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焦点透视
编号:3085
展望未来医学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8日
     当时间之轮进入新世纪门槛之际,千年交替,瞬间更迭,人类编年史进入第3个千年,迈进了充满希望的21世纪。

    回顾刚刚过去的20世纪,人类取得惊人进展,而医学作为一种对生命的人本主义理解和一种人道主义的道德实践,伴随着人类与疾病奋斗的历史,也取得巨大成果:抗生素的问世、衰老之谜的诠释、输液技术的应用、器官移植成功、试管婴儿诞生、克隆技术发明、人类开始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医学进入鼎盛时期,许多昔日束手无策的疾病,如今有了治愈、缓解乃至预防的良策。然而医学仍需进步,人类仍在探索,21世纪的医学将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们充满憧憬,而科学家则理智、冷静又充满激情。日前,记者走访了巴德年院长,展望未来医学发展趋势,他有以下见解。

    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已使医学进展驶入了快车道。今后的二十年三十年也许是医学突飞猛进、面貌一新的关键时刻。就在这二三十年,癌症有望被攻克,有效防止艾滋病的疫苗将会上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减少,带病生存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种简捷、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日新月异,基因及其产物、细胞工程及组织工程将为医学提供更多可用的药品、材料、技术和方法。医学将发生巨大变化。
, http://www.100md.com
    一、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主更多的卫生资源将从医院流向社会,流向人群;社区的全方位保健、防疫、家庭护理和生活指导将成为医学的一种主流,追求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必然成为一种时尚。“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真正成为现实。从时间、空间、人间三维衡量的“方便就医”,以优质平价的“择优就医”,将成为患者选择医院选择医生的基本准则。

    二、医学工作范围,将从现在的出生到死亡,扩展到生前到死后现代科学已有办法在胎生时期就明确诊断并可用手术加以校正,术后还纳子宫,使其继续发育,待成熟后娩出,不仅畸形可以矫正,连瘢痕都没有。最近用介入方法矫正血管分支畸形已有报导。“胎儿医学科”必将作为儿科与产科之间的交叉学科在下个世纪初诞生。

    由于“脑死亡法”的实施,脑死后,诸多脏器、组织、细胞,都是有着重大价值的卫生资源和研究形象。基因库、细胞库、组织库即将成为某些医院的重要辅助科室。
, 百拇医药
    三、基因组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人类基因组工程的顺利开展,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初步完成,标志着人类了解自己的遗传奥秘,在技术上已基本成熟,对医学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详细的人类基因图谱,甚至得到每个人的基因图谱也只是经费和时间问题。

    随着基因组医学的突破,对医学将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生物信息学将成为医学的重要基础。

    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基因间的调控与互助作用,以及对基因图谱的识别与鉴定,都将是未来医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从中预测疾病趋势,指导人们合理生活,开出科学有效的生活指导处方,比一般一次性的治疗处方显得更重要、更有意义。

    2、以基因组学为基础,通过基因组工程、蛋白质组工程和细胞工程,开拓医学新领域。
, http://www.100md.com
    基因本身可能成为“药物”,基因产物的蛋白质,既可以通过分子设计和分子改造,产生更有作用的“药品”,又可成为重要的诊断试剂,甚至应用生物芯片技术、纳米技术,可以开发出快速、简便、特异的筛查手段以及各种各样的药物。随着对“返祖基因”或“返祖因子”的研究以及对干细胞属性的把握,在未来开辟干细胞的新来源、干细胞的定向培养与组织工程,特别是特向设计或计算机控制的组织与器官的再造,不仅可以大大改善移植外科,整形外科的面貌,并且必将成为一个颇有前景的生物医学产生。

    3、基因组医学的发展有赖于医学伦理学及医学法学的正确引导。

    从技术上讲,生男生女,从受精时即可有效控制。在佛吉尼亚的Farifox的一家医院,利用Y染色体DNA含量少于X染色体的原理,采取一种无毒光敏染料对精子染色,可以相当准确的区分开含Y染色体的精子或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并在两年前已成功的使一对夫妇随心所欲地生了一个女儿。如果用这种方法,有目的地防止由于性染色体所携带的某些疾病,或只在男性才发生的某些遗传病,如血友病,无疑是一种人类的福音。但一旦乱用,必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 百拇医药
    此外,像控制头发与瞳孔的颜色,甚至身高和智商,从技术上恐怕也不会困难,另外,食用某种转基因的食品(如土豆、西红柿)可以代替接种疫苗,实行计划免疫,预防某些传染病。但问题是这些与医学的根本目的相容吗?与医学的安全性及社会的文化与稳定相容吗?因此,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必须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迅速崛起,而具有国家权威的全国医学伦理委员会和医学法律咨询委员会也必须抓紧建立并着手起步。

    四、老年疾患和精神疾患已成为医学难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中国已过早的进入了老年社会,而老年人群是最需医学呵护的人群,消耗卫生资源最多的人群。许多令人棘手的医学难题也多集中在老年人群,特别是老年痴呆、骨质疏松、帕金森等疾患,急需更准确更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途径。发病率日趋上升的精神疾患已成为令人瞩目的一个社会问题。为此,加强脑研究,像重视人类基因组研究一样,投入经费,组织人力,参与国际人脑研究工程,并结合中国实际开展有中国特点的与中国多发脑疾患相关的医学脑研究,应成为我国科学决策时着重考虑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巴德年先生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用一年时间读完高中三年课程后,巴德年195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在5年的学习中,他的40余门课程除1门差1分外,其余全部以满分毕业,被同学们称为优中之优;1964年巴德年考取北医生化研究生;1982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在日本留学期间发现新抗体———“抗胸腺自家抗体”、成为“高血压发病免疫假说”创始人;在哈医大期间曾先后建立5种恶性肿瘤转移模型,从中分离出具有高转移性癌细胞,并用LAK细胞成功地抑制了癌细胞形成,为肿瘤转移提供了很有前途的免疫方法;曾先后获北美华人科学年会奖励、被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评为中国医学界有特殊贡献人物、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医学院士;于1992年9月被国务院任命为继黄家驷、吴阶平、顾方舟等一代医学巨擘之后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人民日报海外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