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40164
暗访“医托”记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8日 伽玛医生
     编辑:小寒

    春节过后,蛰伏了一段时期的“医托”又出现了。据反映,这些人常出现在一些大医院的附近,专门拉外地来济南看病的农村人到一些小门诊,很多人为此上当受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记者决定对此暗访。

    巧遇“医托”

    2月7日,元宵佳节这天,记者为了寻找“医托”来到了省立医院。11点30分左右,记者碰到一对临沂地区过来看病的代姓夫妇,记者看到那位妻子行走困难,就上去帮忙,走到骨外科时,两位看起来知识分子模样的人,突然前来搭话。一个问她得什么病,一个说她知道一位好大夫李教授。当得知病人患的是风湿及强直性脊椎炎时,她们马上说李教授能看这种病,她们的表妹就是他看好的,吃的是中药,三个疗程就治好了。并且告诉这对夫妇乘九路车到苗圃下车一问就知道,李教授就在二楼。代氏夫妇记下了地址,但是等那俩人走了以后,代先生告诉记者她们是医托,这种现象,他已见过多次了。
, 百拇医药
    再得线索

    在省立医院记者巧遇“医托”后,就这个问题去采访了门诊部副主任许平。许主任告诉记者,医托不是经常看到,他们一般出现在中午下班的时候,很多外地来看病的这时都等在医院里。医院若是发现这种情况会把他们赶出去,但医院毕竟不是执法部门,不能查处。最近医托又增加了一招,就是大量在医院门口散发传单。医院大门口的传单、小广告遍地皆是。该院的范医生向记者反映,不久前临沭县的一位病人来济南看病,被人家告知苗圃有个医院的李教授看病很好,于是前去就诊,病情是手指骨折后的复位不好,但是也没给拍片子,也没挂号,没病历,只是开了一大堆像烂树叶的中药,花了近200元钱。这位病人上当受骗后来到省立医院拍片子拿药仅花了40多元。于是,记者决定去暗访一下那家小医院。

    暗访“李教授”

    2月8日下午2点多,记者到达苗圃,下了车之后,碰到一位老同志。当记者上前询问附近有没有医院时,老同志告诉记者,此处有一家小诊所,但力劝记者不要去看,说是上次有个外地人开了一些中药要了一千多块。如果真的要看就说自己没带钱。记者谢过了老同志,接着就来到那个设在一幢二层小楼二层的小诊所。进到一间屋子,看到屋里摆着两张桌子,隔间里有两张床,外间里有六七个人,也没穿白大褂,不过看样子不是病人,都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记者告诉他们是来看病的。一位妇女让马上挂号,记者一听就说:“还要挂号吗?”此言一出,屋内的气氛变了,个个脸上有了警惕之色。于是记者告诉他们自己是听别人介绍过来的。一个人马上问是不是找李教授,说他在前面的总医院,过两条马路就是,他们这里是分院,只看牙。记者无奈只好下了楼,走的时候,又看了一下门前的招牌主治妇科、神经等病症,却没有牙病这一项。
, 百拇医药
    记者顺着马路向前走,过了三条街也没发现有医院,问了一下路边的水果摊主,得知附近没有医院,走上十来里路,会有一家肿瘤医院。记者最终没有找到他们所说的医院,只好返回到原来的小诊所。当记者走到楼梯口的时候碰到一位五十多岁模样的人。记者问他是不是李教授,他的回答令记者吃惊,他就是李教授。于是记者告诉他是慕名前来求医的,他一听就把记者领上去了,还是原来的那间屋。此时,记者看到屋里只剩下一个人,正是告诉记者李教授在总医院的那位。李教授直接把记者领进了一个隔间,询问病情,也没经过挂号。可是那人过来告诉李教授说:“李医生你走吧,这没你的事,她先前已来过一趟,叫挂号不挂,不是来看病的。”记者注意到李教授的神情起了变化,随即对记者说:“你找李教授,可能还有一个在前面吧……”说话支支吾吾,记者就连续追问,他说得更加含糊不清。接下来又话锋一转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没检查器材,到大医院看吧,拿出病历再来找他。

    最终记者的“病”没有看成,疑问却增加不少。各种疑难病症,不知道这位“李教授”以前是咋看的。

    摘自《齐鲁晚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