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及其混淆品刺果甘草的鉴别
摘要目的:对中药苦参及其混淆品刺果甘草进行鉴别研究。方法: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理化鉴别法、TLC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两种的性状、显微、理化反应、TLC及紫外光谱特征均有不同之处。结论:两种主要特征均可作为鉴别依据,且刺果甘草不含苦参碱和槐定碱,不能混用。关键词苦参;刺果甘草;鉴别;苦参碱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作用。盐城市长期误将同科植物刺果甘GlycyrrhizapallidifloraMaxim的干燥根作苦参入药。其产量较大,远销省内外。直到近年资源普查,才得以更正。但市场上仍时有发现。本文就其性状、显微、理化反应、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等方面与正品苦参进行了比较试验,为鉴别提供依据。1实验部分1、1材料、试药及仪器苦参(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刺果甘草(盐城市医药公司)GlycyrrhizapallidifloraMaxim的干燥根;苦参碱及槐定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以上样品均经南京中医药大学陈健伟副教授鉴定。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UV—25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紫外分析仪(上海科艺光学仪器厂);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1.2方法与结果1.2.1性状与显微鉴别苦参及刺果甘草性状极其相似,很容易混淆。其主要显微特征见表1、图1。表1苦参及刺果甘草的主要显微特征比较━━━━━━━━━━━━━━━━━━━━━━━━━━━━━━━━特征苦参刺果甘草━━━━━━━━━━━━━━━━━━━━━━━━━━━━━━━━纤维纤维及晶纤维众多,纤维及晶纤维众多壁厚,非木化,孔沟不明显壁厚,非木化或微木化孔沟明显━━━━━━━━━━━━━━━━━━━━━━━━━━━━━━━━导管主为具缘纹孔,直径达126nm主为具缘纹孔直径达205nm━━━━━━━━━━━━━━━━━━━━━━━━━━━━━━━━木栓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平周壁表面有不规则细裂纹━━━━━━━━━━━━━━━━━━━━━━━━━━━━━━━━1.2.3理化鉴别取样品粗粉各lg,分别加o.5%盐酸乙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加氨试液使呈中性,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10m1使溶解,滤过,滤液分置三支试管中,第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第二管加碘化汞钾试液,第三管加碘化钾试液。结果苦参三管均生成大量沉淀;刺果甘草仅混浊或生成少量沉淀。取样品粗粉各o.5g,分别加甲醇10m1,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m1,置试管中,加镁粉少许及盐酸2—3滴,加热。结果苦参显红色,刺果甘草不显色。1.2.4薄层色谱法取样品粗粉各0.5g,分别加氯仿20m1及氨水0.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加氯仿1m1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苦参碱及槐定碱适量,分别加乙醇制成o.2mg·m1—1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VI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水(20:3:1)为展开剂,展至12cm,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结果苦参显四个斑点,其中两个斑点与苦参碱、槐定碱对照品对应;刺果甘草仅有一个斑点。1.2.5紫外光谱法取样品粗粉各1g,分别加乙醇20m1,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取苦参滤液o.1ml,刺果甘草滤液0.5ml,分别加乙醇稀释至10m1,以乙醇为空白,照《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40—370nm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苦参在287nm处有一强吸收峰;刺果甘草在279nm和259nm处有2个弱吸收峰。2讨论2.1通过上述试验,说明苦参与刺果甘草在显微、理化反应、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别,可作为两者的鉴别依据。2.2从理化反应及薄层色谱的结果看,苦参含有大量生物碱;刺果甘草仅含少量生物碱,且不含苦参的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槐定碱。故认为刺果甘草不能代替苫参入药。2.3刺果甘草(别名马狼秆根)在我市误作苦参人药已有数十年历史。经临床初步调查,医生将刺果甘草用于清热燥湿、杀虫等具有一定疗效,且末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有必要从有效成份、药理试验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对刺果甘草作进一步的研究。林玉莲,陈爱年,曹谷珍,陈盐生,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苦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