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材
编号:222338
犀角 Xijiao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过去商品分"暹罗角"和"广角"二类:暹罗角的原动物为亚洲产的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广角的原动物为非洲产的黑犀和白犀。一般认为暹罗角品质较好,但因产量极少,不能满足需要,今大部地区都用广角代替。

    

[原动物]



    1.印度犀 别名:独角犀

    Rhinoceros unicornis L.--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犀科Rhinocerotidae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陆栖大形兽类。体格粗壮庞大,身长约3.2~3.5米,体重次于大象、河马。头大,耳长,鼻孔大,眼小。皮肤坚硬而厚,除耳与尾外完全无毛。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均有厚摺,呈揗状,皮上有许多凸粒。皮呈黑灰色,略带紫色。雌雄兽的鼻端均有1角,粗而不长,黑色、坚硬。前后肢均3趾。

    生活于亚热带的潮湿茂密的群莽草原,每日去池沼中洗浴。独栖或两只同栖,夜行性。嗅觉听觉强,而视觉弱。以鲜枝、嫩芽、竹、芒果等为食。

    分布于尼泊尔及印度北部。

    2.爪哇犀

    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犀科Rhinocerotidae

    全形与印度犀颇相似,也是独角,但身形较小。皮肤也有厚摺,身上的3条摺上下完全接连(背部)。本种仅雄兽有角,角长约25厘米。
, http://www.100md.com
    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

    生活于热带密林中,喜游水,怕晒,经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不合群。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

    分布于爪哇。

    3.苏门犀 别名:双角犀

    Rhinoceros sumatrensis Cuvier--犀科Rhinocerotidae

    身形最小,身上毛多,呈褐色或黑色,皮粗而厚,外被硬毛,身长约2.4~2.5米。雄雌皆有双角,一前一后纵列而生,雄角细长,雌角甚短,前角长而后角短。上唇不突出。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苏门犀Rhinoceros sumatrensis Cuvier

    生活于热带密林中,喜游水、怕晒。经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不合群。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

    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亚联邦,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及婆罗洲等地。

    4.黑犀 别名:双角犀

    Rhiuoceros bicornis L.--犀科Rhinocerotid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体大,重一吨半左右。皮肤无摺,雌雄都有双角,前角长而向后曲,后角短而垂直。皮灰黑色,略带褐色。上唇尖长而突出。稍有伸缩性。

    生活于非洲的平原疏林地区,东非和东南非最多,独居或二、三只同居。嗅觉强,视觉弱,但跑走迅速。性情粗暴。喜食豆科的灌木和其他树木的嫩芽、嫩枝和果实等。

    分布于非洲各地。

    5.白犀 别名:方吻犀

    Rhinoceros simus Cottoni--犀科Rhinocerotid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体格很大,肩高约2米,体长4.1~4.4米,体重2~3吨,尾长60厘米。雌雄均有双角,前角长达160厘米,后角长达33~46厘米。雄犀前角基部方形,雌犀的角较细。吻阔,上唇方形。

    生活于非洲草原,常双栖或3~5只同栖。喜泥水浴,性情平和,行动较迟钝。以树木的嫩芽、嫩枝、果实、草及豆科植物为食。

    以上5种原动物检索表:

    1. 体上有摺..2.体上有三条横摺上下完全连接,雌性无角………………………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2.仅在四肢及肩胛处有摺,雌雄各一角………………………………………印度犀R. unicornis

    1. 体上无摺..2.上唇突出…………………………………………………………………………黑犀R. bicornis..2.上唇不突出....3.上唇呈方形…………………………………………………………………………白犀R. simus....3.上唇不呈方形……………………………………………………………苏门犀R. sumatrensis
, 百拇医药
    

[采制]



    犀牛性凶猛,狩猎时须先隐伏路旁,开枪射杀,或察出其出没足迹,在途中掘陷井使其陷入活捉,杀死后割下犀角。

    [炮制]

    1. 犀角片:劈开,用热水浸泡,捞出,镑成薄片,晒干即成。

    2. 犀角粉:锉碎,研成细粉,即成。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犀牛的角。

    [名称]

    1.暹罗角(亚洲犀角)Cornu Rhinoceri asiatici 别名:犀牛角。
, 百拇医药
    2.广角(非洲犀角)Cornu Rhinoceri africani 别名:天马角、兕角、柱角。

    [产地及销售习惯]

    1. 暹罗角:主产印度阿萨姆高原、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亚联邦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等地。主销我国,以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杭州等大城市销量较大;朝鲜等地亦有制药用,但销量很少。

    2. 广角:产于非洲东部和东南部者为黑犀,乌达干一带者为白犀,在国内外市场称兕角、柱角,上海则称天马角,一般统称广角。大部份销售我国,以东北、华北和西北销量较大。

    

[化学成份]



    含角质(Keratin)及碳酸钙、磷酸钙等。加水分解产物有酪氨酸(Tyrosine)、硫化乳酸(Thiolactic acid)、胱氨酸(Cystine)。水浸出物有生物碱反应。有效成分未详。
, 百拇医药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性状鉴别
, 百拇医药
    1.暹罗角:角呈圆锥形,稍向后弯曲,长短不等,大者长达33厘米左右。表面为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马牙边",高约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纹及未去净的坚硬直刺(俗称"刚毛"),有时并有裂纹,中部向上渐光滑,角上部渐细,末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角前面有一纵长的凹沟,沟长约9~15厘米,深约3厘米,俗称"天沟"。"天沟"下部相对的底盘上有一突出的"高岗",岗长6~7厘米,高2~4厘米。底盘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0厘米,宽11~14厘米,底面凹入3~6厘米,俗名"窝子",并布满细孔,俗称"砂底",灰黑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角质坚硬,但可纵向劈开。纵剖面有明显的纵走纹理(顺纹)而光滑,无"绞丝",上部色乌黑而质较细腻,下部则色较浅而质稍粗糙。其镑片菲薄如纸,弯曲不平,呈灰白色夹有暗棕色小点及白色芝麻点或短线纹。气微而不腥,味稍咸。

    小犀角为小形的犀角,又名"蘑菇头",为犀牛顶上的小角。商品长3~13厘米,色乌黑光亮,下半部色较浅多有纵裂纹。顶端圆形似小馒首。底盘圆形,直径3~9厘米,其"窝子"浅,"砂底"较细。纵剖面丝较粗,显顺纹,无绞丝。多灰黑色。镑片多弯曲。味稍浊。(照片1左,2左及3上)
, 百拇医药
    2.广角:经广东进口,故名。因其颜色不同有白边角与黑边角之分,均同等入药。商品上分为广角个和广角瓣。

    广角个形似暹罗角而长大,大者可长达60厘米左右,体重由数百克至10余公斤不等。自底部向上渐细,中部较圆,上部稍弯,尖端细而稍扁。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商品多漆成光亮的乌黑色。表面可见细裂纹,尤以近底部较多。底部四周有粗毛,多弯曲,或现火燎痕迹。底盘圆形,直径10~20厘米,中间窝子较浅,有细裂纹,有较少而细的网状鬃眼,呈灰黑色或乌黑色,其周边黄白色不平整,有干枯的胶质状筋肉。质坚硬,不易劈开。有腥气。(照片1右,2右及3下)

    广角瓣为锯成不规则的块,断面稍光滑,纹丝多而细腻,中间灰黑色,四周青白色或黄白色呈半透明状。镑片有黑白相间的顺纹,具光泽,芝麻花点不明显。质柔韧而不脆。味腥,水浸之有腥气。

    以上两种药材均以色乌黑、光亮、完整、无裂纹、"砂底"色灰黑、气味清香者为佳。
, 百拇医药
    以上二种药材检索表:

    1. 角顶端细长而圆;底盘长圆形,有明显的天沟、地岗及马牙边………………………暹罗角

    1.角顶端细而扁,底盘圆形;无天沟、地岗及马牙边………………………………………广角

    

[效用]



    [性味] 苦酸咸、寒。

    [功用] 清血热,解温毒,定惊。

    [主治] 热病惊狂谵语、发斑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等症。广角功同,惟力稍薄。

    [用量] 1g~3g,广角6.5g~10g。

    [禁忌] 血分无实热者忌用。
, http://www.100md.com
    

[附注]



    1. 犀角为重要的常用中药,近年来我国需用量不断增加,一直依赖进口。犀牛繁殖率很慢,近200年来不断猎取,据了解目前世界犀牛甚少,货源上逐渐困难,很多地区用广角代替,但广角亦是进口商品,货源亦愈来愈少,有进一步研究代用品的必要。


    [点击上图放大]
2. 水牛角Cornu Bubali: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的双角。主产华南、华东地区。本品始载于"本草纲目"兽部"牛"项下,李时珍云:"……治时气寒热头痛;煎汁,治热毒风及壮热。……。"据此则水牛角的疗效似与犀角相似。近据广东中医药杂志发表的临床疗效,以及天津市药政局药物研究室调查天津市民傅桂英用水牛角治疗小儿热症已十数年,都得到较好效果。我们认为犀角进口价高,每两200元,而水牛是国产易得之品,建议临床试用,以便进一步证实疗效和推广应用。

    水牛角形状弯曲,下部略呈弯曲的方柱形,中空,一侧表面有多数平行的凹纹。质坚硬,剖面纹细而不显,气腥。一般多取其角尖部镑片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