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推动青海中藏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青海省卫生厅中藏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炼
(一)
青海地处祖国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520万。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4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5.5%。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使其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医药在这里长期共存、并举、融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局面,并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在传统医学方面,既有中医,又有藏医和蒙医等民族医学。据史料记载,藏医药在青海历史悠久,塔尔寺等黄教寺院很早就设有“曼巴扎仓”,传业授道,治病救人,产生了许多知名的藏医药学者。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藏医药学焕发了勃勃生机,得到了全面的继承与振兴。党的“十五大”以来,中藏医药事业被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确定为全省卫生工作的三大战略重点。省第十次党代会又提出了“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的任务,中藏医药事业迈开了快速前进的新步伐,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时代。
, 百拇医药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中藏医药的机构建设、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药物生产、学术发展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医疗、教育、科研、生产体系和服务网络,中藏医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保障人民健康中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作用日益突出。
(二)
遍布全省的中藏医医疗机构,成为青海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力量。截止目前,共建成中藏医医院39所,其中,中医院12所,藏(蒙)医院27所,开设病床1900张,年门诊服务105万人次,年住院服务3万人次。设立中藏医科和门诊部58个,形成了覆盖全省城乡的中藏医医疗服务网络。各级中藏医医院坚持突出特色,发扬优势的办院方针,积极开展分级管理工作,已有16所中藏医医院通过了分级管理评审。其中,三级甲等中藏医院2所、二级甲等中藏医院11所、二级乙等藏医院3所。创建全国示范中藏医医院2所、全省示范藏医医院1所。与此同时,以专科专病为突破口的内涵建设逐步深入,实施了名院、名科、名医和专科、专病、专方、专药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中藏医医院业务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现已建成全省中医急症中心2个,省级重点中藏医专科15个,省级特色专科2个,藏医药浴等3个专科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基地。
, 百拇医药
一支稳定的中藏医药专业技术队伍活跃在卫生工作的第一线。创办了以中、高等教育为主,自学考试和职业技术教育为补充的中藏医药教育体制。培养高等中藏医药技术人员1080名,中等技术人员1300名。开展了中西医结合、藏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认真做好名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全省现有中藏医药人员4847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88名,平均每千人口中藏医药人员0.93人。此外,还有1930名乡村中藏医在农村和牧区为农牧民群众防病治病。
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中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整理、翻译、出版了《四部医典》、《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等30余部藏医药古籍。在应用中藏医药防治高原常见病、多发病及藏医药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共承担并完成了《白癜风内外兼治整体疗法的研究》、《七十味珍珠丸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等2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成立了各级中藏医药学术组织和团体,与美国、日本、英国、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藏医药学在国际上的传播。
, 百拇医药
中藏药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依托青藏高原特有的动植物资源,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妇科疾病等为主,开发研制了180种中藏药新品种。编纂了《青藏高原药物图鉴》、《中国藏药》、《藏药志》等一批药物专著。对冬虫夏草、红景天及龙胆科植物的开发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大黄、党参、当归、贝母、羌活、枸杞等种植成功,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16万亩,优化了农牧业的产业布局。建成中藏药生产企业20家,产值和销售收入逐年增加,并发展成为青海最具特色的战略产业。
(三)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把我国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的旗帜,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十六大精神,以发展中医、民族医药事业为己任,全面落实党的中医、民族医药政策,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科技兴医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到“十五”期末,建设完善一批中藏医药医疗、教育、科研、生产的重点基地,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队伍,形成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结构与布局合理、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格局,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藏医药发展体制和管理机制,实现中藏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一步发挥中藏医药在青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建设一批重点中藏医医院。继续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中藏医事业的投资力度,按照合理配置、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集中财力建设好一批重点中藏医医院,使其成为设施配套、功能健全、技术领先、特色鲜明、服务优良、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中藏医医院。建成8所省级示范中藏医医院,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中藏医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系统完整、功能健全、水平较高的中藏医医疗、保健、康复服务体系。
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提高中藏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把专科专病建设作为提高中藏医临床疗效的切入点,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全面推进专科专病建设工作。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再建设14~16个省级重点中藏医专科专病基地。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州(地、市)、县级和院内重点专科专病基地,形成遍布全省、层次分明、专业齐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技术先进、服务优良的中藏医专科专病网络。积极探索、研究专科专病独特的、科学的诊疗方法和技术,并逐步形成完整、系统的专科专病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而提高中藏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
, 百拇医药
坚持科技创新,做好继承与发展工作。继续做好中藏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有计划地整理出版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医药古籍文献。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藏医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的研究,力争在中藏医药防治高原常见病、多发病等有实破性进展。建设一批省重点中藏医药研究室、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并建成2~3个国家藏医药研发基地,实现中藏医药的现代化。从中藏医药发展的实际出发,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培养体制,培养一批高层次、高学历、复合型的中藏医药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中藏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认真贯彻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农村(牧区)中藏医药改革,推动中藏医药工作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强县级中藏医医院的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大力开展乡村中藏医药工作。到“十五”期末,建设4个省级农村(牧区)中藏医药工作示范县,使90%的乡镇卫生院和80%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藏医药服务业务,并重点建设100个中心卫生院的中藏医科。推进乡村医生中藏医药培训工作,把中藏医药知识纳入乡村医生资格考试和晋升考核内容,利用5年时间对全省的乡村中藏医人员进行一次全面规范的培训。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农村(牧区)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和网络,充分满足农牧民群众的中藏医药需求。
加快中藏药产业化进程,实现医药并进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独特的中藏药资源,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坚持政府引导、科技先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对现有的中藏药企业进行改造提高、重点扶持、壮大规模、培育品牌,组建较大规模的现代化中藏药开发生产集团,依托省内外的科研力量,建立国家藏药研发中心。坚持中藏医药基本原理,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方法和工艺,加大对传统中藏药品种的研究和二次开发,提高传统药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同时,进一步加快中藏药新品种、新剂型的开发力度。鼓励各种性质的资本进入中藏药产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发展联合体。建立大规模的中藏药材种植、养殖研究基地,扩大品种和数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成为全省的特色优势产业,为青海的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百拇医药
(一)
青海地处祖国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520万。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4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5.5%。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使其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医药在这里长期共存、并举、融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局面,并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在传统医学方面,既有中医,又有藏医和蒙医等民族医学。据史料记载,藏医药在青海历史悠久,塔尔寺等黄教寺院很早就设有“曼巴扎仓”,传业授道,治病救人,产生了许多知名的藏医药学者。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藏医药学焕发了勃勃生机,得到了全面的继承与振兴。党的“十五大”以来,中藏医药事业被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确定为全省卫生工作的三大战略重点。省第十次党代会又提出了“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的任务,中藏医药事业迈开了快速前进的新步伐,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时代。
, 百拇医药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中藏医药的机构建设、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药物生产、学术发展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医疗、教育、科研、生产体系和服务网络,中藏医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保障人民健康中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作用日益突出。
(二)
遍布全省的中藏医医疗机构,成为青海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力量。截止目前,共建成中藏医医院39所,其中,中医院12所,藏(蒙)医院27所,开设病床1900张,年门诊服务105万人次,年住院服务3万人次。设立中藏医科和门诊部58个,形成了覆盖全省城乡的中藏医医疗服务网络。各级中藏医医院坚持突出特色,发扬优势的办院方针,积极开展分级管理工作,已有16所中藏医医院通过了分级管理评审。其中,三级甲等中藏医院2所、二级甲等中藏医院11所、二级乙等藏医院3所。创建全国示范中藏医医院2所、全省示范藏医医院1所。与此同时,以专科专病为突破口的内涵建设逐步深入,实施了名院、名科、名医和专科、专病、专方、专药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中藏医医院业务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现已建成全省中医急症中心2个,省级重点中藏医专科15个,省级特色专科2个,藏医药浴等3个专科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基地。
, 百拇医药
一支稳定的中藏医药专业技术队伍活跃在卫生工作的第一线。创办了以中、高等教育为主,自学考试和职业技术教育为补充的中藏医药教育体制。培养高等中藏医药技术人员1080名,中等技术人员1300名。开展了中西医结合、藏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认真做好名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全省现有中藏医药人员4847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88名,平均每千人口中藏医药人员0.93人。此外,还有1930名乡村中藏医在农村和牧区为农牧民群众防病治病。
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中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整理、翻译、出版了《四部医典》、《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等30余部藏医药古籍。在应用中藏医药防治高原常见病、多发病及藏医药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共承担并完成了《白癜风内外兼治整体疗法的研究》、《七十味珍珠丸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等2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成立了各级中藏医药学术组织和团体,与美国、日本、英国、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藏医药学在国际上的传播。
, 百拇医药
中藏药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依托青藏高原特有的动植物资源,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妇科疾病等为主,开发研制了180种中藏药新品种。编纂了《青藏高原药物图鉴》、《中国藏药》、《藏药志》等一批药物专著。对冬虫夏草、红景天及龙胆科植物的开发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大黄、党参、当归、贝母、羌活、枸杞等种植成功,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16万亩,优化了农牧业的产业布局。建成中藏药生产企业20家,产值和销售收入逐年增加,并发展成为青海最具特色的战略产业。
(三)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把我国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的旗帜,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十六大精神,以发展中医、民族医药事业为己任,全面落实党的中医、民族医药政策,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科技兴医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到“十五”期末,建设完善一批中藏医药医疗、教育、科研、生产的重点基地,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队伍,形成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结构与布局合理、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格局,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藏医药发展体制和管理机制,实现中藏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一步发挥中藏医药在青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建设一批重点中藏医医院。继续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中藏医事业的投资力度,按照合理配置、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集中财力建设好一批重点中藏医医院,使其成为设施配套、功能健全、技术领先、特色鲜明、服务优良、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中藏医医院。建成8所省级示范中藏医医院,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中藏医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系统完整、功能健全、水平较高的中藏医医疗、保健、康复服务体系。
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提高中藏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把专科专病建设作为提高中藏医临床疗效的切入点,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全面推进专科专病建设工作。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再建设14~16个省级重点中藏医专科专病基地。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州(地、市)、县级和院内重点专科专病基地,形成遍布全省、层次分明、专业齐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技术先进、服务优良的中藏医专科专病网络。积极探索、研究专科专病独特的、科学的诊疗方法和技术,并逐步形成完整、系统的专科专病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而提高中藏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
, 百拇医药
坚持科技创新,做好继承与发展工作。继续做好中藏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有计划地整理出版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医药古籍文献。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藏医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的研究,力争在中藏医药防治高原常见病、多发病等有实破性进展。建设一批省重点中藏医药研究室、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并建成2~3个国家藏医药研发基地,实现中藏医药的现代化。从中藏医药发展的实际出发,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培养体制,培养一批高层次、高学历、复合型的中藏医药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中藏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认真贯彻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农村(牧区)中藏医药改革,推动中藏医药工作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强县级中藏医医院的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大力开展乡村中藏医药工作。到“十五”期末,建设4个省级农村(牧区)中藏医药工作示范县,使90%的乡镇卫生院和80%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藏医药服务业务,并重点建设100个中心卫生院的中藏医科。推进乡村医生中藏医药培训工作,把中藏医药知识纳入乡村医生资格考试和晋升考核内容,利用5年时间对全省的乡村中藏医人员进行一次全面规范的培训。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农村(牧区)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和网络,充分满足农牧民群众的中藏医药需求。
加快中藏药产业化进程,实现医药并进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独特的中藏药资源,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坚持政府引导、科技先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对现有的中藏药企业进行改造提高、重点扶持、壮大规模、培育品牌,组建较大规模的现代化中藏药开发生产集团,依托省内外的科研力量,建立国家藏药研发中心。坚持中藏医药基本原理,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方法和工艺,加大对传统中藏药品种的研究和二次开发,提高传统药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同时,进一步加快中藏药新品种、新剂型的开发力度。鼓励各种性质的资本进入中藏药产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发展联合体。建立大规模的中藏药材种植、养殖研究基地,扩大品种和数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成为全省的特色优势产业,为青海的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