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现代化
编号:10184700
日出江花红胜火——江苏扬子江药业致力于中药现代化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57期
     序曲:日出江花

    阳春三月,扬子江畔,莺飞草长。

    破晓时分,东方天际线颤动着一片柔和的浅紫色,朝霞来临了。接着,黎明的各种奇妙的色彩缓慢地绽放。天空中最后一缕蓝幽幽的夜色被晨曦点燃后,一团金红喷薄而出,霎时天边云霞尽染,波光粼粼的扬子江也渡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光晕。

    奔腾的扬子江,尽管在风雨与历史的磨砺下变得激流匆匆,文化却仍然坚韧地积淀下来,蕴涵着一种摇曳多姿的风流。

    扬子江,流淌的永远是一种执着与豪迈。

    扬子江药业,也是这样一个永远对明天充满执着与追求的制药企业。

    冲波折川,百折不回的扬子江,汹涌澎湃的潮头流淌着光荣与梦想。
, 百拇医药
    1971年,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前身就诞生在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扬子江畔。历经32年的风雨兼程和沧桑磨砺,企业弥强,精神弥坚,成为扬子江奔流不息,自强不息的写照。

    32年的历史,不算长,也不算短,扬子江药业在磨砺中成长,从“板蓝根大王”起家到胃苏奇葩,从常规药品生产到国家一类新药的研制。

    跨越了32年时空的扬子江在不断地超越自我。肩承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世纪之梦的扬子江药业孕育出年提取生药材万吨的目前亚洲最大的中药提取生产基地,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中药提取生产样板工程”。

    一日千里的扬子江,在晨光中又孕育着新的希望和梦想。

    今日中国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这是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加入WTO后,当有人开始怀疑传统中药的出路,对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失去希望时,扬子江药业的当家人徐镜人和他带领的扬子江人使一切悲观的预言变成了日出之前的夜色,注定在绚丽的喷薄中烟消云散。
, 百拇医药
    人类总会不断在自然中寻找自我精神的印证,永远新鲜的朝阳以永恒向上的姿态昭示着中医药的明天。从这升腾的生命之中,我们分明看到中药现代化的曙光。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在扬子江人改革创新浪潮中,扬子江药业的发展之势也正如这一轮旭日喷薄而出……

    又一个世纪之晨,更加成熟而耀眼的光芒再一次耀射在东方天际,耀射在波光粼粼的扬子江。

    上篇:一个企业家的心愿

    江岸芦叶青青,江水不舍昼夜。

    32年前,地处扬子江畔口岸的一个镇仪表厂诞生了一个制药车间,这便是扬子江药业的前身。说是一个车间,其实只不过几间旧房,几口大水缸,十几个工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陋的“作坊式”车间,凭借中华医药宝库丰富的矿藏,开发出的抗病毒,治感冒的“板蓝根干糖浆”,享誉全国,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列,扬子江药业由此获得了“板蓝根大王”响当当的头衔。
, 百拇医药
    1988年,上海爆发甲型肝炎,累计发病者达29万多人,全市不少人在抢购板蓝根干糖浆,扬子江药业生产的板蓝根干糖浆由于效果明显,一下子成了紧俏药,上海的求援电话打到厂里,来自上海等着运板蓝根的车队一直排到厂外几公里处,扬子江人顾全大局,增加设备,购进原料,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200万袋优质板蓝根干糖浆,这些“救命药”一分钱未涨送到大上海后,为上海人民防治甲肝立了头功。

    扬子江人尝到了挖掘中药宝藏的甜头。20世纪80年代初一口气推出了金胆片、脉络通冲剂、三七伤药片、蛇胆川贝液等10多种中成药,屡获市优、省优、部优、国优,其中板蓝根干糖浆、蛇胆川贝液等更是在国内制药行业中位于前列,企业的经济效益直线上升,从1980年~1988年,企业产销利连续8年翻了八番。

    1988年,扬子江药业率先江苏200多家制药企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一个从不足10万元投入,“作坊式”起家的街道小厂发展成为产值超亿元,利税近二千万元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扬子江人是有理由感到自豪和骄傲的。然而,扬子江人还没来得及自豪和骄傲,一种现实的反差,让他们知耻而后勇。
, 百拇医药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的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绿色浪潮,一个研究和应用中草药的热潮在全球悄然兴起。日本、韩国等已走在了这一浪潮的前头。他们从中国大量进口中草药,用生物、物理等先进科技手段提取有效成份,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分析,制成口服液、针剂、片剂、胶囊,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每年高达150亿美元的中成药贸易额中,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仅占3%,而日本却占了90%,连研究中药不过十几年的德国,中成药市场占有量也超过中国。日本人甚至宣称:21世纪汉医汉药将改名为“东方医药”,日本将成为“东方医药的霸主”。

    这使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徐镜人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中药乃中国的国药,在人类还没有发明西药之前,中药就已经诞生了几千年。几千年来,几乎没有人对中国作为草药古国、中药大国的地位产生怀疑,难道这一历史地位将在我们这一代人中产生动摇吗?

    “不,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药事业的发展虽历经坎坷,任重道远,但是中药事业的辉煌与灿烂,当永远属于中国!”徐镜人斩钉截铁地对全体扬子江人说。
, 百拇医药
    振兴和发展祖国的中药事业仅立下誓言是不够的。我国中药工业的春天何时才能出现?

    徐镜人望眼欲穿,“扬子江人”望眼欲穿,整个中国中药工业的有志之士也在翘首等待着。

    1993年初秋,上海虹桥机场,一架波音747客机穿云破雾,向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飞去。徐镜人作为考察西方先进制药技术的国内医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坐上了这架飞机。

    徐镜人随团走进美国一家家制药企业,当他看到美国制药企业设备全是电脑自动控制,偌大的车间只有2~3人操作时,他深深被对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所折服,联想到国内制药企业还停留在“人海战术”阶段,他感到了一种巨大的落差。

    走在繁华喧闹的纽约大街上,徐镜人无暇顾及异国他乡的风情,迫不及待地走进一家大型药品零售超市。在中成药柜台,随处可见的是日本、韩国、德国的银杏叶制剂和其它植物药,可偌大的药品超市竞没有来自中国本土中药的身影。
, 百拇医药
    一个民族医药工业企业家的自尊心被深深刺痛了!

    从美国归来,徐镜人得出一个结论:中药要发展就要走向世界,要走向世界,就要走中药现代化发展道路,其它别无选择。

    中篇:中医药宝藏的春天

    徐镜人心头萦绕着的依然是中草药的缕缕清香。

    5000年古国的文明史上,中药作为我国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与推崇。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医药文化所散发的光辉历经数千年,依然那么灿烂,那么耀眼。

    曾几何时,中国人一直陶醉在泱泱大国的境界中,躺在老祖宗留下的2万多种中草药,几千种中成药上,优哉游哉,坐享其成。当日本人对我国一剂古老中药“六神丸”的配方进行科学分析,用新技术,新工艺制成新药“救心丹”,成为畅销国际的心脏病用药后,中国人开始沉重起来,原来日本人开发的这个"救心丹"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超过了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中成药贸易总和。
, 百拇医药
    从日本人成功开发“救心丹”所创造的奇迹中,徐镜人顿时领悟到,中药要走向世界,中药要实现现代化,其核心除了技术创新,还是技术创新。立足于技术创新开发“三高一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疗效独特)的新药,成为扬子江人致力于中药现代化的思路。

    然而,药品毕竟不同于一般商品,从立项、临床到拿到新药上市的“通行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国际上开发一个新药,约需10年的时间,需花费3亿美元。开发一个新药谈何容易?

    但扬子江人仍然对开发中药新品痴心不改,毕竟中华医学太博大精深了。几千年来,祖先们早已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中医药宝藏,这是中药最大的优势,其中不乏大量的治疗效果颇佳的中药偏方、验方。许多货真价实的中药仍以处方的形式握在中医界的老专家和民间老中医手中,锁在他们的保险柜里。由于“祖传不外传”、“传儿不传女”旧观念的影响,祖先们费尽心血探索出来的偏方、验方失散了,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灵丹妙药”就这样消失了。
, 百拇医药
    挖掘祖国中医药宝藏,开发名医验方,成为扬子江人的一份责任和追求。扬子江人把自己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于是,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首先成为扬子江人锁定的目标。

    在中国医学界,董建华,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是我国中医药界德高望重的泰斗。脾胃病的辨证论治是他毕生研究、主攻的课题,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他总结创立的通降理论,把我国的中医治疗胃痛的水平推向了一个高峰。扬子江人明白,验方毕竟是老专家毕生心血的结晶,是不轻易外传的。

    果然,1988年深秋的一天,徐镜人第一次敲开董建华家的大门时,董老了解到从扬子江来的企业家的来意后,他沉默了。说实话,这些年来,国内外的厂家和商人慕名来找董建华,欲重金收购他治疗胃病的药方的大有人在,从内心来说,将自己毕生研究的成果运用现代工艺理论,在绝对保证其药效的前提下大批量加工成服用方便的新剂型,造福人类,这是董老的夙愿。但是,董老看中的不是钱。
, http://www.100md.com
    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徐镜人“三顾茅庐”,向董老坦诚自己对中医药的一片赤心,对中医药在国际上地位的忧心,以及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决心。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终于使董老动心。

    那天,徐镜人再次走进董老家的时候,董老将一个用锦缎精心包着的包袱,双手捧到徐镜人的面前,徐镜人打开一看,是一部线装书,封面是毛笔书写的三个工工整整的大字:胃苏饮。董老的手在颤抖,徐镜人的手也是颤抖。董老说:“这是我集四十年临床经验,结合历代古人的成果,总结出来的治疗胃脘痛的验方,希望你们抓紧时间,将其研制成新型胃药,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拜托了!”

    徐镜人望着董老,眼里同样闪动着晶莹的泪光,此时所有语言也表达不尽他的心情,两颗心的交融、碰撞,终于在这一刻擦出了火花!一切尽在不言中……

    获取董老的验方,扬子江药业的科研人员借助现代科技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开发“胃苏饮”验方的漫漫征程。
, 百拇医药
    1991年,扬子江人携带着江苏省卫生厅新药评审委员会的审批报告和胃苏冲剂的小样来到国家卫生部,申请胃苏冲剂临床试验。有人提出用人人皆知的广告知名度很高的某胃药作对照试验,可扬子江人却主动要求用国内外疗效最好的胃药作对照药。

    真金不怕火炼。

    1991年11月~1992年7月,国家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组织南京中医学院附院、南京中医学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试验,对500多个病例进行了临床观察,揭示了胃苏冲剂的独特疗效。

    临床试验报告,是最具说服力的科学报告,它揭示了胃苏冲剂的神奇机理:对各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实质性病灶有明显改善和促进愈合作用。

    1993年6月,胃苏冲剂正式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这也是我国自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经卫生部批准的首批纯中药的国家胃药。
, 百拇医药
    酒香不怕巷子深。胃苏冲剂走向市场后,因其科学的配方,独特的疗效,很快在市场上一炮打响,深受胃病患者和医生的青睐,当年就获得“全国医生推荐用药”称号,此后又相继获得“中国中药名牌产品”、“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等多项殊荣,累计销售20多亿元,成为中国胃药市场的“擎天一柱”、“单打冠军”。

    胃苏的神话还在延续。1999年,法国科技质量监督评价委员会授予胃苏冲剂“高质量科技产品”证书,同时将该产品列为向欧盟市场推荐产品,胃苏冲剂率先中国胃药获得一张进入欧盟市场的“特别通行证”。

    就在胃苏冲剂进入市场的前夕,董建华教授又将自己的另一研究成果治疗胃痛验方交给了扬子江,扬子江人根据这一验方,很快又研制出荜铃胃痛冲剂新药,该药走向市场后,同样不同凡响,因疗效确切,被国家中医药局列为“全国中医院急诊必备用药”,荜铃胃痛冲剂与胃苏冲剂一道成为中国胃药市场的“绝代双娇”和“双子星座”。

    来自“胃苏”和“荜铃”的这股旋风,一时风靡整个胃药市场,似缕缕春风,拂去了久治不愈病患者心头的阴云,使他们的工作、生活重新布满阳光,充满了欢声笑语。
, 百拇医药
    胃苏冲剂的成功,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与祖国传统医药宝藏嫁接的典范,给扬子江人巨大的鼓舞,同时也使那些中医药老专家们深感欣慰和启发:这是一条发展中华医药的理想之路。

    于是,中国中医药界的老专家们相继献出倾毕业心血研究的成果:我国中医界及至整个医药界无人不知的刘渡舟教授献出了治疗肝病的临床验方“乙肝转化汤”;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北京中医院大学教授、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成员王绵之献出了临床治疗心脏病30年的验方“王氏心宝”;中医研究院路志正教授将治疗高血压、小儿厌食症、燥咳等常见病的三个验方献给了扬子江;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教授将治疗肠源性内毒素的验方“大承气汤颗粒”交给了扬子江。

    如今,扬子江已与100多名中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建立了长期的联系,与十几位中医界专家合作,达成联合研制开发名医验方的协议,已开发名医验方10多个,有的尚在临床试验阶段,有的已经投入市场,造福人类。

    下篇:中药现代化的曙光
, 百拇医药
    环境是一种心情,也是一扇窗户。

    在崭新的环境里,扬子江人全力放飞着自己的理想。

    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这是中国中药工业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扬子江人明白,开发传统的中药工业,只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一流的厂房、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工艺,生产出一流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医药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实现中药现代化,首先要改进中药陈旧、原始的生产工艺。

    为改变落后的制粒工艺和片剂包衣工艺,扬子江引用现代化的“一步制粒”技术,并添置了有关设备,使片剂的配方、搅拌、制粒、烘干一步完成,工效提高了6倍。在制药过程中,他们还采用了液固分离的最新技术-高速离心分离法,引进具有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喷雾干燥技术用于规模生产,解决了药液一次干燥成粒的技术难题。
, http://www.100md.com
    “GMP”是国际制药工业质量生产管理规范的英文速写。20世纪90年代初,对于大部分中国制药工业来说,GMP还是一个新名词。其实,GMP不只是一个新名词,她是我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唯一的通行证和“绿卡”,如果拿不到这个“绿卡”,你就根本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实现中药现代化,让中药走向世界就是一句空话。

    1995年,就在有些人对GMP还在驻足观望之时,扬子江决策层果断决定:投入3亿元技术改造资金,按GMP要求,将扬子江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中药生产基地。

    通过2年多的奋战,一座按照GMP标准设计建造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性建筑在扬子江的南厂区拔地而起。

    1997年4月,扬子江被列入国家“双加”工程的提取综合楼竣工。这座造型典雅的白色建筑是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中药提取设备和工艺的现代化提取大楼。在提取大楼的车间,一排排定点摆放直桶式多功能提取罐、三效浓缩罐、喷雾干燥机、一步制粒机、高速离心分离机,让你目不暇接。扬子江这座提取综合楼是全国中药行业提取能力最大的生产线,年处理生药材10000多吨,已形成日产1000箱无糖胃苏颗粒和一吨银杏叶提取的生产能力。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专家经过考察、论证,一致推荐该工程项目为“全国中药材提取样板工程”。
, 百拇医药
    1997年8月,充满现代气息的固体制剂楼竣工投产。这幢固体制剂楼洁净区、控制区、缓冲区、人流道、物流道布局合理,车间配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包衣机、沸腾干燥机、湿法制粒机、压片机、铝塑包装机,电脑控制的胶囊填充机每小时充填胶囊达40000粒,形成年产胶囊18亿粒,片剂15亿片的生产能力。

    1997年9月,总投资4500万元,总面积13500m2的液体制剂大楼竣工投产。液体制剂大楼拥有输液生产线2条,针剂生产线5条,口服液生产线6条,形成2000万瓶大输液、3亿支水针、9000万支口服液的年生产能力。

    1998年10月,在金秋送爽的季节里,扬子江人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固体制剂楼等一次性通过国家GMP达标验收。

    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不仅结束了扬子江人“人海战术”的中药生产时代,而且,高科技的投入给扬子江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仅固体制剂楼月产值就达7000多万元,1997年4月投产以来,已累计实现产值20多亿元!
, 百拇医药
    1996年以来,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综合经济效益连续七年居江苏医药企业首位,连续六年在全国医药工业中跻身前五强!扬子江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们明白,要实现中药工业现代化、国际化,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扬子江人边生产、边建设、边发展、边壮大,大小头孢楼、冲剂大楼、口服液大楼、冻干粉针大楼、膏剂大楼、质检大楼、博士后科研大楼如雨后春笋般地屹立在厂区。占地500多亩的扬子江药业城区初具规模。

    就在扬子江人不惜巨资在GMP航道上起航之时,以人为本,广罗八方英才的“聚才工程”也紧锣密鼓地启动了。扬子江人明白,现代化的设备需要具有现代化素质的员工,扬子江的老总们出差在外,其他地方可以不去,但医药类大专院校一定要去。近几年,已有300多名高等院校的医药、科技人员成为扬子江的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与此同时,扬子江每年都要请高等院校专家、教授进厂办起了微机、财会、销售培训班,同时近百人被送往国内外深造。

    “要与知识经济握手,先要和博士握手!”这是徐镜人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扬子江“聚才工程”的重要战略。
, http://www.100md.com
    1998年4月13日,江苏省医药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扬子江挂牌。

    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不是扬子江的首创,但是,在全国6300多家医药企业,此举尚不多见,在江苏是第一家。扬子江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每名博士后背后都有一名导师,每位导师的背后又有一个在学科前沿攻坚的学术群体。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两名博士后,引进一批人才,更能获取当今世界前沿科技信息。一名博士后在企业呆上两年,除了进行课题研究外,无疑还要和企业的技术人员接触、合作,这对开阔企业原有技术人员眼界,提高业务水平,建立属于自己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大有裨益。

    为了让博士后进站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施展才华的天地,扬子江除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解除博士后生活、住房等后顾之忧外,还投资3000万元,建起一座6000m2的博士后研究站大楼,并配备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让博士后一展身手。

    栽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以来,南京、西安、北京等地的一些博士后纷纷慕名而来与扬子江签订来站工作意向。
, 百拇医药
    1998年底,致力于运用中医药治疗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的博士后刘昭阳离开北京,成为扬子江药业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首位博士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刘昭阳在导师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上,结合自己十余年理论与实践探索,参考近代相关资料,精心遴选十余味中药组方,研制具有温宫散寒、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效的"冲任疏颗粒",目前已进入临床阶段。这个治疗妇科疑难病、常见病的痛经新药如果投入市场,无疑是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的一大贡献,而且将在扬子江博士后工作站的发展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

    扬子江的崛起引起了国际药商的注意。他们对这个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设备最新,功能最全的中药生产基地格外看好,美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日本的客商、医药代表先后来到扬子江考察,纷纷提出出资与扬子江合作的要求。精明的扬子江掌舵人徐镜人并不急着拍板,他看中的不是外国人的资金,而是其技术和国外市场。谁提供技术和国外市场就与谁合作,这是扬子江与外商合作的基本条件。

    尾声
, 百拇医药
    浪奔,浪流。

    湿润的江风,从扬子江畔两岸的芦苇上拂过,激起层层浪,与江面上汹涌的波涛呼应着奔向东方。

    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党的十六大报告,再一次将科技兴国提上一个新的高度,提出用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口号,人们称之为“科技春潮”。这股春潮正急剧地拍打着扬子江口岸,我们仿佛听到它的轰鸣声。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唱主角的时代。“划动科技桨,搏击大市场”正成为每个企业家的共识。此时,徐镜人所想到的却是如何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品为“子舰”,组建民族医药工业的“航空母舰”,去迎战加入WTO后,来自国际级的惊涛骇浪,驶向浩浩茫茫的大海大洋。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黑格尔的这句话最近又被人们引用来激励我们的民族,不要再去拒绝任何机遇。

    像徐镜人这样的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的代表人物是不会拒绝的。

    时代呼唤英才,中药需要出海,越过大洋为民族医药增添奇霞异彩。徐镜人和他带领的扬子江团队所致力的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探索,深深地刻着我们时代前进的足迹。五千年的文化所孕育的中药奇葩,终将香飘四海,生根开花。

    当朝霞散尽,一轮红日喷薄在东方地平线之际,有一朵叫“扬子江”的浪花,正吸收着日月之精华,以冲波折川,一泻千里之势,奔向那广阔无垠的太平洋。

    这朵浪花,承载着民族医药工业的千年盼望,承载着扬子江对明天的渴望,也承载着中药现代化的曙光……, 百拇医药(刘良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