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医学史 > 信息
编号:6149
古人对生命的认识
http://www.100md.com 2001年2月28日 中国医药博览
小美人鱼徐若瑄
     《中国医药报》徐慎库

    “形、神、气”是古人对生命认识和研究的三个主要对象。这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相互生化,比较正确地反映古人对生命认识的意义。

    形,形体、形状也。《易经》:“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淮南子·原道训》:“性命者与形俱出。”“神”字,《说文》说:“天神引出万物者也。”有些学者认为,“神字实指北斗七星之柄”。“神”的右半边为“申”,“申”是十二地支之一,方位在西南,如北斗星的北勺在申方的话,其斗柄则正指东北的寅方,所谓“斗柄回寅,天下皆春”,大自然的一切生机从此萌发矣。至于“气”,是指真气、元气,“气化”是其功能,“气”具有输布、宣化、流注、决渎的作用,以司升降天阖和运动变化之职。

    1、生命本源 法于天地

    “人以天地气生”,“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包括日月星辰的运行、昼夜的交替、四时的更迭、万物生长收藏的现象都有一定的法则,所以《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天地之动静,神明之为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王冰说:“形假地生,命惟天赋,故奉生之气,通系于天,禀于阴阳,而为根本也。”
, http://www.100md.com
    在“形、神、气”三者关系上,“形”是人体,是本;“神”是生命的活动功能,所谓“形与神具”,乃是生命存在的主要保证。那么,“气”乃是禀天地精华的特质,“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人合一”全赖“气化”的合成。

    2、形神相即 形质神用

    “形神相即,形质神用”是南朝齐梁时期哲学家范缜在著名的《神灭论》中首先提出的,从哲学的角度提出对生命的认识是一大进步。他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又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还指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这是针对佛教的“国教化”泛滥而阐发的言论,从而引起梁武帝率臣撩群起驳难。当时的文学家沈约著文《难范缜<神灭论>》,他的论点是“有知之神亡,无知之形在,此则神本非形,形本非神,又不可得强令如一也。”他的结论是:“形既无知,神本无质,无知便是神亡,神亡而形在。”

, 百拇医药     东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对形神关系有一段很精辟的见解。他说:“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散,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合,故圣人重之。由此观之,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

    3、三才之本 万物之元

    考《内经》及诸家学说,论及“气”良多。《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这是元气论的基本观点,“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是组成万物的本原。自然界的万物发育、繁衍和变更是与“气化”的过程相一致的,张景岳《类经》说:“始者肇其生机,散者散于万物,布者布其茂盛,终者收其成功。此言万物之始终布散,本同一气,及其生化成熟,乃合有厚薄、少多之异也。”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构成整个宇宙的最基本的物质,由于气的运动,才产生了天地问的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这是说明升降是气的主要运动形式。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气”在生命过程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讨论形神关系的时候,当然更需要充分认识“气化”的作用。这样,古人对生命的认识构成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生命理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