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生命同行--记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抗击非典医疗队副护士长王小丽
“妈妈,你就是妈妈!”在北京朝阳妇幼保健院SARS病房里,一个6岁的小患者拉着一位护士的手动情地喊着。尽管看不清穿着隔离服的“妈妈”的模样,但孩子从心里把她当作世上最亲最美的妈妈了。这位美丽的姑娘就是王小丽——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内一科的副护士长。她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带给病人;把悲伤留给自己,把欢乐带给患者。她用爱心挽救患者的生命,她用真情谱写救死扶伤的壮丽诗篇。
在疫情最严重的四月,当得知要组建抗非典医疗队的消息后,因患慢性肾炎在家休养的王小丽把孩子送到亲戚家,剪了长发,肿着双腿,多次跑到医院请战,终于如愿成为望京医院第一批抗非典医疗队的队员。
4月19日,第一批医疗队奔赴抗非典一线——朝阳妇幼保健院,王小丽任抗非典医疗队副护士长。下午,护士们刚放下行李,就立即进驻病区做准备工作,有的打扫卫生,有的领药,有的搬床,一场夜战在病区打响了。当她们喘着粗气擦着满脸汗水时,一缕缕曙光已洒满了崭新整洁的病房,几小时后病房开始接收SARS病人。
, 百拇医药
王小丽是一名有着13年护龄的“老护士”,曾在传染科工作过。她对SARS消毒、隔离这一套防护知识掌握得非常快,并承担了示教工作,手把手地教其他护士。工作中,她对战友们的穿衣戴帽要求得非常“苛刻”,必须做到“进病区一点不露,出病区一点不碰。”
当SARS病魔突然袭来,恐惧的阴云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王小丽却自告奋勇地上了第一个班,接诊了病区里的第一个SARS病人。从此她就没日没夜地在病人中间穿梭忙碌,由于病人身边没有家属和护工,王小丽不但要为病人翻身、喂饭、倒水、倒便,同时还不停地劝慰病人。她常对战友们说,“我们一定要有乐观的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战胜SARS。”她顽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感染了大家,使战友们树立了战胜SARS的信心。
由于SARS病房是由办公室改造的,没有呼叫系统,王小丽她们就轮流在长长的走廊里巡视,把患者的病情变化当作冲锋令;没有中心供氧,她们就往病房里一筒一筒地搬运氧气瓶;没有卫生间,她们就一桶一桶地将清洁的水提到病房供患者使用,再将污水、污物消毒后排放,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垃圾都要经过护士仔细消毒才能处理,天天如此。可以说,她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繁重而又危险的护理工作,既要冒着危险开展护理工作,又要照顾病人的日常起居。她们身兼数职,既是护士,又是搬运工,既是配餐员又是卫生员。为了使输液“一针见血”,小丽和姐妹们几乎把脸贴在病人的手上为他们扎液。一个班下来,汗水早已打透了两层衣裤。累得几乎没力气再说话。从治疗室到病房每人每天要走上100多趟。王小丽开玩笑地说,“等完成任务了,咱们也能走上‘二万五千里’长征了”。
, 百拇医药
小丽常说SARS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寂寞,丧失信心。她明知危险,却第一个站到病人面前,与他们面对面地交谈,开展心理护理。
在SARS病区里住着一个6岁的小男孩和他的爸爸。细心的小丽在送饭时,发现孩子的爸爸由于病痛的折磨有轻生的念头,小丽就不断地鼓励他,“你的病会治好的,要有信心,为了孩子您也要坚强。”她还给小男孩买来了玩具和故事书。每到她值班时,总要拉着孩子的小手给他讲故事,鼓励他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照顾病重的爸爸。有时,王小丽还一勺一勺地给小男孩喂饭。同病房的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一天,小男孩认真地对王小丽说:“你真像妈妈!”王小丽不禁想起自己已近一个月未见面的孩子。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出色地护理其它病人的同时,小丽正经受着命运之神的捉弄。那天,她走进病房正准备为新入院的病人做治疗。透过充满雾气的防护镜,她看了又看,她惊呆了!这不是姨妈和表弟吗?她紧紧握住姨妈的手,百感交集。为了不打湿防护镜,她把眼泪一个劲往肚子里咽。这突如其来的不幸没有把小丽击倒,她把痛苦埋在心里,仍然坚守岗位,治疗护理病人更加精心了。然而,没过几天,又一噩耗传来,王小丽的姥姥被SARS夺去了生命┄┄失去亲人的打击和超负荷的工作使王小丽病倒了,可是第二天,她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病房。国难、家难当头,王小丽选择了坚强!她化悲痛为力量,把病人当亲人,把全部的亲情都倾注在病人的身上。繁重的工作使她的腿肿得更厉害了,脸庞却消瘦了许多。
在王小丽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护理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当她们结束第一批医疗队的工作时,已有5名患者痊愈出院。目前大部分病人正在恢复期,看着一个又一个病人出院了,望着患者一天天好转,王小丽欣慰地笑了。她的笑容比春天里的花朵还要灿烂。
5月9日 ,王小丽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 。
这就是王小丽,一个刚强、勇敢的姑娘,一个在危险中挺身而出、在不幸中为病人送去欢乐的护士长。她是女儿,是母亲,更是一名巾帼豪杰。, 百拇医药(刘智利)
在疫情最严重的四月,当得知要组建抗非典医疗队的消息后,因患慢性肾炎在家休养的王小丽把孩子送到亲戚家,剪了长发,肿着双腿,多次跑到医院请战,终于如愿成为望京医院第一批抗非典医疗队的队员。
4月19日,第一批医疗队奔赴抗非典一线——朝阳妇幼保健院,王小丽任抗非典医疗队副护士长。下午,护士们刚放下行李,就立即进驻病区做准备工作,有的打扫卫生,有的领药,有的搬床,一场夜战在病区打响了。当她们喘着粗气擦着满脸汗水时,一缕缕曙光已洒满了崭新整洁的病房,几小时后病房开始接收SARS病人。
, 百拇医药
王小丽是一名有着13年护龄的“老护士”,曾在传染科工作过。她对SARS消毒、隔离这一套防护知识掌握得非常快,并承担了示教工作,手把手地教其他护士。工作中,她对战友们的穿衣戴帽要求得非常“苛刻”,必须做到“进病区一点不露,出病区一点不碰。”
当SARS病魔突然袭来,恐惧的阴云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王小丽却自告奋勇地上了第一个班,接诊了病区里的第一个SARS病人。从此她就没日没夜地在病人中间穿梭忙碌,由于病人身边没有家属和护工,王小丽不但要为病人翻身、喂饭、倒水、倒便,同时还不停地劝慰病人。她常对战友们说,“我们一定要有乐观的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战胜SARS。”她顽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感染了大家,使战友们树立了战胜SARS的信心。
由于SARS病房是由办公室改造的,没有呼叫系统,王小丽她们就轮流在长长的走廊里巡视,把患者的病情变化当作冲锋令;没有中心供氧,她们就往病房里一筒一筒地搬运氧气瓶;没有卫生间,她们就一桶一桶地将清洁的水提到病房供患者使用,再将污水、污物消毒后排放,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垃圾都要经过护士仔细消毒才能处理,天天如此。可以说,她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繁重而又危险的护理工作,既要冒着危险开展护理工作,又要照顾病人的日常起居。她们身兼数职,既是护士,又是搬运工,既是配餐员又是卫生员。为了使输液“一针见血”,小丽和姐妹们几乎把脸贴在病人的手上为他们扎液。一个班下来,汗水早已打透了两层衣裤。累得几乎没力气再说话。从治疗室到病房每人每天要走上100多趟。王小丽开玩笑地说,“等完成任务了,咱们也能走上‘二万五千里’长征了”。
, 百拇医药
小丽常说SARS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寂寞,丧失信心。她明知危险,却第一个站到病人面前,与他们面对面地交谈,开展心理护理。
在SARS病区里住着一个6岁的小男孩和他的爸爸。细心的小丽在送饭时,发现孩子的爸爸由于病痛的折磨有轻生的念头,小丽就不断地鼓励他,“你的病会治好的,要有信心,为了孩子您也要坚强。”她还给小男孩买来了玩具和故事书。每到她值班时,总要拉着孩子的小手给他讲故事,鼓励他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照顾病重的爸爸。有时,王小丽还一勺一勺地给小男孩喂饭。同病房的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一天,小男孩认真地对王小丽说:“你真像妈妈!”王小丽不禁想起自己已近一个月未见面的孩子。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出色地护理其它病人的同时,小丽正经受着命运之神的捉弄。那天,她走进病房正准备为新入院的病人做治疗。透过充满雾气的防护镜,她看了又看,她惊呆了!这不是姨妈和表弟吗?她紧紧握住姨妈的手,百感交集。为了不打湿防护镜,她把眼泪一个劲往肚子里咽。这突如其来的不幸没有把小丽击倒,她把痛苦埋在心里,仍然坚守岗位,治疗护理病人更加精心了。然而,没过几天,又一噩耗传来,王小丽的姥姥被SARS夺去了生命┄┄失去亲人的打击和超负荷的工作使王小丽病倒了,可是第二天,她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病房。国难、家难当头,王小丽选择了坚强!她化悲痛为力量,把病人当亲人,把全部的亲情都倾注在病人的身上。繁重的工作使她的腿肿得更厉害了,脸庞却消瘦了许多。
在王小丽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护理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当她们结束第一批医疗队的工作时,已有5名患者痊愈出院。目前大部分病人正在恢复期,看着一个又一个病人出院了,望着患者一天天好转,王小丽欣慰地笑了。她的笑容比春天里的花朵还要灿烂。
5月9日 ,王小丽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 。
这就是王小丽,一个刚强、勇敢的姑娘,一个在危险中挺身而出、在不幸中为病人送去欢乐的护士长。她是女儿,是母亲,更是一名巾帼豪杰。, 百拇医药(刘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