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用避孕药
北京妇产医院 周小翠
由女性使用的甾体避孕药。主要为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孕激素。采用合成的甾体激素作为口服避孕药已有30余年的历史,1956年美国平卡斯等人首次合成异炔诺酮并进行了临床试验。1960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第一种口服避孕药异炔诺酮-10是含有雌激素的复方制剂。由于口服避孕药效果满意,很快在世界范围推广使用,至80年代,估计约有6000万妇女采用口服避孕药。
类型
口服避孕药通常分为3种类型:短效、长效和速效。其中以短效口服避孕药应用最早也最广泛。为满足人们对避孕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用药途径、使用期限等方面不断增加的需求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甾体避孕药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在药物的合成方面,有去氧18-甲基炔诺酮和孕二烯酮,这类具有更强的孕激素活动的新型甾体化合物,也有对乳汁分泌无影响而适于哺乳期妇女应用的孕酮类衍生物ST-1435。在配伍方面,多相(双相和三相)复方口服避孕药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雌激素和孕激素剂量,减少药物对代谢的影响,使周期的控制更趋理想。而避孕药物缓释系统的发展对甾体避孕药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缓释避孕系统的发展使甾体避孕药的给药途径多样化,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简化了用药方法,延长了作用时间。已用于临床的甾体避孕药缓释系统包括皮下坦植剂、宫内节育器、阴道环、针剂。仍在研究阶段的有避孕贴剂和宫颈帽等。
, 百拇医药
成分
甾体类避孕药的种类很多,但其在化学结构上均有一个共同的环状化合物,称环戌烷多氢菲。甾体激素又分成4大类: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前3类与女用避孕药有关。合成的孕激素按其化学结构又分为两类衍生物,即孕酮类衍生物和睾丸酮类衍生物。孕酮类衍生物包括:氯地孕酮、已酸孕酮、甲孕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醇已酸酯、16-次甲基甲地孕酮、16-次甲基氯地孕酮。睾丸酮类衍生物包括:炔诺酮、醋炔诺酮、炔诺酮庚酸酯(康炔诺酮)、去氧炔诺酮、异炔诺酮、双醋炔诺酮、18-甲基炔诺酮、18-甲基三烯炔诺酮和醋炔醚。以上各种成分均以孕激素活性为主,具有一定的抗排卵作用。甾体避孕药的雌激素成分主要有炔雌醇、炔雌醇-3-甲醚、戌 酸雌二醇、苯甲酸雌二醇、炔雌醚、17-环戌烷丙酸雌二醇、庚酸雌二醇等。其中炔雌醇和炔雌醇-3-甲醚口服有效,但作用时间较短,适用于长产口服避孕
药;戌酸雌二醇、苯甲酸雌二醇、17-戌环烷丙酸雌二醇和庚酸雌二醇肌内注射效果持久,适用于注射避孕药。除雌孕激素两大类外,尚有A环失碳的甾体化合物双炔失面料酯,简称53号探视避孕片,是一种探亲事后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中国首创(见探亲避孕药)。此外酮肟类及醋炔醚也是用于避孕的甾体激素。
, 百拇医药
机理
甾体避孕药具有很高的抗生育效果,主要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以及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如子宫内膜、宫颈等环节。其抗生育作用是多环节的综合效果:1、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的抑制作用。合成激素避孕药大剂量时对下丘脑——垂体产生负反馈的抑制作用,使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受抑制,加之激素避孕药对垂体前叶的直接作用,使之分泌的促滤泡素和黄体生成素相应降低,最终导致卵泡发育不良,以及相应低水平雌激素所引致缺乏垂体黄体生成素的刺激,因而排卵受到抑制。2、改变子宫内膜使不利于着床。由于排卵受抑制,且无黄体形成,孕酮水平很低。子宫内膜失去周期性变化,另一方面在合成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不发育,间质细胞呈蜕膜样变化。药物的持续作用使内膜变薄至萎缩。因此,即使有排卵或受精,受精卵也无法着床。3、改变宫颈粘液的物理性能使不利于精子穿透。雌激素的作用可使宫颈粘液量增多、稀薄、拉力增强,有利于精子穿透。使用避孕药后宫颈粘液量减少、粘稠、所含蛋白、酶和电介质均发生变化,使精子难以穿透。4、改变输卵管上皮及其蠕动。甾体避孕药对输卵管蠕动的影响可因剂量而不同,大剂量用药时,输卵管蠕动增加,可使受精卵过早进入宫腔,因与子宫内膜不同步而不能着床。低剂量孕激素可使卵子运动过缓。
, http://www.100md.com
安全性
人们对甾体避孕药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一直十分关注,经多年观察,已证实口服避孕药能够减缓细胞分裂,从而防止子宫内膜癌。使用避孕药后,由于抑制排卵,可以减少对用以修复卵巢表皮的新生细胞的需求,由此产生对卵巢上皮癌的防护作用。孕激素还能对抗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对乳腺的良性纤维瘤和纤维囊性增生也有保护作用。使用药物的时间愈长,防护作用愈大。使用避孕药物后,如排卵完全被抑制,则对卵巢肿、卵泡囊肿和囊黄体肿均有防护作用。甾体避孕药对一些肿瘤具有防护作用,但长期使用避孕药也产生对健康不利的影响: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所增加。长期服用复方避孕药,血栓性栓塞、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特别是吸烟和年龄较大的妇女尤应注意。2、对脂代谢的影响。应用口服避孕药妇女,少数人可能有血清甘油三脂、磷脂、低密度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胆固醇一般不变或稍增加。药物对甘油三脂及胆固醇的影响主要为雌激素引起,且与剂量大小有关。雌激素一方面刺激肝脏加速脂肪的合成,同时抑制蛋白脂酶的活性,减少甘油三脂的分解。因服避孕药引起的血脂改变,停药后一般可以恢复。3、对糖代谢的影响。雌激素可增加血糖量,抑制胰岛素的反应,孕激素则刺激胰岛素的过量产生。患有糖尿病的妇女不宜服避孕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妇女也应慎用口服避孕药,定期做糖耐量检查。4、对乳腺癌、宫颈癌的影响。激素避孕药是否增加乳腺癌或宫颈癌的危险性,尚存在争议。较早的一些观察发现在年轻未生育前服用大剂量雌激素、孕激素避孕药的妇女乳腺癌的危险性有所增加,或服用大剂量避孕药5年以上,子宫颈癌的危险性有所增加,而大部分流行病学研究则认为对这两种癌的发生无影响。(三九健康网), 百拇医药
由女性使用的甾体避孕药。主要为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孕激素。采用合成的甾体激素作为口服避孕药已有30余年的历史,1956年美国平卡斯等人首次合成异炔诺酮并进行了临床试验。1960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第一种口服避孕药异炔诺酮-10是含有雌激素的复方制剂。由于口服避孕药效果满意,很快在世界范围推广使用,至80年代,估计约有6000万妇女采用口服避孕药。
类型
口服避孕药通常分为3种类型:短效、长效和速效。其中以短效口服避孕药应用最早也最广泛。为满足人们对避孕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用药途径、使用期限等方面不断增加的需求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甾体避孕药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在药物的合成方面,有去氧18-甲基炔诺酮和孕二烯酮,这类具有更强的孕激素活动的新型甾体化合物,也有对乳汁分泌无影响而适于哺乳期妇女应用的孕酮类衍生物ST-1435。在配伍方面,多相(双相和三相)复方口服避孕药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雌激素和孕激素剂量,减少药物对代谢的影响,使周期的控制更趋理想。而避孕药物缓释系统的发展对甾体避孕药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缓释避孕系统的发展使甾体避孕药的给药途径多样化,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简化了用药方法,延长了作用时间。已用于临床的甾体避孕药缓释系统包括皮下坦植剂、宫内节育器、阴道环、针剂。仍在研究阶段的有避孕贴剂和宫颈帽等。
, 百拇医药
成分
甾体类避孕药的种类很多,但其在化学结构上均有一个共同的环状化合物,称环戌烷多氢菲。甾体激素又分成4大类: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前3类与女用避孕药有关。合成的孕激素按其化学结构又分为两类衍生物,即孕酮类衍生物和睾丸酮类衍生物。孕酮类衍生物包括:氯地孕酮、已酸孕酮、甲孕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醇已酸酯、16-次甲基甲地孕酮、16-次甲基氯地孕酮。睾丸酮类衍生物包括:炔诺酮、醋炔诺酮、炔诺酮庚酸酯(康炔诺酮)、去氧炔诺酮、异炔诺酮、双醋炔诺酮、18-甲基炔诺酮、18-甲基三烯炔诺酮和醋炔醚。以上各种成分均以孕激素活性为主,具有一定的抗排卵作用。甾体避孕药的雌激素成分主要有炔雌醇、炔雌醇-3-甲醚、戌 酸雌二醇、苯甲酸雌二醇、炔雌醚、17-环戌烷丙酸雌二醇、庚酸雌二醇等。其中炔雌醇和炔雌醇-3-甲醚口服有效,但作用时间较短,适用于长产口服避孕
药;戌酸雌二醇、苯甲酸雌二醇、17-戌环烷丙酸雌二醇和庚酸雌二醇肌内注射效果持久,适用于注射避孕药。除雌孕激素两大类外,尚有A环失碳的甾体化合物双炔失面料酯,简称53号探视避孕片,是一种探亲事后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中国首创(见探亲避孕药)。此外酮肟类及醋炔醚也是用于避孕的甾体激素。
, 百拇医药
机理
甾体避孕药具有很高的抗生育效果,主要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以及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如子宫内膜、宫颈等环节。其抗生育作用是多环节的综合效果:1、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的抑制作用。合成激素避孕药大剂量时对下丘脑——垂体产生负反馈的抑制作用,使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受抑制,加之激素避孕药对垂体前叶的直接作用,使之分泌的促滤泡素和黄体生成素相应降低,最终导致卵泡发育不良,以及相应低水平雌激素所引致缺乏垂体黄体生成素的刺激,因而排卵受到抑制。2、改变子宫内膜使不利于着床。由于排卵受抑制,且无黄体形成,孕酮水平很低。子宫内膜失去周期性变化,另一方面在合成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不发育,间质细胞呈蜕膜样变化。药物的持续作用使内膜变薄至萎缩。因此,即使有排卵或受精,受精卵也无法着床。3、改变宫颈粘液的物理性能使不利于精子穿透。雌激素的作用可使宫颈粘液量增多、稀薄、拉力增强,有利于精子穿透。使用避孕药后宫颈粘液量减少、粘稠、所含蛋白、酶和电介质均发生变化,使精子难以穿透。4、改变输卵管上皮及其蠕动。甾体避孕药对输卵管蠕动的影响可因剂量而不同,大剂量用药时,输卵管蠕动增加,可使受精卵过早进入宫腔,因与子宫内膜不同步而不能着床。低剂量孕激素可使卵子运动过缓。
, http://www.100md.com
安全性
人们对甾体避孕药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一直十分关注,经多年观察,已证实口服避孕药能够减缓细胞分裂,从而防止子宫内膜癌。使用避孕药后,由于抑制排卵,可以减少对用以修复卵巢表皮的新生细胞的需求,由此产生对卵巢上皮癌的防护作用。孕激素还能对抗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对乳腺的良性纤维瘤和纤维囊性增生也有保护作用。使用药物的时间愈长,防护作用愈大。使用避孕药物后,如排卵完全被抑制,则对卵巢肿、卵泡囊肿和囊黄体肿均有防护作用。甾体避孕药对一些肿瘤具有防护作用,但长期使用避孕药也产生对健康不利的影响: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所增加。长期服用复方避孕药,血栓性栓塞、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特别是吸烟和年龄较大的妇女尤应注意。2、对脂代谢的影响。应用口服避孕药妇女,少数人可能有血清甘油三脂、磷脂、低密度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胆固醇一般不变或稍增加。药物对甘油三脂及胆固醇的影响主要为雌激素引起,且与剂量大小有关。雌激素一方面刺激肝脏加速脂肪的合成,同时抑制蛋白脂酶的活性,减少甘油三脂的分解。因服避孕药引起的血脂改变,停药后一般可以恢复。3、对糖代谢的影响。雌激素可增加血糖量,抑制胰岛素的反应,孕激素则刺激胰岛素的过量产生。患有糖尿病的妇女不宜服避孕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妇女也应慎用口服避孕药,定期做糖耐量检查。4、对乳腺癌、宫颈癌的影响。激素避孕药是否增加乳腺癌或宫颈癌的危险性,尚存在争议。较早的一些观察发现在年轻未生育前服用大剂量雌激素、孕激素避孕药的妇女乳腺癌的危险性有所增加,或服用大剂量避孕药5年以上,子宫颈癌的危险性有所增加,而大部分流行病学研究则认为对这两种癌的发生无影响。(三九健康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