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24491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聚体、Pkg、At-Ⅲ含量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2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44期
     通心络胶囊是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的新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有改善半身不遂等症状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 病例及分组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发病1周内就诊,并经CT和/或MRI证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通心络胶囊+血栓通注射液组33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63.20±9.03岁;脑血栓形成32例,脑栓塞1例,大面积脑梗2例,小面积+腔隙脑梗17例,多发脑梗14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轻型24例中型9例。对照组 血栓通注射液组31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7.03±7.93岁;全部为脑血栓形成患者,大面积脑梗3例,小面积+腔隙脑梗13例,多发脑梗15例;轻型22例,中型8例,重型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并发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同时存在者)积分、梗死面积及部位、病情轻重和缺损神经功能评分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2. 给药方法

    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三次口服。血栓通注射液175mg/5mk  15mk加入0.9%生理盐水500mk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血栓通注射液;对照组单纯给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点滴。各组用药疗程均为15天。两组均可配合使用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常规剂量静脉点滴,疗程与上相同。观察期间均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3. 合并症的处理

    ①伴发感染者,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②伴有高血压或冠心病者,维持原用药或根据病情适当调整;③伴有糖尿病者,维持用药或根据病情适当调整;④伴发脑水肿高颅压者,适当给予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脱水治疗。

    4. 标本采集及测定

    全部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及疗程结束后翌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k,缓慢注入含有3.8%的枸橼酸钠0.2 mk的塑料管中,小心混匀,3000 rpm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浆分装,置于-40℃保存。D-D聚体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纤维蛋白溶酶原Pkg、抗凝血酶ⅢAT-Ⅲ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
, 百拇医药
    5.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均数t检验。

    结果

    1. 对D-D聚体和Pkg的影响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D聚体和Pkg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均<0.001,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D-D聚体和Pkg的变化比较

    D-D聚体(mg/L)

    Plg(U/ml)

, 百拇医药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n=27)

    0.60±0.03

    0.55±0.03*

    7.78±0.11

    7.66±0.01*

    对照组(n=29)

    0.63±0.03
, 百拇医药
    0.59±0.04*

    7.80±0.07

    7.71±0.07*

    注:治疗前后比较,*P

    <0.001。

    2. 对AT-Ⅲ的影响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T-Ⅲ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AT-Ⅲ活性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T-Ⅲ的变化比较

    AT-Ⅲ

    (%)
, http://www.100md.com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n=27)

    78.67±2.01

    87.12±2.01*#

    对照组(n=29)

    77.28±2.48

    82.17±2.92

    注:治疗前后比较,*P

    <0.001;组间比较#P <0.05。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脑卒中时存在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异常。一般来说,脑血栓形成时凝血机能处于亢进状态,并伴发继发性纤溶系统活性改变,但继发性纤溶系统的显著激活晚于凝血系统,急性期纤维蛋白的形成超过纤维蛋白的溶解,并且这种变化持续时间较长。D-D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反映血栓形成、纤溶活性增强的理想指标,本结果显示治疗后D-D聚体含量明显下降。Pkg可间接反映纤溶酶的活性水平,Pkg活性降低提示纤溶酶活性升高,纤溶系统被激活;Pkg活性增高提示纤溶活性减低,出现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本研究显示治疗后Pkg活性降低,说明通心络胶囊可能通过增强急性脑梗患者血浆纤溶活性、降低D-D聚体血浆含量而参与了脑梗死的治疗过程。

    AT-Ⅲ主要灭活凝血酶,对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文献表明脑梗急性期患者血浆AT-Ⅲ水平明显降低,表明血液凝固性增高易致血栓形成。本结果显示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后,血浆AT-Ⅲ活性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说明通心络胶囊通过提高AT-Ⅲ,增强血浆中主要抗凝物质的活性,灭活凝血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并通过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血栓形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