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全草类 > 鱼腥草
编号:235679
鱼腥草
http://www.100md.com 葫芦网中草药专业资讯网
     [别名]

    臭嗟草、臭臊草(台湾),坪岑草《吴越春秋》,蕺《别录》,菹菜《新修本草》,紫背鱼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菹子《纲目》,臭猪巢《医林纂要.药性》,侧耳根《遵义府志》,猪鼻孔《天宝本草》,九节莲《岭南采药录》,折耳根、肺形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臭腥草《泉州本草》,狗贴耳《广州植物志》。

    [来源]

    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带根全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腥臭草本,高达60cm。茎下部伏地,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无毛或节上被毛。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叶柄长1~4cm;托叶膜质,条形,长约2.5cm,下部与叶柄合生为叶鞘,基部扩大,略抱茎;叶片卵形或阔卵形,长4~10cm,宽3~6cm,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常呈紫红色,两面脉上被柔毛。穗状花序生于茎顶,长约2cm,宽约5mm,与叶对生;总苞片4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1.5cm,宽约0.6cm,白色;花小而密,无花被;雄蕊3,花丝长为花药的3倍,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1,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离。蒴果卵圆形,长2~3mm,顶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鱼腥草
, 百拇医药
    鱼腥草---开花植株鱼腥草鱼腥草

    鱼腥草---开花及果实

    鱼腥草---嫩株

    [生境分布]

    生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

    [栽培要点]

    台湾大部份为栽培品,部份山区逸为野生状。

, 百拇医药     [采集加工]

    栽种当年或第2年夏、秋季采收带根全草,洗净晒干。鲜用随时可采。

    [药材鉴别]

    茎扁圆形,皱缩而弯曲,长20~30cm;表面红棕色,具纵棱,节明显,下部节处有须根残存;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多皱缩,展平后心形,长3~5cm,宽3~4.5cm;上面暗红或黄红色,下面红褐色或红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搓碎有微有鱼腥气,味微涩。以叶多、色红、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内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醯乙醛(decanoyl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daldehyde)、α-派烯(α-pinene)和芳樟醇(linalool),前两者都有特异臭气。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iketo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醯乙醛的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物。另含阿福豆苷(afzelin)、金丝桃苷(hyperin)、芸香苷(rutin)、绿原酸(chlorogenicacid)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叶含槲皮苷(quercitrin),花和果穗含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
, 百拇医药
    [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鱼腥草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加热后作用降低。早年曾报道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抑制作用,最近报道多数认为煎剂作用弱或无。有效成分主要是癸醯乙醛(鱼腥草素),后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革兰阳性芽孢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鱼腥草素易随水蒸气蒸发,由水蒸气蒸馏制取的鱼腥草注射液已作为抗菌消炎药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等疾病,但也有报道认为鱼腥草注射液中癸醯乙醛含量甚微,鱼腥草注射液在体外及小鼠体内并无抗菌活性,鱼腥草挥发油水溶液也未发现有抗菌活性[4]。这可能同癸醯乙醛性质不稳定,提取后很易聚合有关。人工合成的鱼腥草素为癸醯乙醛的亚硫酸氢钠加成物,性质稳定,保留了鱼腥草素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结核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80ug/ml。
, 百拇医药
    2. 抗病毒作用:

    鱼腥草煎剂在体外对京科68-1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11株(ECHO11)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其非挥发油部分,腹腔注射对流感病毒FM1实验感染小鼠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经口或滴鼻给药也有一定效果。挥发油部分无效。

    3. 免疫增强作用:

    鱼腥草煎剂和鱼腥草素均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合成鱼腥草素能提高血清备解素的水平,用于慢性气管炎患者可观察到它能提高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给药4日后与给药前比较,血清备介素量成倍增加。

    4. 利尿作用:

    实验证明本品有明显利尿作用。这一作用除因含大量钾盐外,可能与所含槲皮苷扩张肾血管,提高肾血流量而利尿有关。
, http://www.100md.com
    5. 体内代谢过程:

    合成鱼腥草素给大鼠灌服,在胃肠道中半衰期为3.5小时,大鼠静注20分钟后,药物分布以肺最多,因此可能有利于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其次为心、肝、肾,血清内含量很低。在组织中代谢消除较快,2小时后各组织已查不到药物存在。离体温孵也证明各种组织均能迅速使药物转化。尿中未能测得药物,表明药物主要在体内代谢消除。

    6. 毒性:

    鱼腥草毒性很小,未见中毒报告。合成鱼腥草素,小鼠灌胃给药LD50为1.6±0.081g/kg,静脉注射每日75~90mg/kg,约相当于人用量200倍,连续7日,未致死,解剖检查也未见异常变化。合成鱼腥草素体外实验有一定溶血作用,加入血清则此作用减弱或消失,体内应用未见溶血,可能因血清产生的保护作用。

    [性味功能]
, 百拇医药
    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

    [主治]

    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蛾,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g,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薰洗。

    [附方]

    1. 治肺痈:

    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经疏》

    2. 治肺痈吐脓,吐血:

    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
, 百拇医药
    3. 治痨咳,盗汗:

    折耳根叶63g,猪肚1个。将折耳根叶放在猪肚内,炖烂。汤肉齐服,分3次服,每日服1次,3日1剂,连用3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4. 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

    鱼腥草、厚朴、连翘各9g。研末。桑枝30g,水煎,冲服药末。《江西草药》

    5. 治慢性鼻窦炎:

    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另用蕺菜21g,水煎服。《陕西草药》

    6. 治扁桃腺炎:

    鲜蕺菜、鲜筋骨草各15g,柚子(种子)适量。共捣烂绞汁,调蜜服。《福建药物志》
, 百拇医药
    7. 治痢疾:

    鱼腥草18g,山楂炭6g。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8. 治疗痔疮作痛:

    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即愈。《积德堂经验方》

    9. 治痈疽肿毒:

    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消,已成脓者能溃(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10. 治痔疮(不论内外):

    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其渣薰洗患处,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滇南本草》

    11. 治肛门边肿硬,痒痛不可忍者:
, http://www.100md.com
    鱼腥草一握。煎汤薰洗,仍以草挹痔,即愈。《急救良方》

    12. 治妇女外阴骚痒,肛痈:

    鱼腥草适量。煎汤薰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13. 治疥癣:

    鲜鱼腥草捣烂外敷患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14. 治恶蛇虫伤:

    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敷之。《救急易方》

    15. 治热淋,白浊,白带:

    鱼腥草18~30g。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16. 治尿道炎,膀胱炎:
, 百拇医药
    鱼腥草根茎6~9个,灯心草3~6g。水煎服。(南药《中草药学》)

    17. 治小儿腹泻:

    蕺菜15g,炒山药6g,炒白术3~5g,茯苓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18. 治食积腹胀:

    鲜鱼腥草30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19. 治小儿脱肛:

    鱼腥草擂如泥,先以朴硝水洗过,用芭蕉叶托住药,坐之自愈。《永类铃方》

    20. 治蕁麻疹:

    鲜鱼腥草捣烂,揉擦患处。(南药《中草药学》)
, 百拇医药
    21. 治肝炎:

    臭臊草、水荖根、石壁黄、茜草、桶交藤各20公克、黄水茄40公克,炖猪小肚服。

    22. 治咳嗽、解郁:

    取全草70~100克,水煎,冲鸡蛋服。

    23. 治高血压:

    取全草与仙草各70~100克,水煎服。

    24. 治膀胱炎、尿道炎、小便淋痛:

    鱼腥草、黄花蜜菜、咸丰草、笔仔草各20公克,水煎服。

    25. 治痢疾,解热:

    鱼腥草、车前草各40~75克,水煎服。(21~25方引自《台湾植物药材志》)

    [附注]

    1. 虚寒证慎服。

    [参考资料]

    1. 《全国中草药汇编》

    2. 《中华本草》

    3. 《台湾植物药材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