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子宫肌瘤
编号:37358
治疗子宫肌瘤有了“饿死”法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8日 伽玛医生
     作者:衣晓峰潘建清庄磊

    本报讯(记者衣晓峰通讯员潘建清庄磊)大庆市某钻井公司38岁的陈女士,体检中被查出患有多发子宫肌瘤,直径最大13厘米,最小7厘米。执意不肯手术的她,最终选择在大庆油田总医院接受“子宫肌瘤聚乙烯醇微粒动脉栓塞术”,结果半年后肌瘤直径已缩至2厘米以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开展这项介入疗法一年半,大庆油田总医

    院介入放射科已为39例子宫肌瘤妇女解除了隐疾。

    此项介入治疗新技术,是在腹股沟处局部麻醉,切开3~4毫米小口,在数字减影机的引导下,将聚乙烯醇微粒通过导管栓塞住子宫肌瘤供血动脉,使肌瘤营养阻断,瘤体变性、坏死、纤维化,最终使瘤体体积缩小,症状解除。与传统开刀切除肌瘤、甚至摘除整个子宫的作法相比,该法创伤小,无大切口,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不影响体内激素水平,部分患者可保住生育功能。

    自开展这一新技术至今,该院介入放射科科主任党建波等人已为39例病人进行了有效的治疗。这些妇女年龄在26~55岁之间,肌瘤有单发、多发,瘤体多见于黏膜下层、肌层或浆膜层。接受介入疗法后,平均3~7天出院。术后经B超复查,3个月后肌瘤缩小30%,6个月缩小50%,一年后接近完全消失或纤维化,术前症状均告消除。

    摘自健康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