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子 Hongniangzi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原名"樗鸡",始载于"本草纲目"。原昆虫有黑翅与红翅两种,市售品则两种混杂不分。
[原昆虫]
1.黑翅红娘子
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同翅目Homoptera,婵科Cicadidae
[点击上图放大] |
多发生于丘陵地带,平原上未有发现,亦有发生在高山上,若虫生活于未开垦的沙质土壤中,成虫栖息于低矮树丛内,飞行最高离地面仅十余尺,未见有停息在20~30尺的高树上。
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国外分布于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印度。
2.褐翅红娘子
Huechys philaemata Fabricius--婵科Cicadidae
[点击上图放大] |
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四川、广东、广西;国外分布于缅甸、新加坡、锡金、印度、印度尼西亚。
以上2种原昆虫的检索表:
1.前翅黑色,后翅褐色,有反光…………………黑翅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
1.前翅褐色,后翅淡褐色,半透明……………………褐翅红娘子H. pilaemata
[采制]
与斑蝥同。
活的红娘子能发出一种类似巴豆粉的气味,并能刺激眼睛。
[炮制]
将原药去头、足、翅翼,用米同炒至老黄色,然后筛去米即得。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干燥的虫体。
[名称] 红娘子Huechys 别名:么姑虫、红娘子(湖南),灰花蛾(广西),花大鸡,山鸡腰(江苏),红盖虫(河北)。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于湖南常德、澧县,河南信阳、息县、光山、潢川,湖北襄阳、咸宁、房县,江苏南京、江浦、江宁、溧水,四川宜宾,安徽蚌埠、阜阳、六安,河北安国、承德、青龙;此外,广西、甘肃、陕西等地亦有生产。以湖南、河南产量较大,主销出口和全国各地。
[化学成份]
含斑蝥素(Cantharidin)、蜡、脂肪油及色素。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以身干、翼黑、腹红、色鲜艳、完整不碎、新鲜者为佳。
[效用]
[性味] 苦、平。有毒。
[功用] 破瘀、解毒。
[主治] 瘀阻、经闭、癥瘕、制狂犬毒;外治疥癣恶疮瘰疬。
[用量] 0.2g~0.35g。外用无定量。
[禁忌] 体虚及孕妇禁用。
[附注]
"本草纲目"载樗鸡别名红娘子,并称"樗即臭椿也。此物初生,头方而扁,尖足向下,六足重翼,黑色,及长则能飞,外翼灰黄有斑点,内翅五色相间,其居树上,布置成行,秋深生子在樗皮上"。此描写与今之红娘子不符,故商品红娘子非本草所载之樗鸡。在昆虫学上,红娘子属蝉科,樗鸡则属蜡婵科。, http://www.100md.com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