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菌藻类 > 灵芝
编号:222173
灵芝 Lingzhi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商品主要为多孔菌科植物灵芝和紫芝的子实体。

    

[历史]



    灵芝以芝的名称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有赤、黑、青、白、黄、紫六芝的记载,主要以色泽分,始《本经》中引证曰:"紫芝……色紫"。根据菌盖的色泽,紫芝色较深,有时接近青黑色,与Ganoderma sinense最相似;而赤芝的菌盖为黄色至红褐色,与G.lucidum最相似。

    

[原植物]



    1.灵芝(《中国药用真菌图鉴》) 别名:赤芝、红芝、丹芝

    Gandoerma lucidum(Leys. ex Fr.)Karst.--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寄生真菌。子实体有柄,菌盖(菌帽)半圆形至肾形,罕近圆形,长4~12cm,宽3~20cm,厚0.5~2cm,木栓质,皮壳黄色,渐变为红褐色,表面稍有光泽,但久置则光泽消失,具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的皱纹,边缘薄或平截,往往稍内卷。菌柄长3~19cm,粗0.5~4cm,皮壳带紫褐色,质坚硬,表面的光泽比菌盖更为显著。菌肉近白色至淡褐色,厚0.2~1cm。菌管长与菌肉厚度相等。孢子褐色,卵形,一端平截,长8.5~11.5mm,宽5~7mm,外孢壁光滑,内孢壁粗糙,中央有一个大油滴。

    腐生于栎树或其他阔叶树的根部枯干或腐朽的木桩旁。

    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现我国很多地区已人工培养。

    2. 紫芝 别名:黑芝、玄芝
, 百拇医药
    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 (G.,japonicum sensu Teng)--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子实体有柄。菌盖半圆形、近圆形至近匙形,长2.5~9.5cm,宽2.2~8cm,木栓质,皮壳质坚硬,表面紫黑色至近黑色,或呈紫褐色,表面具漆样光泽,具同心环沟和纵皱,边缘薄或钝。菌柄常侧生,长7~19cm,粗0.5~1cm,圆柱形或略扁平,皮壳坚硬,与菌盖同色或具更深的色泽和光泽。菌肉褐色至深褐色,厚1~3mm。孢子淡褐色,卵形,长9.5~13.8mm,宽6.9~8.7mm,顶端平截,双层壁,外壁平滑,内壁有小刺。
, http://www.100md.com
    腐生于阔叶树的枯干、腐朽的木桩上,有时也生于竹类的枯死部分。

    分布于河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已人工培养。

    

[采制]



    全年可采,去土及杂质,阴干。

    

[药材及产销]



    灵芝Gandoermae 灵芝主产于浙江及江西,由于人工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除自产自用外,销全国。紫芝野生及栽培均较灵芝数量少。

    

[化学成份]



    从灵芝中分出许多苦味的三萜化合物:灵芝酸(ganoderic acid)A、B、C1、C2、D1、D2、E1、E2、F、G、H、I、J、T、U、V、W、X、Y、Z,赤芝酸(lucidenic acid)A、B、C、D1、D2、E1、E2、F,灵赤酸(ganolucidic acid)A、B、C以及化合物B8及B9;还含麦角甾醇0.3%~0.4%,真菌溶膜酶(fungal lysozyme)和酸性蛋白酶(acidic protease),以及水溶性蛋白、氨基酸、多肽、糖类、生物碱及多糖等。含四种相似的灵芝多糖:BN3C2,BN3C2,BN3C3及BN3C4
, 百拇医药
    紫芝含有麦角甾醇、有机酸(顺蓖麻酸、延胡索酸等)、氨基葡萄糖、树脂、甘露醇等。


    [点击上图放大]


    

[药材鉴别]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1. 灵芝:全株呈红褐色。菌盖半圆形、肾形或数个重叠或粘连而呈不规则形,直径多为5~10cm,偶可达30cm,边缘薄,稍下垂内卷,中间厚,一般厚达0.4~1.8cm;表面有光泽,环纹明显,放射纹有的清楚,有的不清楚,硬如木质,纵切面米黄色至浅褐色,菌管层棕褐色;菌盖下面浅黄色至粉白色,扩大镜下观察可见极细小的针眼状(菌管口)。菌柄侧生,扁圆柱形,常弯曲,长3~11cm,直径0.3~1.3cm,颜色与菌管盖相似。由于培养条件的不同,菌体形状及颜色常有差异,如分枝状而无菌盖,或菌肉薄、边缘黄、中间褐,菌盖表面皱缩(阳光湿度不充足)等等。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2. 紫芝:菌盖半圆、肾形、不规则形、分枝状、质硬。表面紫黑,有光泽,具明显同心环沟,边缘钝圆,有时在菌盖边缘又生小菌盖。断面黑褐色。菌盖下方有皮壳覆盖,有时脱落,可见菌管口。菌柄侧生,紫黑色有光泽。

    以上两种均气微、味苦。

    以无虫蛀、霉变者为佳。显微鉴别

    1. 灵芝:菌盖纵切面可见皮壳由栅状组织样紧密排列的菌丝组成。菌肉无环纹,由无隔而有分枝的菌丝交织而成,与菌管层交界处有棕色环,菌管细长且弯曲,纵切面显呈多层。横切面菌管口类多边形或类圆形,直径132~172μm,管孔隔厚16~40μm。菌柄有背腹之分,横切面可见腹面有多数菌管于菌柄一侧排列呈半环状,管腔狭长;纵切面管孔呈类圆形。孢子褐色,卵形,偶见一端凹入呈"V"字形,长6~10μm,宽4~6μm,壁两层,外壁平滑、无色,内壁略呈锯齿状,褐色。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灵芝 (一)菌盖纵切面简图(×6.4) (二)菌盖皮壳及其下层菌肉纵切面详图(×408)

    (三)菌盖横切面简图(×47)(四)菌柄横切面简图(×6.4)(五)菌柄腹面纵切面简图(×47)

    2. 紫芝:菌盖纵切面黑褐色,皮壳的菌丝似栅状组织,菌肉内有环纹,菌丝有分枝无隔,菌管层下方有皮壳(有时脱落)。横切面菌管口类圆形,孔径28~36μm,管孔隔厚20~68μm。菌柄类圆柱形,横切面皮壳似栅,菌肉中有环纹。孢子淡褐色,卵圆形或一端平截,或一端钝尖,长9~12μm,宽6~8μm,具双层壁,内壁褐色,小刺明显,外壁无色。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紫芝 (一)菌盖纵切面简图(×7.5)(二)菌盖横切面简图(×55)

    (三)菌柄横切面简图(×7.5)(四)孢子(×476)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1g,加蒸馏水15ml,水浴加热约20分钟,浸泡48小时,滤过。将滤液滴于滤纸上,100℃烘干,再加茚三酮试剂(0.2g溶于100ml乙醇中)1~2滴,在100℃烤箱中加热5~10分钟,灵芝显深紫色斑;紫芝显浅紫色斑;薄树芝显深紫色斑。(检查氨基酸)

    2.取本品粉末1g,加无水乙醇15ml浸渍48小时,取滤液7ml蒸干,残渣加冰醋酸3滴,再加醋酸酐1~2滴,后加浓硫酸1滴,观察颜色变化。灵芝:棕黄色→红色→嫩绿色(久置呈暗绿色);紫芝:黄色→红色→苹果绿色;薄树芝:棕色→红色→污绿色。(检查甾醇、三萜)
, 百拇医药
    

[性味及功效]



    味淡,性温。有安神健胃,滋补强壮的功能。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久病体虚以及一些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脂血症、慢性气管炎、慢性肝炎、白细胞减少等症。用量9~12g。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中枢抑制作用:灵芝的多种剂型及其发酵浓缩液均能减少小鼠的自发性活动。此外,能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及头晕失眠取得一定效果。

    2.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对慢性气管炎动物的实验显示能促进气管粘膜上皮的再生修复。临床上用于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对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有良好作用。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灵芝的一些制剂,对离体蟾蜍心脏和在位兔心呈强心作用,能加强心脏收缩,使心脏输出量增加,还能提高小鼠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灵芝发酵液还能增加实验动物的冠脉流量,提高小鼠心肌摄取量86Rb的能力。用灵芝糖浆给实验性动脉粥样化的家兔灌胃,可使血浆胆固醇及β-脂蛋白明显降低,动脉粥样化斑块及脂质沉着的程度和范围也比对照组明显减轻。临床上用于冠心病及高脂血症有较好疗效。
, 百拇医药
    4. 调整免疫功能:从灵芝提取的灵芝多糖BN3C,能刺激T、B及附属细胞的增生并对抗环磷酰胺抑制小鼠产生脾细胞的作用。从灵芝中提出的一种抗肿瘤多糖GL-1,能明显抑制S-180肉瘤。灵芝及灵芝多糖能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及吞噬功能。临床上用于治疗免疫低下和肿瘤病人的辅助治疗药,也试用于与免疫有关的慢性疾患。

    5. 对内分泌系统方面的作用:家兔口服灵芝浸膏后,能增加血浆皮质醇的含量,表明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方面的作用。临床上试用于老年人性功能低下,显示有一定的作用。

    6. 保肝解毒作用:灵芝酊口服能减轻CCl4、乙硫氨酸等所引起的肝脏病理损害。临床上也用于治疗慢性肝炎。

    

[附注]



    1. 灵芝及紫芝的临床应用由于制剂的药材来源(野生、人工栽培或发酵培养)以及制剂方法的不同等多种因素,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使产品能够规范化。
, http://www.100md.com
    2. 密纹薄树芝(Ganoderma tenue Zhao,Xu et Zhang),野生于广东、海南、云南,产量少。子实体有粗细不等的柄或无柄,木质。菌盖近扇形或半圆形。表面紫褐色至黑褐色,边缘棕黄色至红褐色,有光泽,轮纹明显,靠近边缘更密,近菌柄部纵纹明显,边缘薄而锐,厚约0.2~0.5cm,下面灰色。菌柄横切面靠皮壳处有棕褐色环,菌肉中无环纹。菌盖纵切面皮壳栅状,菌肉无轮纹;横切面菌管口圆形或近椭圆形,类多边形,直径28~44μm,菌管隔16~40μm,每mm5~6个孢子,淡褐色,卵形,少数具钝尖,长6~8μm,宽3.5~4μm,壁双层,内壁无小刺,外壁无色。菌肉中特别在菌柄部菌肉纵切片中腹孢子数量很多,球形或类球形,个别有一钝尖,表面粗糙,肉壁有小刺,直径10~12μm。菌丝无隔,有的分枝。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密纹薄树芝 (一)菌盖纵切面简图(×7.5)(二)菌盖横切面简图(×7.5)

    (三)菌管内孢子(×476)(四)菌柄横切面简图(×7.5)(五)菌柄纵切面简图(×476)

    3.薄树芝(Ganoderma capense (Lloyd.) Teng),与密纹薄树芝基本相同,只是菌盖表面无轮纹,菌肉有明显的轮纹,无菌柄,或菌柄短粗。野生于广东、海南、云南,产量少。但本种的深层发酵及其应用研究已获得成功,并已推广生产,其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强直,红斑狼疮,斑秃,硬皮病等疾患,但疗效较缓慢。,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菌藻类 > 紫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