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访谈
编号:10125380
探索中药现代化之路 ——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石建功研究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89期
     中药现代化应怎么搞?什么是现代中药?这是长期以来许多业内人士关心和争论的一个话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最近记者采访了一位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的年轻研究员,可以说,他的科研理念代表了一代有着相似经历、投身中药研究事业的科研人员的共同思想。

    石建功,1964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药学系,1990年获硕士学位,1993年获兰州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分别在美国Illinois大学和Puerto

    Rico大学做博士后;1998年至今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主任。他一直从事陆地和海洋生物资源中活性物质的研究,他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也都是主攻中草药化学的。石博士认为,中药是中国几千年人体实验的经验积累,这是我国非常宝贵的传统科学。然而经验随着人的离去将很难留下,如果将它与现代技术结合,用实验科学来解释经验科学,也就是用指标和定量的方法,才能把经验科学永远地传下去,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中医药几千年的积累是不可能五年十年搞清楚的,要靠几代人的努力,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百拇医药
    石博士目前正承担着国家“十五计划”、“863”项目——“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及多样性样品库的建立”,担任副组长。他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高效快速的中草药药效物质研究,不但是挖掘、发展和完善中医药宝库的迫切需要,而且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保证药材、饮片、中药制剂和中成药产品的药效和质量等的关键;同时新型药效物质的不断发现,也将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提供最主要的支撑和保证。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药物开发新技术,这一技术将组合化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和仪器自动化等先进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据报道,国外利用这一技术每天可筛选数十万种化合物,大大加速了新药发现的速度,缩短了开发新药的周期。

    石博士介绍说,将这一技术用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效物质的作用机理研究,我们已经思考了两年多,直到2002年7月才正式开始做。我们的工作程序是:首先采集样品,通过高通量平行(或序列)分离技术(即自动化高效率色谱分离技术)进行样品制备,通常可同时或连续进行多个样品的快速分离纯化,利用梯度洗脱按极性顺序将样品分离成数十个含有不同成分的组分(或单体);再将这些组分(或单体)通过多种药理模型(靶点)进行高通量活性筛选,发现活性物质,也就是让中药的组分(或单体)作用于靶点,从而发现哪些成分与哪些疾病相关的靶点相关;第三步使用现代化的色谱-波谱联用技术对发现的活性部位进行高通量的结构鉴定,确定其活性成分,最后以这些活性成分为基础,可以研究中药的质量标准,发现新的中药有效物质或先导药物,为中药的研究开发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同时,我们将建立中药样品储备库、适合于高通量筛选的样品库以及中药组分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的活性信息库。
, 百拇医药
    石博士说,这些样品库及活性信息库里的数据可以为所有科研单位和人员共享,利用这些数据,我们一方面可以指导新药的开发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中药理论的基础研究。目前我们大家对中药尤其是复方药物的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机理已有普遍共识,但对这种复杂作用机理本质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疾病特别是疑难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药物发挥作用的靶点也不明确,缺乏有效的药物。如果我们获得了这些大量数据和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不同靶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各种中草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配伍关系,不但可以揭示中药(或复方)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的本质,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还可能发现中草药(或复方)治疗疑难疾病作用的新途径,同时为寻找新靶点提供重要信息。

    石博士告诉记者,自去年7月以来,他们已经对500种中草药进行了高通量分离,获得10000多个组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目前活性筛选正在进行中。同时通过对早期样品进行多靶点筛选,已经发现了200多个活性组分(或单体)。这一课题计划3年完成,将来的数据库里除了常用中草药,还会有民族药、民间药、海洋生物等的数据信息。
, 百拇医药
    从大学毕业就开始研究中药成分的石建功博士,至今已经在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62篇,如今还承担着“石韦等5种中药标准品研究”,“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药的研究与开发”、“中草药活性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低等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等课题。凭着十七年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经验,他说,只有进行中医药研究才最具有中国特色。而把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方法用在中药研究上,我认为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这是我们在方法学上对中药现代化的探索。当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考虑中医药理论,要将现代研究方法与中医药理论结合在一起。

    石博士还给记者讲了下面的例子。他们正在研究开发的一个藏药,传统用于治肝炎,在许多复方制剂中都使用。过去认为它的有效成分是糖苷类,但通过药理实验发现结果并非如此。他们发现另一些成分在小白鼠的肝脏中富集得很多,从而发现了过去并不认为有效的成分。

    还有一个治老年痴呆、增强记忆的藏药。他们根据民间用作补药、有滋阴补肾的功效,通过对成分进行筛选发现其具有新的增强记忆作用。动物实验显示,它的作用竟难以置信地比市场上的西药维拉帕明强很多倍。

    葛根素,过去的研究表明能改善心脑血管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葛根素对视网膜充血、结膜炎也有很好的疗效。这是中医过去没有用过的。

    另一个例子是最新上市的、拥有国际知识产权的保肝药——双环醇,这是在对五味子保肝成分五味子素进行合成过程中发现的一个中间体,抗肝炎作用超过了五味子素。

    的确,这些药都是源于中药、或者就是中药,它们在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提高了。这种用与传统方法不同的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发现、开发出的新药、新疗效,我们能说它不是现代中药吗?这种探索难道不是一条继承发展传统中医药的路子吗?B17.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