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苋
http://www.100md.com
葫芦网中草药专业资讯网
[别名]
白刺杏、刺苋、野苋菜、野刺苋、假苋菜、猪母刺、白刺苋。
[来源]
为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以全草或根、茎、叶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0.4~1m。茎直立,有分枝,无毛或疏生短毛、绿色或红色。单叶互生,具柄,柄长1~8cm;基部两侧各有1刺,刺长0.5~1cm;叶片菱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0cm,宽1..5~4cm,先端钝,顶处有小针刺,基部楔形,全缘。夏、秋开淡绿色或绿白色花,簇生于叶腋或排成顶生或腋生稠密的穗状花序,花单性或杂性;苞片窄披针形,部分苞片变成尖刺;花被片5,长卵形,端尖;雄花有雄蕊5个。胞果矩圆形,盖裂。
, 百拇医药
刺苋
刺苋
白刺苋
[生境分布]
生于村边路旁或草坡上。
[栽培要点]
刺苋几乎都是野生品,白刺苋则多为栽培品。
[采集加工]
夏、秋采挖,晒干备用或将根、茎、叶分别晒干供用。
, http://www.100md.com
[化学成分]
根显黄酮苷、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的反应。
[药理作用]
1. 本品根对溃疡病出血有止血作用。
[性味功能]
甘、淡、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
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
[用法用量]
用量30~6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 http://www.100md.com
[附方]
1. 痢疾,肠炎:
刺苋菜、旱莲草、凤尾草各3克。水煎服。
2.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刺苋菜根30~60克,水煎2次分服。或用鲜刺苋菜根250克,水煎,浓缩至200毫升,分2次服。
3. 白刺杏,色白入肺,甘寒,退火顺心,火下则二便通,治湿肿、带浊、三消、淋热固肾、利水道,煎洗湿痒,干癣(陈先来)。
4. 治下消:
白刺苋与白肉豆、白龙船、白石榴、山葡萄各40gm,半酒水纯猪肠服(吕阿坤)。
5. 治白带、下消:
, 百拇医药
白刺苋、白龙船、白肉豆根(斗六林万源)。
6. 治下消:
白刺苋头60gm,炖猪小肚服(吴现)。
7. 白刺苋头,效用同白石榴,治下消、败肾、白带(张树枝)。
8. 治男人下消,妇人白带:
白刺苋,炖小肠;三服见效(施金取)。
9. 治妇女白带:
白刺苋40gm,白肉豆根40gm,炖猪肠。黄带加黄水茄仔头5个(汪文宗)。
10. 治白带、经痛、月经不调、妇人全身酸痛:
, 百拇医药 与九层塔根各75gm,炖猪肠或鸡服(谢火炉)。
11. 全草治白带,效同白益母草、鸭匙广
12. 调经理带:
白刺苋全草20~40gm,半酒水煎服(邓友钦)。
13. 治淋病:
白刺苋头、甘蔗皮各40gm,煎冰糖, (简万来)。
14. 治小便白浊、淋浊、内痔:
白刺苋头160gm,炖赤肉服(蔡勇)。
15. 治淋浊:
白刺杏(吴炳义)。
, http://www.100md.com
16. 治男女下元虚冷(虎尾许春金)。
17. 治眼疾:
白刺竟与甜珠仔草、鸡母珠、鸡舌广、黄花蜜菜.煎水服(林景风)。
18. 消炎,治眼疾:
白刺苋240gm,煎水服(林在)。
19. 清血,解毒:
白刺苋150gm,水煎服(简阿源)。
20. 治癌瘤:
白刺苋80gm,橄榄根80gm,加赤肉120gm,冰糖16gm服(黄永正)。
21. 理膀胱:40gm,半酒水炖赤肉(黄树松)。
, 百拇医药
22. 全草外用为缓和剂,敷炎症及打扑伤。根煎服为利尿剂,治淋病。叶捣烂敷湿疹(菲律宾)
23. 根治月经过多,有良效。作糊剂使便毒及脓肿加速脓溃。全草为毒蛇咬伤之解毒药。根治疝痛及湿疹,催乳。(印度)
[附注]
1. 本品的变种白刺苋亦供药用,功效同。
2. 台湾一般的观念认为白刺苋的功效大于刺苋,但并无实际的证据。
[参考资料]
1. 《全国中草药汇编》
2. 《台湾植物药材志》, 百拇医药
白刺杏、刺苋、野苋菜、野刺苋、假苋菜、猪母刺、白刺苋。
[来源]
为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以全草或根、茎、叶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0.4~1m。茎直立,有分枝,无毛或疏生短毛、绿色或红色。单叶互生,具柄,柄长1~8cm;基部两侧各有1刺,刺长0.5~1cm;叶片菱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0cm,宽1..5~4cm,先端钝,顶处有小针刺,基部楔形,全缘。夏、秋开淡绿色或绿白色花,簇生于叶腋或排成顶生或腋生稠密的穗状花序,花单性或杂性;苞片窄披针形,部分苞片变成尖刺;花被片5,长卵形,端尖;雄花有雄蕊5个。胞果矩圆形,盖裂。
, 百拇医药
刺苋
刺苋
白刺苋
[生境分布]
生于村边路旁或草坡上。
[栽培要点]
刺苋几乎都是野生品,白刺苋则多为栽培品。
[采集加工]
夏、秋采挖,晒干备用或将根、茎、叶分别晒干供用。
, http://www.100md.com
[化学成分]
根显黄酮苷、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的反应。
[药理作用]
1. 本品根对溃疡病出血有止血作用。
[性味功能]
甘、淡、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
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
[用法用量]
用量30~6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 http://www.100md.com
[附方]
1. 痢疾,肠炎:
刺苋菜、旱莲草、凤尾草各3克。水煎服。
2.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刺苋菜根30~60克,水煎2次分服。或用鲜刺苋菜根250克,水煎,浓缩至200毫升,分2次服。
3. 白刺杏,色白入肺,甘寒,退火顺心,火下则二便通,治湿肿、带浊、三消、淋热固肾、利水道,煎洗湿痒,干癣(陈先来)。
4. 治下消:
白刺苋与白肉豆、白龙船、白石榴、山葡萄各40gm,半酒水纯猪肠服(吕阿坤)。
5. 治白带、下消:
, 百拇医药
白刺苋、白龙船、白肉豆根(斗六林万源)。
6. 治下消:
白刺苋头60gm,炖猪小肚服(吴现)。
7. 白刺苋头,效用同白石榴,治下消、败肾、白带(张树枝)。
8. 治男人下消,妇人白带:
白刺苋,炖小肠;三服见效(施金取)。
9. 治妇女白带:
白刺苋40gm,白肉豆根40gm,炖猪肠。黄带加黄水茄仔头5个(汪文宗)。
10. 治白带、经痛、月经不调、妇人全身酸痛:
, 百拇医药 与九层塔根各75gm,炖猪肠或鸡服(谢火炉)。
11. 全草治白带,效同白益母草、鸭匙广
12. 调经理带:
白刺苋全草20~40gm,半酒水煎服(邓友钦)。
13. 治淋病:
白刺苋头、甘蔗皮各40gm,煎冰糖, (简万来)。
14. 治小便白浊、淋浊、内痔:
白刺苋头160gm,炖赤肉服(蔡勇)。
15. 治淋浊:
白刺杏(吴炳义)。
, http://www.100md.com
16. 治男女下元虚冷(虎尾许春金)。
17. 治眼疾:
白刺竟与甜珠仔草、鸡母珠、鸡舌广、黄花蜜菜.煎水服(林景风)。
18. 消炎,治眼疾:
白刺苋240gm,煎水服(林在)。
19. 清血,解毒:
白刺苋150gm,水煎服(简阿源)。
20. 治癌瘤:
白刺苋80gm,橄榄根80gm,加赤肉120gm,冰糖16gm服(黄永正)。
21. 理膀胱:40gm,半酒水炖赤肉(黄树松)。
, 百拇医药
22. 全草外用为缓和剂,敷炎症及打扑伤。根煎服为利尿剂,治淋病。叶捣烂敷湿疹(菲律宾)
23. 根治月经过多,有良效。作糊剂使便毒及脓肿加速脓溃。全草为毒蛇咬伤之解毒药。根治疝痛及湿疹,催乳。(印度)
[附注]
1. 本品的变种白刺苋亦供药用,功效同。
2. 台湾一般的观念认为白刺苋的功效大于刺苋,但并无实际的证据。
[参考资料]
1. 《全国中草药汇编》
2. 《台湾植物药材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