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编号:237921
心理性别认同不良的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6日 健康报
     小李,男性,到了恋爱年龄,但对女孩不感兴趣,只对高大健壮的男士有好感,他怕这样发展下去会成为同性恋者。

    在门诊心理咨询中,常有少部分青少年带着类似的问题而来,他们对自己的性别取向感到担忧、疑虑,又弄不清原因何在。

    一个人的性别确认通常包括三方面:生理性别的确认,心理上对性别的认同,社会对性别的肯定。只有这三者和谐统一,一个人才不会因性别问题导致内心矛盾和不安。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有些原因会造成儿童或部分青少年对性别,主要是心理性别的认同不良,长大后给自己添了许多烦恼,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

    小李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小学时小李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到了初中,他因身体比较瘦弱,开始拒绝参加有竞争性的体育活动,拒绝和男生打闹,生怕体力敌不过周围的男生而当众出丑。他拒绝和女生交往,也从未体验过与异性交往的快乐。对外形的自卑使他羡慕高大的男生,忽略了从心理上培养自己男性的特征,造成了心理性别上的不完全男性化。

    心理性别有培养和发展阶段。幼年时孩子们在别人的帮助下确认了自己的生理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孩子从同性身上学习或模仿性别赋予自己性角色的许多特征。少年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生理的发育及第二性征的出现,性心理有了明显的发展,表现出对异性的好奇、兴趣,希望给异性留下好印象,从而也从心理上产生了塑造自己形象的系列想法。这些都促进了孩子从心理上对自己生理性别的认同,并健康地发展性心理。如果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父母喜欢把孩子异性化装扮,或让他长期只和异性小朋友玩耍,都有可能使孩子产生过多的异性化心理,淡化自己的性别,在性别的心理认同上产生模糊。尤其到了青春期,孩子体形、容貌发生变化,第二性征出现,这些变化如果不符合自己想像中的性别标准,就导致孩子不愿接受自己,心理性别的发展受到阻滞。有的表现为没有同性的心理特征,又自知不是异性,感觉上非男非女。还有的表现出叛逆自己的生理性别,向异性化发展,男人女性化,女人男性化。

    心理性别的认同对一个人的性格、心态等有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对那些处在性别心理困惑边缘的青少年,首先要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告诉他们这是成长中常出现的问题,并和他们一起追溯成长史,找出原因所在,使其有所了解。其次,帮助他们从心理定位上接受自己的性别,客观地看待自己,通过学习观察优秀的同类,从精神内涵上培养性角色应具有的特征。第三,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从行为上制定相应的计划,改变言谈举止,增强信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