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生物发展史
编号:224087
《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经集注》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19日 Tom.com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专门本草著作。一般认为该书成书在西汉(公元前1世纪)。称"神农"只是假托而已。而"本草"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平帝纪》。古代称药物为本草,是因为古代药物以植物(草)为本。"本草"就是原原本本地记述药用植物,类似现在的药用动植物志。

    《神农本草经》原书早已散佚,现在的书是后代人从其他书中辑录而成的。书中记载药物365种,包括草、谷、米、果、木、虫、鱼、家畜、金石等。根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无毒,是滋补强壮药,可以久服,如人参、甘草、枸杞、大枣、阿胶、龟甲等;中品120种,无毒或有毒,起抑病补虚作用,如当归、黄岑、麻黄、厚朴、百合、梅实、蜂房等;下品125种,有毒,不可久服,可以除寒热、破积聚。如甘遂、乌头、巴豆、桃仁、蚯蚓等。每品分类次序是以玉石为第一,其次是草木、虫兽、果菜,最后是米食;理由是不常食者为尊,放在前面;常食者为卑,放在后面。这样分类显然是人为的。但是,从每一品的细目看,仍是按照药用动植物的自然属性区分,而且是把无机物放在前面,有机物放在后面。

    《神农本草经》对每一种药物动植物,都作了简明的介绍。说明药理药性、主治功用、生长环境和别名等,不仅为后来本草著作开创了体例,也为分类学提供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应用分类方法。

    《神农本草经》问世以后,广为流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药用动植物研究的深入,新药种类逐渐增多,原来药物的药效也有变化。例如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公元25-88年)简牍中,所记近百种药用动植物中,就有20种不见于《神农本草经》;五代时由陶弘景(公元452-536年)订正《神农本草经》时,加入原已有的《名医别录》中的365药物,合编撰成的《本草经集注》,一共记载药用动植物730种,不仅增加了种类,而且对动植物形态鉴别也更细致。

    陶弘景还指出药用植物产地和采收时间对疗效有密切关系,例如说麻黄在秋季采取功效最胜,说明对植物的生理与地域气候相关,有进一步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分类上(集注)按药物本身功能分类,把三品改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五类,这是动植物分类的重大发展。这些新的分类编排方法,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例如唐代《新修本草》、宋代《重修经史证类本草》、明代《本草品汇精要》,都沿用这种分类方法,长达千年之久,直到《本草纲目》出现,分类方法上才有了新的大变化。

    继《本草经集注》之后,唐代高宗显庆四年,由官方组织编修了《新修本草》一书。全书分《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共五十四卷。共记载药用动植物850种,比《集注》又多出114种。专列有《药图》,有特殊意义。本草经集注》原本已失传,现在仅存残卷本。,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