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材
编号:222128
三叉苦 Shanchaku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民间草药。商品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的干燥枝和叶。

    

[历史]



    本品原系两广等地的民间药,名称三丫苦,始载于《岭南采药录》。经试用对多种炎症有一定疗效,渐推广应用并收载于两广及云南多种地方性中草药手册中。《中国药典》1977年版也收载。

    

[原植物]



    三叉苦 别名:三丫苦(岭南采药录),三叉虎(福建),三桠苦,斑鸠花,小黄散,三岔叶(云南、广西),三枝枪,跌打五(广西),鸡骨树(广东)。
, 百拇医药
    Euodia lepta (Spreng.)Merr.─芸香科Rut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灌木或小乔木,高2~8m,全株味苦。树皮灰白色,有长圆形皮孔。叶为三数复叶,对生;叶柄长3~10cm,基部略胀大;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2~6cm,纸质,先端钝尖,全缘或不规则浅波状,叶上面深绿色,下面黄绿色,有腺点,小叶柄短。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花轴及花梗初时被短柔毛,花后渐脱落。花小,单性,黄白色,略芳香;萼深裂,广卵形,长约0.5mm;;花瓣4,卵圆形至长圆形,长1.5~2mm,有腺点;雄花有雄蕊4,较花瓣长,花丝线形,花药卵状长圆形,退化子房短小;雌花子房密被毛,退化雄蕊4,较花瓣短,花药不育。蓇葖果常2~3,稀1或2,外果皮暗黄褐色至红褐色,有乳点;种子黑色有光泽,卵状球形。
, http://www.100md.com
    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区。

    生于丘陵、平原、溪边,林缘的灌从中。

    

[采制]



    夏、秋枝叶繁茂时采,晒干。

    

[药材及产销]



    三叉苦Folium et Ramulus Euodiae Leptae 两广及云南自产自销。

    

[化学成份]



    叶中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α-蒎烯、糠醛等。另含有生物碱。

    

[药材鉴别]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叶长圆状披针形,长5~6cm,宽2~5cm;先端渐尖,全缘或微波状;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稍浅,光滑。对光透视,可见腺点(油室)。下表面主脉突出,侧脉羽状,于边缘处联接;叶柄长3~5cm。纸质。气微,味极苦。
, 百拇医药
    以叶形完整,无虫蚀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无气孔,其上着生极稀的腺鳞和非腺毛;腺鳞的腺头由5~7个细胞组成,直径36~40μm。非腺毛为单细胞,长72~100μm,直径12~16μm。与叶肉组织中大形油室相对的表皮细胞有明显的胞腔隙;下表皮细胞较小。非腺毛极少,单细胞,长60~128μm。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

    叶的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略切向延长;栅栏细胞2列,于中脉处中断。叶肉组织中有多数含棕色物质的细胞,主脉周围也有。油室多数,大形,存在于叶肉组织中。维管束双韧型,中柱鞘部位有纤维排列成环。中央有髓,薄壁组织中可见少数草酸钙簇晶散在。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1.三叉苦叶上表皮(×286)2.三叉苦叶肉横切面简图(×286)

    3.三叉苦叶下表皮(×286) 4.三叉苦叶横切面简图(×63)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治咽喉肿痛、风湿骨痛、疟疾、黄疸、湿疹、皮炎、跌打损伤及虫蛇咬伤等症。用量9~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临床应用]



    曾用于治脑炎初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外用治湿疹、疖肿、虫蛇咬伤有一定疗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