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医药工作
编号:102484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医药现代化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00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李振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幅宏伟蓝图。小康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必然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中医药学作为我国医学科学的组成部分,也必然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完整的目标体系

    小康,是一个中国特色鲜明的概念。“小康”一词源出《诗经》。《诗·大雅·民劳》

    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在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它是“大同”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建立在落后生产力和封建私有制基础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反映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下的老百姓对于衣食无忧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小康”、“小康生活”等词在民间长期广泛流传。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概念。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1984年6月,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所谓小康,就是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 http://www.100md.com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内涵作了详细描述。所谓小康,是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富裕小康目标。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对小康一词的提出、认定、成熟、发展的脉络,也是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样,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所必须经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由工业化到现代化,必然经历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这样一个阶段,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力关系矛盾运动客观规律反映的历史过程。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能逾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通过这个阶段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动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步伐。十六大提出这个阶段的时间是20年。这就明确了我国在本世纪的前50年中,头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为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后
, http://www.100md.com
    30年的重点任务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完成“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要深刻理解处于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要着重把握“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社会发展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人民生活总体上既超越了温饱水平,又尚未达到发达程度,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这个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既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本质特征。按照这个目标努力,需要完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法制主导的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由较低收入水平向较高收入水平过渡。它不仅涉及经济增长问题,也涉及民主政治问题;不仅涉及经济效率问题,也涉及社会公平问题;不仅涉及生活水平问题,也涉及人的现代化问题。要重在“建设”,既要不断推动目前的经济社会建设,提高发展水平,又要大力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使经济和社会的结构趋于合理,功能逐步完善,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实现这个目标,要惠及十几亿人口,即经济社会发展最终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要全面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全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提高。
, http://www.100md.com
    逐步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转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解决“低水平”问题。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在世界上属于中下收入国家,而当年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2039美元,说明我们的小康生活水平是很低的。我们要力争在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人均3000美元,达到或接近当时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二,解决“不全面”的问题。所谓“不全面”,一是说,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生活主要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亟待改善,精神生活还需要丰富。二是说,即使这种低水平的小康,也还没有覆盖全国所有的人,农村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城镇还有近2000万人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更多的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但还未达到小康。我们要通过20年的努力,使小康生活的内涵更全面,使小康的覆盖面更全面。第三,解决“不平衡”的问题。所谓“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从地区差距看,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小康的评分标准,小康在东部地区基本实现,在中部地区实现78%,在西部地区只有56%。至于城乡之间的差距就更大了,我们要通过
, http://www.100md.com
    20年的努力,首先缩小差距扩大的趋势,继而逐步缩小差距。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要通过20年的不懈努力,“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了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党中央要求我们,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弘扬中医药文化内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中医药学的文化特质,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生动范例。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光荣传统,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医疗技术,在世界医学科学发展的今天,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古代医学医术,曾长时间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当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把疾病的发生归诸鬼神祟蛊时,中医学已认识到疾病与饮食起居、喜怒哀乐有关。秦景公时,著名医生医和已经用大自然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失和来解释病因,在医学史上曾是最先进的病因观。春秋战国正处于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之时,也正是我国哲学思想丰富纷呈的时期。以后的《黄帝内经》确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药理论的基石。正是因为它大量汲取了《易经》及诸子的辩证法思想,以及《尚书·洪范》含有朴素唯物论的五行学说,被历代医家视为经典。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在《内经》理论指导下,经过“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完成的具备辨证论治纲领的临床治疗学巨著。隋太医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第一部内容最为丰富的探讨病因病机的专著。就医学各科发展而言,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名医扁鹊(秦越人)就掌握了内、外、妇、儿、五官、针灸等多科疾病的诊治技术,达到了当时医学的巅峰。三国时华佗用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在外科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公元四世纪,晋·葛洪在炼丹术中观察到药物的化学变化,被誉为制药化学的先驱。唐代《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王焘的《外台秘要》是汇集唐以前历代方药与治疗学大成的“医学百科全书”。宋代王惟一设计的针灸铜人,是当代最先进的教具模型。12世纪宋慈的《洗冤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14世纪骨伤科专家危亦林曾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成为骨科史上的创举。16世纪,我国已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被称为免疫学的先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我国医学科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明、清医学不断发展,温病学说的创立,对传染病与感染疾病的防治,直到20世纪初,仍然远远走在世界医学科学的前沿,迄今仍有重大临床价值。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中医学也不能幸免,此后历尽坎坷,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获得新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古老的中医药学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在国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 百拇医药
    通过上述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得出两点启示:一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与发明,他来源于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堪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他所包含的哲学思想触及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它所体现出的实践、创新、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所涵盖的学术领域涉及了中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众多方面,它既属于自然科学,又是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文化现象;二是中医药学的兴衰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发展,随着民族的灾难而衰落。

    十六大把“三大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的任务和要求作出系统阐述,表明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它告诉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不断进步,而这种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政治文明提供的政治动力和政治保证,离不开精神文明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种精神动力首先来自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升华。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其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和经典著作。其内容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品德。以中医药学作为范例,研究其发展的历史,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弘扬其体现出来的实践精神、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可以使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进—步理解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更广泛的共鸣和启迪,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斗志,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 http://www.100md.com
    三、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支持

    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学面对经济全球化、生活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转变等问题所提出的战略目标。

    按照中医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通过10~20年的努力。将在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从功能状态入手,通过四诊信息化、智能化,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医现代诊疗体系;借鉴、引用现代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制定出现代社会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通过不同人群和示范社区“辨证施保”的研究,形成有效的提高生存质量的养生保健体系;与现代医学的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的完整方案和评价体系,使我国对此类疾病的防治达到和超过国际水平。通过中医现代化的推进,使中医药在解决多因素疾病与养生保健中,逐步发挥主体作用,满足人们健康的需求,成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 http://www.100md.com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健康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一点上,中医现代化发展目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药现代化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我国中药现代研究开发体系,研究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中药,形成我国科技先导型中药产业,推进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推动我国民族医药产业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医药产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使我国中药在国际中草药市场的占有份额明显提高。

    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中药产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在国际上,特别在东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为中药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推进中药现代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我国的传统中药产业,不仅能带动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体系的形成,而且能够提高我国医药产品的技术水平,开发出高效、速效、长效、低毒、优质的中药品种,以高科技的产品结构,增加市场竞争力,抵制进口药品的冲击,增加出口创汇能力。
, 百拇医药
    由于中药的产业链比较长,涉及到农业、林业的种植、采集,工业的加工、炮制、制药生产,商业的运输、批发、销售等诸多环节。因此,发展中药产业,可以为发展经济产生综合效应。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天然药物资源,有组织地开展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可以为农民开辟—条致富之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西部地区药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中药产业是独具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朝阳产业,通过中医药现代化的实施,应当而且一定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支持。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意味着我国将实现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发展,包括经济、政冶、文化等各方面发展以及作为这种发展综合反映的人的发展。在这种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大家会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周围一切都处在激烈的大变动之中,节奏明显加快,许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层出不穷地摆在我们面前。人们原来没有料到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这种变化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超越过去人类经历的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这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紧迫感。稍一放松,便会落后于时代。这种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变化,使人类身心疾病增加,人类的医学模式也必然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因此,对医疗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也为中医药现代化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大,容易产生抗药性,对一些世界性疑难病症力不从心且药源性疾病增多,已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和回归自然的潮流中,中药由于来自于天然药物,毒副作用小,必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机制的调节、社会需求的拉动、经济杠杆的作用,必然对中药现代化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 百拇医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愈加迅猛,应用更加广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将愈加紧密,对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愈加巨大,科学技术将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伴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生命现象及人类自身思维和认知行为等认识的深化,现代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物质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必将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新的手段和途径。

    振兴教育、培养人才、鼓励创新,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数以亿计的素质优良的劳动者与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造就一批能创造生产力的知识分子群体和核心竞争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将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小康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个阶段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大转型;社会经济结构大调整;民间资本活跃,经济成分多元化,所有制关系大变动;各种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大分化;思想空前活跃,各种社会思潮大碰撞;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全面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特有的这些时代特征,对中医药现代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相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医药学,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逐步走向现代化,为人类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