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疗法在心血管疾病中是如何应用的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主任霍艳明
介入疗法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之一,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该手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在国外应用很普遍,但在国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及患者对有创检查治疗的认同性不足,所以这一先进的治疗方法尚未得以普及。为了让患者了解介入疗法的相关内容,便于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选择合理的诊疗技术手段,记者走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霍艳明副主任,请她介绍了介入疗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霍主任介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疗法包括很多内容,其中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应用最为广泛。PTCA是1977年由A.R.Gruentzig首次应用的,开创了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新纪元。经过多年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应用,现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我国,介入疗法自1984年开始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介入疗法有着其他疗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如整个治疗过程患者无明显不适感觉;术后恢复快,约1周即可出院;治疗效果可靠等等。
目前冠脉介入疗法最理想的适应症为:心功能良好的稳定性心绞痛,单支冠状动脉近端孤立性、局限性、非钙化性、同心性、不累及重要分支的病变。其他如多支和单支多发冠状动脉病变,近期内完全闭塞的血管,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症状复发,冠状动脉痉挛、夹层或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等也是其适应症。患者常需先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若狭窄超过70%,目前的医学认为是进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如果有条件配合冠脉内超声检查则可清晰了解斑块的病理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决定对斑块处理的方式。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及早有效的介入治疗不仅可以及时改善心肌的供血、改善心功能,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http://www.100md.com
介入疗法是一种有创的以物理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风险性,一般而言,患者年龄越大,手术风险越大;病变越重,风险越大。所以,医生应该严格掌握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立刻缓解,尤其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介入疗法有明显优于单纯用药控制的效果。但并不是说患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霍主任提醒患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坚持服药。这是由于介入治疗(使用普通支架)尚有15%~20%的再狭窄率,而目前研制使用的药物涂层支架虽然再狭窄率明显低于普通支架,但是费用昂贵,尚不能大面积普及。所以相关药物的坚持服用就成为控制病情继续发展的关键。如他汀类降血脂药,循证医学研究发现该类药物不仅可以降脂,而且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某些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具有预防再狭窄作用。近期揭晓的CURE
PCI研究提示某些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较好的预防再狭窄作用。其它如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研究的中药等也已看到了可喜的苗头。
2.干预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方式等。介入疗法处理的血管毕竟是有限的,多针对“罪犯血管”(狭窄严重,易出现危险的血管)进行处理,对于狭窄在70%以下的血管多不做处理,这样虽然大大减少了患者发生危险的几率,但未做处理的血管还是存在出现问题的可能。另外,随着冠心病的继续发展,其他血管出现的病变也会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因此,我们提倡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将血脂保持在靶目标值以下,提高患者的安全系数;适量运动,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和侧支循环的形成;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激动,避免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减少心脏的负担;避免饱食加重心脏负担;生活规律,勿过劳等等。(王乐羊)
B14, 百拇医药
霍主任介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疗法包括很多内容,其中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应用最为广泛。PTCA是1977年由A.R.Gruentzig首次应用的,开创了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新纪元。经过多年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应用,现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我国,介入疗法自1984年开始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介入疗法有着其他疗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如整个治疗过程患者无明显不适感觉;术后恢复快,约1周即可出院;治疗效果可靠等等。
目前冠脉介入疗法最理想的适应症为:心功能良好的稳定性心绞痛,单支冠状动脉近端孤立性、局限性、非钙化性、同心性、不累及重要分支的病变。其他如多支和单支多发冠状动脉病变,近期内完全闭塞的血管,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症状复发,冠状动脉痉挛、夹层或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等也是其适应症。患者常需先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若狭窄超过70%,目前的医学认为是进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如果有条件配合冠脉内超声检查则可清晰了解斑块的病理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决定对斑块处理的方式。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及早有效的介入治疗不仅可以及时改善心肌的供血、改善心功能,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http://www.100md.com
介入疗法是一种有创的以物理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风险性,一般而言,患者年龄越大,手术风险越大;病变越重,风险越大。所以,医生应该严格掌握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立刻缓解,尤其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介入疗法有明显优于单纯用药控制的效果。但并不是说患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霍主任提醒患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坚持服药。这是由于介入治疗(使用普通支架)尚有15%~20%的再狭窄率,而目前研制使用的药物涂层支架虽然再狭窄率明显低于普通支架,但是费用昂贵,尚不能大面积普及。所以相关药物的坚持服用就成为控制病情继续发展的关键。如他汀类降血脂药,循证医学研究发现该类药物不仅可以降脂,而且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某些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具有预防再狭窄作用。近期揭晓的CURE
PCI研究提示某些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较好的预防再狭窄作用。其它如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研究的中药等也已看到了可喜的苗头。
2.干预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方式等。介入疗法处理的血管毕竟是有限的,多针对“罪犯血管”(狭窄严重,易出现危险的血管)进行处理,对于狭窄在70%以下的血管多不做处理,这样虽然大大减少了患者发生危险的几率,但未做处理的血管还是存在出现问题的可能。另外,随着冠心病的继续发展,其他血管出现的病变也会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因此,我们提倡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将血脂保持在靶目标值以下,提高患者的安全系数;适量运动,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和侧支循环的形成;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激动,避免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减少心脏的负担;避免饱食加重心脏负担;生活规律,勿过劳等等。(王乐羊)
B14,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