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237909
证候规范研究的四大焦点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80期
     1984年卫生部下达了“中医证候规范”部级课题,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牵头,全国十余个单位参加。其成果表现形式为赵金铎主编的《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冷方南主编的《中医证候辨治轨范》(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和邓铁涛主编的《中医证候规范》(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另外,欧阳琦在1993年首次出版了《证病结合用药式》一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总的说来,证候规范研究中,争论的焦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证统病(以证候诊断为主)还是以病统证(以病名诊断为主)

    1.以证统病

    欧阳琦认为,面对一个可能患有内、外、妇、五官科多种疾病、症状众多的病人,只有在诊断中以“证候”为纲(而不是以“病名”为纲)才能抓住众多互相矛盾的症状本质(即主要矛盾),以1~2个方剂为主,实行同证异病同治。欧阳琦证候规范方案不但列出各证的标准症状,而且还列出各科基本疾病出现该证候的1~2项特殊症状,十分细致入微。欧阳琦的方案是可操作性最强的以证统病的临床诊断思路。不足之处:收证候仅101个。
, http://www.100md.com
    2.以病统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代表了以病统证的指导思想。但是不少中医病名只是症状名。中医诊断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看证候诊断水平。以病统证的思维方式,大大限制了医生的思路,特别是有的医院要求中医师首先进行西医病名诊断,这势必让中医师弃长就短,把精力放在一大堆繁琐的西医化验室检验、CT、核磁共振等检验上,待费上很大力气,作出西医诊断后,再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去进行证候诊断时,却发现病情千变万化,很难对号入座。其可操作性可想而知。

    一般来讲,一种病名下罗列七种、八种甚至十种证候,也不能穷尽临床上过去或将来遇到的各种证候。或问:一种证候下面,不是也不能穷尽临床上过去或将来遇到的各种疾病吗?答曰:固然。但只要有症状,中医就能进行证候诊断。要想取得良好疗效,对中医来说,基本上可以不依赖于病名诊断,只要辨证准确,就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就可取得良效。当然,这不是说以病统证的研究没有意义。例如:对于西医工作者来说,以病统证,毕竟是架设了一座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 百拇医药
    二、是打乱科别叙述证候,还是分科叙述证候

    例如:《中医证候辨治轨范)列有脾阳虚证与小儿脾胃虚寒证。笔者通过对此二证进行列表(略)对比,有充分理由得出结论:二证应合二而一。

    三、是只列典型症状,还是将该证候较少出现的症状尽可能多地一律列述

    比较《中医证候辨治轨范》和《中医证候规范》对心阴虚一证的不同叙述,前者只列典型症状,后者则将或然症即较少出现的症状尽可能多地一律列述。欧阳琦《证病结合用药式》一书中则将同一证候见于各病在症状上的细致差别也予以列举。我们认为,对临床医生来说,后两种做法都增加了临床上证候规范的可操作性。因而是更为可取的。毕竟,只要接触过临床工作的人都知道:面对复杂多变的症状,“证候规范”所提供的症状信息越多,越有助于准确地进行证候诊断。

, http://www.100md.com     四、证候标准是采用列述诊断要点方式,还是采用排列组合方式

    《中医证候辨治轨范》指出:采用列述诊断要点方式即是从该证候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病因、病机,全面综合分析,指出诊断要点。而采用排列组合方式要求将“四诊”所见资料(症状、体征)按主症、次症、舌脉三项划分清楚,然后按下列方式分组:(1)主症及舌脉者;(2)主症兼次症×项及/或见舌脉者;(3)主症×项兼次症×项及/或见舌脉者;(4)主症×项兼次症及舌脉者。具备上列条件中一项者,即可确立该证候诊断。我们认为,前一种表述方式的优点较多,通俗而易于掌握,适合当前国内中医队伍学术素质的实际状况,按此模式规范,便于推广应用。且前一种方式“增容性”(所谓“增容性”,就是专业工作者可以根据实践的结果将某个症状加进原有证候规范中去)强,对某一具体证候来说,任何证候规范在叙述该证候所包含的症状时,都不可能做到没有遗漏,大量医案已证明了这一点。后一种表述方式我们在临床报道中很少见到。

    另外,证候规范化方案,是附列数则医案,还是不附列医案,也值得深入思考。医案是客观实践的记录,实践是检验真理(包括各种证候规范方案)的惟一标准。所以,规范每个证候,至少应附三个医案,并应尽量选择证候诊断难度大的复杂医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该证候诊断标准的可信性。, 百拇医药(程东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