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吉利 Nongjili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华东民间草药,系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地上部分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有野百合,吴其濬曰:"高不盈尺,圆茎直韧。叶如百合而细,面青,背微白。枝梢开花,先发长苞有黄毛,蒙茸下垂,苞坼花见,似豆花而深紫。俚医以治肺风。"并附有野百合全草图。图文均与本品一致。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中。
[原植物]
野百合 别名:羊屎蛋(山东),倒挂野芝麻(浙江),狗铃草。
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豆科Leguminosae
[点击上图放大] |
生于路旁及溪沟草丛中。
分布于华南、华东沿海及西南各区,长江以北分布稀少。
[采制]
夏、秋季采收地上部分,鲜用或晒干。
[药材及产销]
农吉利Herba Crotalariae主产于山东及长江以南各地。
[化学成份]
全草及种子含有生物碱,主成分为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在种子中约含0.4%,全草中约含0.02%。野百合碱具内酯状结构,水解产生野百合次碱(Retronecine)。此外,尚含黄酮类、鞣质、树脂、油脂、粘液质及氨基酸等成分。
野百合碱...............野百合次碱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气孔上下表面均有,多为不等式,亦可见不定式,非腺毛多存在于下表皮,由2个细胞组成,长296~1550μm,宽23~40μm,壁薄,具疣突,正面观似单细胞毛,侧面观可见基部有一短的基部细胞,毛基部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叶肉组织中有大的类圆形粘液细胞,直径40~50μm,遇钌红试液呈红色。
[点击上图放大] |
农吉利叶表面观(×213)
1.非腺毛 2.表皮细胞及气孔 3.叶肉中的粘液细胞
茎(直径约2mm)的横切面 表皮细胞一列,细胞类方形或略切向延长,外被薄的角质层,非腺毛与叶表面所见者相似。皮层细胞3~5列,壁薄,具大的胞间隙,皮层外侧接近表皮处有粘液细胞存在,遇钌红试剂呈红色。内皮层明显。中柱鞘纤维束排列成断续的环带状,壁稍增厚,微木化。韧皮部窄。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均木化。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明显纹孔。
表面观:表皮细胞纵向延长呈长方形。垂周壁平直。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非腺毛与叶表面所见者相似。宽21~57μm,表皮下方可见粘液细胞。
[点击上图放大] |
农吉利茎(一)横切面简图(×39)(二)表面观(×213)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粗粉40~50g,加含2%乙酸的乙醇250ml,冷浸4小时,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蒸去溶剂,所余溶液移入分液漏斗中,用2%乙酸洗涤原容器,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加氯仿少许于分液漏斗中,振摇,待分层后,弃去氯仿,酸层加入氨水,使pH=10,再用少量氯仿提取两次,以3/4氯仿提取液蒸干后,加稀盐酸少量溶解,再加碘化铋钾1~2滴,出现桔黄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上项试验所余氯仿提取液,浓缩至少量,点样。吸附剂:硅胶H(青岛)加0.5%CMC制板。展开剂:氯仿-甲醇-氨水(85:14:1)。展距15cm。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斑点显桔黄色。
[点击上图放大] |
农吉利薄层层析图谱
S:野百合碱 1.农吉利氯仿提取物
[性味及功效]
味淡,性平。有解毒、抗癌的功能。用于疮疖,癌症。将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用醋调敷。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腹腔注射野百合碱(100mg/kg),对小鼠肉瘤-180抑制率为64%,对肉瘤-37,为37%;此外,对腺癌755也有效。但其对肝、肺及肾等脏器均有损害。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325mg/kg。
可用于治疗皮肤癌及宫颈癌,可将鲜草捣烂,直接敷患处,也可将提取物做成制剂使用,如栓剂,此药对表层病变效果明显,但药效不能达到深部,故必要时需与其它治疗方法配合应用。又因其对脏器有明显毒性,不宜内服。
[附注]
据报导我国所产同属植物中大猪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假地兰(C. ferruginea Wall.)及凹叶野百合(C. retusa L.)等植物中均含野百合碱。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棘閸モ晝褰�
闁稿繗娅曢弫鐐烘儌閻愵剙顎�
閻犲洤瀚鎴﹀礄閻樻彃缍�
闁瑰吋绮庨崒銊╁即閺夋埈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