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36386
Acs患者短暂St段抬高亦有重要临床意义 发生率几乎与St段压低相同,连续St段监测更有效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1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48期
     本报讯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Drew等的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短暂ST段抬高几乎和ST压低一样常见。由于绝大多数ST抬高持续时间较短,无临床症状,连续ST段监测在发现心肌缺血事件及预测临床不良事件方面,较患者症状及标准12导联心电图更有效。

    在新近公布的有关一过性ST段抬高的ACS治疗指南中,专家一致认为,除血管痉挛外,血小板聚集、血管壁血栓形成也可引起短暂性冠脉完全堵塞,使ACS病人出现ST段短暂抬高。过去人们多关注短暂心肌缺血造成的ST段压低,Drew等采用12导联心电图对ACS患者ST段短暂抬高的发生率、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Eur Heart J 2002,23∶ 941)

    结果显示,868例患者中,177例(20%)发生574次缺血事件,其中ST段抬高242次,ST段降低332次。ST段抬高者多为单支病变,ST段压低者多为三支病变。ST段抬高组患者缺血发作持续时间短,多伴胸痛症状;其ST段改变比ST段压低组大,ST段抬高缺血发作和ST段压低缺血发作病人的临床转归无显著差异。有ST段改变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住院后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发生率(OR为3.67)或病死率(OR为2.03)高于无ST改变者。控制临床预后因素后,连续监测观察到的一过性ST改变,可独立预测病人的住院病死率,无需考虑最初12导心电图的缺血证据。

    以往一项研究发现,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短暂ST段抬高多出现于清晨,Drew等的研究未发现ACS患者的ST抬高有昼夜差别,这与变异型心绞痛不同,表明ACS病人一过性ST段抬高发生机制可能并不包含较多的血管痉挛成分。

    以往采用Hokter技术监测稳定性冠脉病变的研究认为,一过性ST段改变是由心肌需氧量增加引起的,因为ST段变化前先有心率增快。Drew等的研究发现,短暂ST抬高和压低都是由心肌供血减少引起的,侧支血流是ST段偏移方向的决定因素。和ST段抬高者相比,ST压低者冠脉病变较广泛,侧支循环较好。

    Drew等进行ST段监测时,多数患者处于静卧状态,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使心率维持在50~60次/分,而且,大多数病人不论ST段抬高或压低,心率差异很小,因此推测,很多病人短暂缺血的机制主要是血流减少而不是心肌需氧量增加。这种假设理论上是合理的,因为人们推测ACS病人有粥样斑块破裂,它可导致“供血相关性”而不是“需血相关性”缺血。而且,这些病人的ST段偏移方向可能还取决于是否存在侧支循环。

    研究者建议,进行实时、多导联ST段监测,以发现反复发生的无症状的ST段改变。但根据ST监测结果进行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是否比根据症状进行治疗者好,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百拇医药(邢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