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疾病与性 > 艾滋病 > 更多1
编号:72752
内蒙古科学家合成新型抗艾滋病毒化合物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11日 北京青年报
     从传统蒙药中提取多糖化合物,毒性比国际常用药AZT降低100倍

    有媒体报道,内蒙古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博日吉汗·格日勒图教授以蒙药多糖等做基本原料,成功合成了3种低毒高抗艾滋病毒活性的新型多糖药用化合物。

    本报实习记者李莺核实报道据博日吉汗·格日勒图教授介绍,这3种新的药用化合物转性蒙药多糖、转性氨基多糖和抗艾滋双效缓释剂,均以从内蒙古传统草药中提取的多糖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目前,这3种化合物刚刚完成体外试验,何时进入临床尚需时日。

    格日勒图教授告诉记者,在国际抗艾滋病研究领域极具权威性的日本国鹿儿岛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已经对这3种化合物的13个样品和4个标准药物,在相同条件下,通过体外实验(细胞或血液实验)进行了抗艾滋病毒活性、毒性及选择性指数鉴定,并作出了正式书面鉴定报告。

    数据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抗艾滋双效缓释剂的抗艾滋病毒活性为0.

    038微克/毫升,比抗艾滋多糖标样葡聚糖的活性提高了10倍;比目前国际上临床最常用的抗艾滋药物AZT的毒性降低了100倍;特别是抗艾滋病毒的选择性系数比AZT提高了4倍,也就是说,在抑制艾滋病毒细胞的同时杀死其它人体细胞的副作用将会大大降低。

    据了解,目前抗艾滋病治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毒性高、耐药性增强及价格昂贵问题。格日勒图教授说,这3种化合物已经使毒性降低,而转性蒙药多糖和氨基多糖的研制就是考虑了价格问题,一旦通过临床实验,进入到市场,艾滋病人每年需花费1万至1.2万美元的巨额费用也将会大大降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