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中医专家 > 汪逢春
编号:10248456
汪逢春用药经验谈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00期
     汪逢春(1884~1949)先生,江苏省吴县人,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曾任国医职业分会会长,开办医学讲习会、中药讲习所等,并与西鹤年堂主人刘一峰、复泰参茸庄主人刘镜秋交谊深厚,经常带学生前往识药,尝谓“自古医药不分,医生必须识药,必须明了炮制。何谓酒炒当归?何谓米炒党参?吴萸为何用黄连炙?麻黄为何用水炙?明乎此,则用药可得心应手。用药如用兵,即此意也。”

    先生重视药物炮制,认为医生必须识药,必须明了炮制。从今存《泊庐医案》和《丸散膏方底簿》可以看出,他用药时,几乎每味药都注明炮炙方法和加工要求,有的药还注明施药技巧。先生无论是在汤丸膏散的配制还是在炮制加工上,都十分注意配伍组合,每以药物两味至五味同炒、同打、同研、同包、同先下,同后下,其中有使气味相投药性相佐而起协同作用的,有互相消除其副作用而专取其长者,有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药效者。其中尤以两味药为多。今人皆知施今墨先生善用对药,殊不知汪逢春先生临证之时对对药和组药的运用也是出神入化,很有特色。如他用淡附片与川连同炒,使川连牵制附子之辛热,寒热反佐;夏枯草与蒲公英同炒,可增强清肝解毒,消痈散结之功;粉丹皮姜炒之后,可增活血散瘀之效等等。他还常以成药入煎剂中煎煮或入丸剂中同研为末,既可起到协同或佐使的作用,又可弥补单纯汤剂或丸剂的某些不足。
, 百拇医药
    先生在诊治病人时,喜将某些贵重药品如犀、羚、鹿茸,某些含有芳香成分的药品如沉香,某些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品如白矾、食盐,某些不宜煎煮的药品如朱砂、琥珀,某些具腥臭气味的药物如紫河车、狗宝,某些峻猛药物如芦荟、大黄及某些小的散丹粉剂等装入小胶囊,以汤剂送服,对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充分发挥药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在当时是很有特色的。

    先生还善用鲜药,认为暑湿及温病尤以鲜药为佳,鲜佩兰、鲜荷梗、鲜竹叶,还有鲜梨、鲜苹果、鲜小萝卜、鲜紫葡萄都是先生常用之品。盖鲜品芳香之气较浓,化浊之力较强,且精汁丰富之故。对于动物药,他也主张多用新鲜不腐败者为上,其义不言自明。

    在灵活把握药性、饮片的加工、配伍以及服药方法、药后禁忌等的基础上,先生临床用药往往既不乏内在自守的规律,又不乏克敌制胜的机变,极具个性。首先,他重视宣痹开郁,疏通三焦。宣通上焦喜用旋覆花、枇杷叶、嫩前胡;中焦则健运疏化,喜用鲜藿香、鲜佩兰、厚朴、吴萸、川连;下焦则通腑泄热,淡渗分消,喜用大黄、沉香、栝楼、通草、赤苓等。其次,重视调理脏腑,扶赢和中。喜用干荷叶、北秫米、范志曲、法半夏、大红枣、薏苡仁、鸡内金等振奋胃气;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银柴胡、沙参、黄芩、玉竹等养阴清肺;杜仲、狗脊等温补肝肾。第三,重视活络通经,喜用当归、白芍、丝瓜络、秦艽、络石藤等柔养和络。第四,病愈接近痊愈时,喜用滋阴清肺、芳香甘和之品,根据病人之具体情况,配制丸膏散剂,以善后调理。

    汪逢春先生灵活卓效的用药经验来自于他对药物的精研细专。作为一代名医,他重视识药、涉猎药行的行为在当时破除了医士药肆两不搭界之弊,于今天则提示我们,虽然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但是作为一名医生,手中的药物正如将领手下的士兵,只有亲之近之,熟知其特性,临证才能真正做到药尽其才,稳操胜算。, 百拇医药(白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