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材
编号:222201
黄栌 Huanglu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黄栌为草药。商品为漆树科植物黄栌的嫩枝、叶。

    

[历史]



    本品始载于《本草拾遗》,而后散载于历代本草。陈藏器曰:"黄栌生商洛山谷,川界甚有之。叶圆木黄,可染黄色","木苦寒无毒,除烦热,解酒疸目黄"。参阅《证类本草》《植物名实图考》中黄栌的附图与现在药材黄栌形态基本相符。

    

[原植物]



    黄栌 别名:红叶,黄道栌,黄栌材

    Cotinus coggygria Scop. var. cinerea Engl.--漆树科 Anacardiaceae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落叶灌木,丛生状,高3~5m。单叶互生,卵圆形或倒卵形,长3~8cm,宽2.5~10cm,先端圆形或微凸,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或尤其叶背显著被灰色柔毛,侧脉6~11对,先端常分叉;叶柄细长,长1~4~7.5cm。圆锥花序顶生,被柔毛;花杂性,小型,径约3mm;花萼5,无毛,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2mm,宽约0.8mm;花瓣5,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mm,宽约1mm,无毛;雄蕊5,长约1.5mm,花药卵形,与花丝等长;花盘5裂,紫褐色;子房近球形,1室,径约0.5mm,花柱3,分离,不等长;果序长5~20cm,不育花花梗宿存,紫绿色,细长羽毛状。核果肾形,直径3~4mm,熟时红色。花期4~5月,果期6月。

    野生或栽培,生于海拔200~1620m的向阳山坡。

    分布于华北地区、浙江省及西南地区。

    

[采制]


, 百拇医药
    夏季枝叶茂盛时砍下枝条,摘下叶,晒干。

    

[药材及产销]



    叶Folium Cotini主产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全国除东北外其它地区亦产。一般自产自销。

    

[化学成份]



    叶含鞣质13.77%~15.50%(6月),31.03%~33.11%(9~11月),主要成分为三没食子酰葡萄糖(trigalloyl glucose)。又含没食子酸、杨梅树皮甙(myricitrin)、杨梅树皮素(myricetin)、异槲皮甙、山奈素;另含挥发油0.13%~0.20%,油中含香叶烯约50%,α-蒎烯10%~11%,莰烯8%~9%及芳樟醇、萜品醇等。

    黄栌叶鞣质的含量在6月底到7月中旬含量最高,没食子酸在开花期含量最高,而总黄酮甙元则在生长初期含量最高。用水提,硫酸水解,再以丁酸乙酯处理,黄栌叶总黄酮甙元的收率可达0.32%。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叶片纸质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卵圆形至倒卵形,长3~8cm,宽2.5~10cm。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短柔毛,下表面沿叶脉处较密;叶柄长1~4~7.5cm。气微香,味涩、微苦。
, 百拇医药
    以叶多、色绿、无枝者为佳。显微鉴别

    叶的横切面:上、下表皮均被较明显角质层,在毛基周围的角质层呈放射状,气孔不定式,下表面居多。非腺毛多为单细胞,偶见分隔单列非腺毛,此分隔非腺毛长103~305~412μm,直径约27μm,以下表面为多,腺毛柄为单细胞,腺头为多细胞。栅栏组织通常2~3列,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并有草酸钙棱晶(方晶)及簇晶;维管束近于环状,位于横切面的中心。韧皮部明显,其中具有树脂道。木质部发达,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中柱鞘为纤维群排列成连续的环,在中脉的基本组织中散有草酸钙棱晶及簇晶。在上、下表皮内侧通常各有数层厚角细胞。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黄栌横切面简图(×71)

    叶柄的横切面:叶柄细长,取其中间直径1.1mm部分切片观察,表皮为一层细胞,外具毛茸,角质层明显。表皮下有3~5层厚角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有些具有草酸钙簇晶;有些细胞有黑色团块。中柱鞘为连续的纤维成环;韧皮部分布有树脂道,平均直径约为64μm,细胞中有黑色团块;形成层较明显;木质部维管束环状排列。髓部为基本组织,有些细胞中有黑色块。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黄栌叶柄横切面简图(×71)

    理化鉴别

    取样品粉末10g,加水200ml,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先用石油醚提取2次,水相再以乙酸乙酯提取3次,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并以水洗2次,加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溶剂,残渣加甲醇溶解,进行以下试验:

    1. 取甲醇溶液1ml,加水1ml,加1%三氯化铁溶液2滴,即呈墨绿色。(检查酚类及鞣质)

    2. 取上述甲醇溶液1ml,加镁粉少许,再加盐酸数滴,呈樱红色。(检查黄酮)

    3. 取上述甲醇溶液,滴于滤纸上呈土黄色,在紫外光灯下呈暗红色,加三氯化铝一滴显黄绿色,在紫外光灯下呈棕黄色。(检查黄酮)
, http://www.100md.com
    4.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本品粗末10g,加水200ml,回流2小时,过滤并浓缩至20ml,加乙醇100ml,待沉淀析出后过滤除去。滤液回收乙醇,水相经石油醚脱脂后,用醋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至10ml,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板GF254(青岛海洋化工厂)。展开剂: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展距10cm。显色剂:1%的三氯化铁水溶液。

    黄栌薄层层析图谱

    S:没食子酸 1. 黄栌

    

[性味及功效]



    味辛、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功能。用于黄疸型肝炎,水、火烫伤(皮肤未破)、漆疮。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用量1次30g。
, http://www.100md.com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抗炎作用:用叶中提取的总黄酮甙,80~160mg/kg给小鼠灌胃,对甲醛引起的实验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此外,还能抑制细胞剥落,并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对蛋清性炎肿亦有效。

    2. 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黄色奈瑟氏菌、卡他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弗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又据报道,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服黄栌后,谷丙转氨酶下降比较快,麝浊也随之下降,黄疸在15天左右基本消失,体征、自觉症状也随之好转。

    

[附注]



    黄栌除叶入药外,茎枝亦入药,也有用根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