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手机与健康
编号:7185
手机还是少打为好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16日
     长期以来,对手机电磁波辐射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辐射有害论,代表群体主要为医学、生物学专家和环保专家。另一种观点是辐射无害论,代表群体主要为手机生产厂商、电讯专家和部分医学、生物学专家。

    我国长期从事脑胶质瘤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神经外科专家李安民教授认为:手机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是客观存在和不容忽视的。生物化学效应是高能射线电离辐射时主要的损害机制,即直接作用于人体细胞的化学分子内部,引起化学键的畸变、断裂。电化学效应和热化学效应是微波的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主要损害机制,与电离辐射的生物化学效应相比而显得对人体损害相对较弱。其辐射能作用于极性化学分子的整体,过强的辐射同样导致细胞内生物化学过程的误差,引起细胞的损害。

    电磁波辐射的有损害效应具有量的积累作用。英国科学家用手机频率的电磁场,对线虫辐射后发现,线虫体蛋白产生了类似热震荡的影响,也就是说被轻微地煮过。如果此时停止了辐射,线虫蛋白质仍可返回正常,如继续辐射,蛋白质就会发生不可逆性变性。

    人体细胞对电磁辐射有很强的抵御能力。但由于免疫功能的衰退,超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或长期的低剂量辐射,均超过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修复能力,人体细胞终于产生了不可逆的改变———生物学称为畸变,畸变的细胞无序增殖,恶性肿瘤就生成了。

    2000年年底,位于北京的解放军第304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一名左侧大脑半球的颞顶枕叶交界区大范围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他们通过对影像检查的阅读与分析,认定该患者为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脑胶质细胞瘤,并认为与患者长期使用手机有关。理由有三:

    一是肿瘤的形状。临床上常见的胶质瘤增殖中心为团块状,且向周围正常脑组织呈蟹爪样浸润生长,而此患者的肿瘤呈弥漫性散落样生长,周围边界不清。

    二是生长位置。肿瘤一般好发于额叶、颞叶或顶叶前部,而此患者的肿瘤发生于颞顶枕叶交界区,这个位置生长脑瘤在临床上极为罕见。

    三是病史。患者使用手机长达8年之久,且习惯于用左手接听手机,瘤区正好是手机天线的辐射区。该区域脑组织长期遭受手机天线的电磁辐射,使局部脑组织无法在遭受辐射后进行再修复,终于畸变为脑恶性肿瘤。

    经网上检索,这是国内报道的首例怀疑与手机辐射有关的恶性肿瘤。

    尽管手机电磁波辐射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存在争议,但防患于未然,减少“电子雾”对人体的包围,对健康总是有益的。专家提醒,在手机拨号发射时不要急于靠近耳部,当与对话方接通后再靠近耳旁,以减少手机在上网发射瞬间所产生的高强度电磁波辐射;要尽可能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在有座机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座式电话。

    《人民日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