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37359
莫忽视“话疗”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8日 伽玛医生
     编辑:晓涵

    有化疗、放疗、食疗、理疗等医疗方法,但“话疗”,即靠语言交流促进患者康复,至今尚未正式被医学界命名。“话疗”一词,简单而又明确地概括了它的核心内容——以说话的方式宣泄和疏导心中郁结,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现在,健康的内涵早已不仅仅是指人体器官无病变,它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只有身、心两方面和谐统一的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人是社会性生灵,时时处在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之中。人类的祖先是群居的,在进化过程中,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中产生了交流思想感情的需要,从而产生了语言。说话和听话渐渐积淀为人类的本能需要,缺少说话和听话,人的生活就会暗淡、孤苦。因此,关爱一个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听他说话和陪他说话,尤其对老年人和性格内向的人,更要重视“话疗”。

    1998年春节晚会上,一曲《常回家看看》感动了亿万人,歌词朴实,道出了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心中的呼唤:老人不图儿女作多大贡献,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听听自己的唠叨,陪自己说说话。
, 百拇医药
    有一件事,我一想起来心情就沉重。我的姨妈已年近八旬,姨父在“文革”初就被迫害致死,她40出头就守了寡,好不容易儿女们有了工作,娶的娶,嫁的嫁,一个个先后离开了她,她独自一人在乡下老屋度余生。有一次,我去探望她,发现她几乎不断地在说话,声音不小,既不对人也不对己,又仿佛是对人也对自己。例如,她走进门,嘴里就说“踏进门口了”;她捧着柴禾,嘴里说“捧把柴,这柴没干透,烧起来会有点冒烟”;开始烧饭,“镬子涮一涮,米倒进去”,“引火,哦,火着了”……我吃惊地问她:“姨妈,你在和谁说话?”她从一种沉浸其中的状态回复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咧嘴笑了笑回答:“家里没有人和我说话,我这是自言自语,这样显得热闹一点,日子也好过一点。”她的话似重锤敲在我的心上,孤独的老人在顽强地用带点病态的自言自语战胜寂寞,满足听话、说话的本能需要,也亏得她摸索到了这自言自语的途径,否则,难保不得老年痴呆症。

    据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最近抽样调查显示,上海有约15%的老人遇事想不开;超过7%的老人经常产生恐惧;常有孤独感的占9%;40%的老人缺乏经常联系的朋友。可见70%以上的老人需要“话疗”。
, 百拇医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子女、亲朋应尽力多听老人说话,多与老人说话,现在又有一种陪老服务正在兴起,有“话疗”需求者,可以像请家教、请保姆、钟点工一样,请人来陪伴说话、谈心。上海某区已在社区试点成立“时间银行”、愿为社区老人服务者人手一册,上面记下所提供服务的时间,类似储蓄那样,将来自己可以获得后继者相应的服务,服务内容除做家务、陪看病、代购物等,陪老人实施“话疗”也是其中之一。

    “话疗”不仅对老年人特别需要,对一般病人和生活遇到挫折的人同样也很重要。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对病人和遭遇不如意事件的人,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多给予温馨话语的安慰,是好事、善事。我们现在已有这类热线电话,起到了社会为公民提供“话疗”的作用,这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愿大家都重视“话疗”这一保健资源,它不需要任何物质投入,只须认识它的重要性,具有一颗爱心。

    摘自《大众健康》,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