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 信息
编号:72024
“小心眼”:“心病”之因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2月22日 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
     古人云:“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小心眼”,指的是气度过于狭窄,不宽宏,经常猜疑他人,容易为他人的一句话、一件事生闷气,斤斤计较,有时甚至会“无事生非”。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心眼”是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及其它原因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各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小心眼”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严重心理障碍,它直接阻碍了一个人走向社会,去与他人交往。

    某大学心理学教授认为:形成“小心眼”的原因有三:自我认识不足和过低的期望是主要原因。“小心眼”的人在认识自己时,通常是建立在不正确的社会比较上,他们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这当然是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小心眼”者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期望也过低,在任何活动之前,由于认识不足,他们常有一种“我很难成功”的消极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损害的倾向又会使其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抑制了能力的正常发挥,结果造成失败。而失败又恰恰验证了他们的自我认识和期望,从而使他们的“小心眼”越来越重。内向性格是形成“小心眼”的一个重要原因。性格内向,则会多愁善感、胆小、见人便害羞,看到别人善于交际,更是自渐形秽。这种人还特别敏感,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事事退缩,处处回避。因此,性格内向者如不敢交往、害怕交往,不拿据基本的交往技能和技巧,很易形成“小心眼”。挫折的经历和不恰当的归因也会导致“小心眼”的形成。人的交往活动需要积极的反馈和成功的经验,它有利于一个人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的建立。但有些人在交往活动中屡战屡败,得到的尽是消极的反馈,挫伤了他们交往的锐气。会导致“小心眼”的形成。此外,有的人遭遇挫折之后,还进行不恰当的归因,不去分析失败的外部因素,而只认为自己“缺乏能力”。这样的归因会使得一个人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限制了自己潜能的发挥,且不再期望以后活动会成功。
, 百拇医药
    由于“小心眼”对个人发展和交往有危害。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克服它。

    第一,要从“封闭的自我中”解脱出来。要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并不仅仅是为“我”活着,这样一想,他的胸襟就会开阔起来。“小心眼”的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为了一个“我”字,因此,要少想这个“封闭的我”。

    第二,要克服过强的自我防卫,不能老防着他人。不要猜疑他人的动机。有时,他人明明为你做了一件好事,可是你却偏在脑子中问一个为什么?老是从不好的方面去想他人,似乎他人总是“别有用心”。其实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要坚信这一点。一旦从过强的自我防卫中解放出来,那么,你的社会行为就会自由多了,你的朋友可以遍天下。

    第三,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欢乐,要在自己周围的人中寻找高尚的情趣。“小心眼”离不开自责,离不开苦恼。所以要用欢乐去冲淡忧愁,要用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情绪。一旦一个人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它就会显得神采奕奕,“小心眼”的毛病就会得到“自动纠正。

    第四。一定要注意改变思想方法狭窄的毛病,一般来说,“小心眼”的人容易钻牛角尖,容易犯片面性,容易走极端。如果你在平时有意识地注意自己思想方法中的问题,对克服自己狭隘的毛病是很有益处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