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名医研究
编号:10248547
名老中医谈优秀临床人才培养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01期
     为培养一代名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在8月7日召开的该项目的考试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记者采访了马继兴、路志正、朱良春等部分考试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老专家们结合自己走过的历程,谈了对造就新一代名医的看法。其中几个关键环节,专家们所见略同。

    读经典,打基础

    老专家们一致认为,熟读经典是青年中医成才的基础。

    吉良晨说,勤背诵、扎扎实实打好中医基本功非常重要。过去师带徒学习中医时要求非常严格,要背很多医书。吉老说,小时是死背书,背死书,有些不大明白,但后来反思明白过来以后,觉得当时背的医书很有用,获益匪浅。吉老很赞成进行经典大温课,认为中医基本功过硬,理论扎实,临证时才能底气十足,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张琪表示,青年中医要成才首先得有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多看中医书,如四部经典,它们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了这些理论知识,临床时才能得心应手。
, 百拇医药
    朱良春寄语青年中医:中医的生命在于理论,理论的根源来自于实践,而临床疗效则是检验实践水平最重要的标志。必须在经典著作上下功夫,还要理论联系实践,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有所飞跃。

    多临床,早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理论只有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才能被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吉良晨强调理论和临床一定要紧密结合。不论是从事临床、教学,还是科研工作,都不能脱离临床;而临床医生也不能离开理论学习,要不断用理论充实自己。只有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关键时刻才敢上阵。

    路志正认为,早临床对一个优秀中医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要多安排有临床经验的老师讲课,学生进了医院要通过不断的临床去实践中医理论,这样才能尽快成长为中医优秀临床人才。
, http://www.100md.com
    张琪说,青年中医要不断地临床,光看书,就成了“本本先生”。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厚的中医功底与不断的临床治疗相结合,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师带徒,学真谛

    在中医人才教育方式上,老专家们非常赞成师带徒的方式,认为这比单纯学院教育更有利于成才。

    马继兴1941年至1945年曾在华北国医学院学习中医,当时该校由施今墨老先生负责管理。虽然本校四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去施老的诊室临证实习,但仍有一些学生在毕业后行正式的拜师礼,拜施老为师继续深入学习中医。马老介绍说,过去的这种师徒关系非常密切,如同家人一般,学生不仅跟先师学习专业,老师的生活以及老师家里的事情也要照料,这一点和现在的师带徒有所不同。中医的一些诊疗经验,不通过言传身教是很难求得真谛的。其实不仅中医如此,中国的传统文化如绘画、京剧等,都有自己的一手绝活,不跟师深入学习是很难掌握的。因为传统的学术和现代科学技术不同,有些东西无法模式化,需要心领神会。
, http://www.100md.com
    李今庸强调,在名师指导的情况下,能更容易把握中医学习的方向,可以不走或少走弯路。否则,如果只是看书,光靠自己去创造实践经验,拿病人当实验品,这就会走弯路甚至犯大错。

    路志正认为中医在古代都是师带徒,而现代中医教育起步较晚,在培养中医思维方面做得不够。路老认为,多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医发展的背景,特别是参考过去师带徒的形式,应能加强青年中医工作者对中医的理解。

    讲医德,戒功利

    对于当今社会某些功利浮躁的倾向,老专家们深感痛心,他们一再强调医生必须重医德。

    朱良春认为,名医的标准,一方面是临床实际技术要好,辨证论治水平高;另一方面,医德医风很重要,要平等对待贫富病人。现在有些年轻医生思想浮躁,一切向钱看,一定要记住“医乃仁术”,应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我们要培养既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又有崇高医德的名医。
, 百拇医药
    李今庸指出,要成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一要有高尚的品德,品德不光指医德,因为医德只是对病人,而品德在各个方面都有体现。他希望当代青年中医工作者珍惜社会提供的良好条件,不求财,不功利,把中医发扬光大。

    勤为径,苦作舟

    除强调医德以外,老专家们认为医生本人学习的自觉性与勤奋非常重要。

    朱良春说,解放前,私人开业的医生必须兢兢业业诊疗每个病人,否则会丧失名声,影响生存。在这种形势下,逼迫医生不得不认真钻研、勤于琢磨,所以解放前中医成才的较多。而现在有的医院吃大锅饭,医生不求进步。对这种现象,朱老认为医院要进行体制改革,要有奖惩机制,优秀的给予奖励,如果工作平庸马虎,则要进行帮助,甚至进行处理,以此来加强医生学习的自觉性。

    李今庸引孔子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学好中医,仅仅知道中医有用有益不行,一定要爱好中医,培养对中医的兴趣。李教授以自己为例说,他双眼的矫正视力只有0.3,但是只要有空,李老都要坚持看书学习,这已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李老认为这是因为他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如此不顾疲劳。
, http://www.100md.com
    张琪把勤奋看作成才路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坚持每天看书学习,每天给病人看病,每天都要总结:为什么有的药有效,有的药无效,以及对哪些人有效,都要成为自己的经验,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条件好,有了名师,更应勤问勤学,像传统京剧里的梅派、马派等各家传人那样,把师父的精华完全继承,变成自己的东西,再去发扬光大。

    业精于勤。张老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年过八旬,还坚持出诊,带博士生,为杏林做出了表率。

    拔尖者,要研修

    现代中医教育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但成为名医的并不多。老专家们对年轻一代的中医没能跟上来接班表示担忧。老专家们纷纷表示,这次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为培养名医创造了有利条件。

    马继兴认为,这个政策的出台非常必要。因为这些同志有临床经验,基础却未必好。如果现在不集中精力加强学习,将来可能难以担当重任。

    吉良晨表示,研修这种培养方式方向对头,只要管理得法,不前紧后松,一定能培养出一批真正用中医方法看病的医生。

    朱良春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的这个工程,投入非常大,可以看出是下了决心的。局里给这些同志提供条件,用3年的时间,应当成才。

    路志正指出,这一批同志多数已经是主任医师,谁来带他们?师资问题要重视。提供的经典一定要精,内容编排次序要正确。研修过程中要务实,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马观花,否则,3年时间就会一晃而过。, 百拇医药(马 骏 徐春柳)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探讨与思考 > 中医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