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生物发展史
编号:224095
中国古代蜂业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19日 Tom.com
     起源

    蜜蜂的蜂蛹和蜂蜜都是人类的优良食品。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和蜂打交道。1953年在中国山东省莱阳市北泊子与临胸县山旺发现的蜜蜂化石,证实2000万年前中国东部温带区存在蜜蜂。 公元前16-11世纪殷商甲骨文中就有 “蜜”字的记载,说明中国蜂业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中华蜜蜂的传统养殖特点。

    真正成文的关于养蜜蜂的记载始于公元3世纪。据皇甫谧在《高士传》中说:“东汉延熹年间(158-167年),有位名叫姜岐的人,‘隐居,以畜养蜂、豕为事,教授者满天下,营业者百三余人。’”可见在1800年前,养蜂已经成为人们的活计了。在晋代,人们已经知道密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到了宋代,人们对蜂群的内部组织有了相当的了解。据王禹《记蜂》的记载,宋初已知蜂有蜂王,色青苍,比其他蜂大,且无毒。王生幼王于台中;分王时群蜂拥有着蜂王飞去。有蜂王在蜂就不螫,失蜂王就溃乱。当时养蜂人都知道,为了防止蜜蜂分巢,只要用棘剌关住王台,这样巢内王子都要死亡,蜂群也就不再拆开。可见当时对蜂的习性有着很深的了解。
, http://www.100md.com
    元末刘基在《郁离子》卷上“灵邱丈人”中,通过对关于养蜂和不善于养蜂的父子两代的对比,描述了养蜂之人对蜂群的清洁、寒暖、睛雨、燥湿以及防止敌害诸方面的周到照顾,及蜂箱的选材制作、排放、管理等,说明当时的养蜂技术已达很高水平。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代的《农政全书等都将养蜂作为科学进行研究。

    清代郝懿行还写了《蜂衙小记》的养蜂专著。至于蜂蜜作为药用,则早在《神农本草经》就已经列为上品加以利用了。

    发展

    中国古代蜂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人们开始是用原始的方式来猎取野生蜂的产品,逐渐过渡到粗放饲养中华蜜蜂,并对蜂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利用。

    从原始社会到渔猎社会,中华民族的祖先最初是捣毁蜂窝,烧死蜜蜂,掠食巢蜜、蜂子;其后,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蜂群再生产能力,学会用烟雾驱蜂,保留部分蜂窝,获取蜜、蜡和蜂子。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采收蜜、蜡和蜂子的实践中,又学会了用泥草、牛粪等涂抹蜂窝洞口,并留一小孔,让蜜蜂出入,最后在树干上刻痕为记,以示蜂窝有主,按时采收蜜蜂产品。这一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当时已经产生了原始养蜂意识。这种采收蜂产品的方法,在云南部分少数民旅中沿用至今。
, http://www.100md.com
    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对蜜蜂的习性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对蜂蜜、蜂子等天然产物的利用也不断进步。在《诗经·周颂·小毖》中记载有“莫予井蜂,自求辛蟹”的诗句,即警告人们不要激怒蜜蜂,以免遭蜇。东周时期,人们已开始用蜂蛰治病,在《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蜂蜇疗法。当时对蜂产品的利用主要用于食品。《札记·内则》中记载有“子事父母、枣栗馆蜜以甘之”和“雀、鹅、嫡、蟹皆可供应用,则自古食之矣”以及“嫡、费、鲜之,人君燕食”等的记载。这些事实说明在2300年前,甜美的蜂蜜被用于孝敬老人和长者,营养价值很高的蜂和蝉的幼虫是帝王贵族的珍贵食品。在《楚辞·招魂》中记载有“瑶浆蜜勺”和“柜枚蜜饵”之句,即用蜜调制成蜜槽,用蜜与米、面做成蜜饵等古代蜂蜜食品。西汉时期在岭南今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已有用蜂蜡制作蜡烛的工艺。当时还有工匠利用蜂蜡制作印章和工艺品。除了这些利用外,中国古人于汉代发明了蜡缀 (即蜡染丝织品)技术。此后,蜡染纺织品成为历代皇宫的贡品。

    东汉时期,养蜂先驱者为便于采收蜂产品开始了移养蜜蜂,他们砍下附近有野生蜂窝的树干,挂在屋墙下饲养。这一进步,对以后深入地观察蜜蜂生活习性,改进饲养方法,提高养蜂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自生自灭状态下的野生蜜蜂巢穴中采收蜂产品,逐渐转变为将野生蜂收回家中驯化饲养,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养蜂的开端,同时说明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对蜜蜂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从此,为中国养蜂科学的发展和中华蜜蜂传统饲养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http://www.100md.com
    魏晋南北朝时期,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记载了山区养蜂者“以木为器”,“以蜜蜡涂器内外令遍,安糖下或庭柿诱引野生蜂,春月筑桑生育”。还有郑辑之著《永嘉地志》记述了家人“以蜜涂桶”、“举群悉至”的诱引蜂群的技术。

    晋代皇甫溢著《高士传》记述了汉代一位养蜂先驱姜吱,传授养蜂技术,教授天下,营业者300余人,民从而居之者数干家。皇甫溢赞他“牧家调蜂,天涯笑傲”。这说明中国古代已经有人注重传授养蜂技术。当时人们对蜂群的筑巢、分蜂等生物学特性的观察都作了记载。276年至324年,郭凑的《蜜蜂赋》首次记述了蜂群中有 “吮琼”、“营堂”、“闸卫”等分工,认识到蜜蜂是社会昆虫。还有 “咀嚼华滋,酿以为蜜”的词句。这个时期养蜂巳由移养的半人工状态,进步为用原木仿制蜂窝诱蜂的家庭养蜂初级阶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察的深入,中国古人对蜜蜂的观察更加仔细。唐代养蜂者段成式,在所著的《酉阳杂姐》一书中记载“相蜂(即雄蜂)生三、四月,黑色”,“相蜂过冬,蜂族必空”等生物学特征。
, 百拇医药
    韩鄂在所著的《四时纂要》中开始把“六月开蜜”列为农家事宜。宋、元时期是中华蜜蜂人工饲养的重要时期。从宋代开始,对防治蜘妹、蚂蚁、蛇、雀、蛹蝎、狐狸等蜜蜂的敌害,就已有了记载。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养蜂生产技术和科学理论的日趋进步,甚至出现了专业的养蜂场。

    元代名士刘基所著的《郁离子·灵丘丈人》一书记载了灵丘丈人父子两代经营一个专业蜂场盛衰演变情况,从而总结出根据蜜源情况建场选址、蜂群四季管理和繁殖、合并蜂群增强群势、取蜜方法和原则。书中还有如何防治蜜蜂敌害等的记载。书中记载有“木以为蜂之宫,不馆不之”的字句,这说明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原始木制蜂箱,而且养蜂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布局。该书还记载“蔫则纵之析之,寡则与之衷之,不便有二王”,意思是群势强就可以进行人工分蜂,群势弱则加强饲喂,以强补此外,在养蜂技术上还有一些重要发明,如两人配合用烟驱、蜜诱的方法收集分蜂群,还有三面撒水扬尘,阻其蜂路和撒土追捕蜂群等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819年博物学家郝谜行编著的《蜂衙小记》对蜜蜂生物学特性、养蜂技术、养蜂经验等都作了记载,成为中国第一部养蜂专著。当时养蜂生产规模已很可观,一般农户养蜂十多窝(群)。养蜂者在生产实践中,对蜜蜂的生物学特点的观察更为深入细致,同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明清的一些学者对蜜蜂个体发育四个阶段的虫态分别进行了描述。

    明代徐光启研究了雨水、花木和蜂蜜的关系,总结了利用物候学预测当年产蜜丰歉的方法。蒲松龄(1640-1715年)在他的《农桑经》中指出“门户清净,来往不繁,经营不勤”是分蜂的预兆。1760年张宗法在《三农记》中记述,分蜂时新蜂王要“另居一所,不得子母对面并肩”这就指明了蜂王是雌蜂,解决了长期以来对蜂王性别的争议。截止清朝末期,中国饲养的中华蜜蜂约有20万群左右。这个时期的养蜂科学技术的发展,为30年代引迸西方蜜蜂和活框养蜂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