×60)4.叶表皮非腺毛(×60) 5. 茎横切面简图(×60)
茎(直径约3.2mm)横切面:最外层为1列具波状角质层覆盖的表皮细胞,内侧有韧皮部外侧有韧皮纤维,韧皮部中散有细小的乳汁管;木质部由导管及薄壁细胞组成。髓大,中央多已中空。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5g,用氨化的氯仿20ml浸泡过夜,滤过,氯仿液分为二份,一份留作薄层点样,另一份挥去氯仿,以1%盐酸2ml溶解,放入试管中,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溶液立即产生红棕色沉淀。(生物碱反应)
2.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 方法a:见1项。方法b:上述氯仿浸提过的药渣,充分挥去溶剂,再以甲醇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G(青岛)以0.5%NaOH水溶液铺板,于120℃烘烤4小时。展开剂:氯仿浸出部分用己烷-氯仿-甲醇(6:3:0.3)。甲醇浸出部分用氯仿-甲醇(9:1),氨蒸气饱和。展距10cm。在紫外光灯(254~365nm)下观察(图左)显色剂: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喷雾,生物碱均显棕色斑点。(图右)
[点击上图放大] |
白屈菜薄层层析图谱
(左):氯仿提取液 (右):甲醇提取液
S:a、白屈菜碱 b、四氢黄连碱 c、白屈菜红碱 d、血根碱 e、小 碱 f、黄连碱
1. 白屈菜根 2.白屈菜地上部分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凉,有毒。有镇痛、止咳、利尿、解毒的功能。用于胃痛,腹痛,咳嗽,黄疸,水肿,疮肿,顽癣,蛇虫蛟伤。用量9~18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或捣汁涂。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白屈菜地上部分含有四氢黄连碱及白屈菜碱,白屈菜碱能抑制平滑肌,有解痉作用;能抑制中枢神经,尤其对末梢的作用较强。四氢黄连碱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如眼睑下垂、自发运动降低,延长环己巴比妥睡眠、拮抗麦角酰二乙胺(LSD)及苯丙胺等,实验结果表明有神经松弛剂作用。此外白屈菜碱是一种有丝分裂毒,能延缓恶性肿瘤之生长,而黄连碱是一种细胞毒,但白屈菜的40%甲醇提取抗肿瘤作用较白屈菜碱为好。民间用白屈菜的地上部作镇痛、解痉药,对于胃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有缓解作用。
白屈菜中的血根碱及白屈菜红碱等生物碱可抑制大鼠肝脏L-丙氨酸和L-门冬氨酸氨基转化酶。血根碱能抑制离体豚鼠心脏的钠钾ATP酶。对由于鹿角菜胶引起的关节浮肿,血根碱的抑制作用较白屈菜红碱强。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对动物生长无明显影响,所以毒性较低,可用于治疗口腔炎症疾病。
此外白屈菜茎割下后的乳汁能去除皮肤赘疣。地上部为地中海地区常用的利尿植物。, 百拇医药
闂佽娴烽弫濠氬磻婵犲洤绐楅柡鍥╁枔閳瑰秴鈹戦悩鍙夋悙婵☆偅锕㈤弻娑㈠Ψ閵忊剝鐝栭悷婊冨簻閹凤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顨呴埢宥夊即閵忕姵鐎梺缁樺姉閸庛倝宕曞畝鍕厽闁逛即娼ф晶顔姐亜鎼搭垱瀚�
闂備浇宕垫慨鏉懨洪妶鍥e亾濮樼厧鐏︽い銏$懇楠炲鏁冮埀顒傜矆閸曨垱鐓熸俊顖濐嚙缁茶崵绱撳蹇斿
闂傚倷鑳堕幊鎾诲触鐎n剙鍨濋幖娣妼绾惧ジ鏌曟繛鐐珔闁告濞婇弻鈩冨緞鐎n亞鍔稿┑鈽嗗灲閹凤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