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信息
编号:74092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1年5月11日 扬子晚报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多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饱胀、疼痛,嗳气,恶心,食欲减退等。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一般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1、肝胃不和证:临床表现胃脘胀痛,攻窜不定,连及胁肋,嗳气痛减,情志不畅则加重,喜叹息,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和胃,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炒柴胡、炒白芍、炒枳壳、香附、陈皮、延胡索、川楝子、佛手、苏梗、甘草等。如急躁易怒,口苦,泛酸,苔黄,加黄连、吴萸、象贝母清肝泄热;嗳气较著,加代赭石、刀豆壳、柿蒂降气止逆;气滞血瘀,舌有瘀点瘀斑,加莪术、炙五灵脂、九香虫活血止痛。

    2、脾胃湿热证:以胃脘灼热胀痛,脘腹痞闷,不思饮食,口苦口粘,渴不欲饮,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主要症状。治当清热化湿,方从芩连平胃散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苍术、厚朴、陈皮、薏苡仁、藿香、砂仁、冬瓜子、蒲公英、生甘草等。如有恶心呕吐,加竹茹、生姜、炙枇杷叶和胃止呕;食欲不振加法半夏、白豆蔻、神曲消食开胃;脘腹痞满,舌苔垢腻,加石菖蒲、槟榔芳化泄浊;兼有脾胃虚弱,神疲乏力,加白术、茯苓、党参健脾化湿。
, 百拇医药
    3、脾胃虚弱证:临床最为常见,主要症状有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纳呆少食,食后胃脘痞满,口淡不渴,大便溏薄,神疲乏力,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沉细等。治疗宜益气健脾,方选六君子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党参、太子参、炒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薏苡仁、山药、炒枳壳、炙甘草等,如脾胃虚寒,畏寒肢冷,取黄芪建中汤加减,或在前方基础上加黄芪、桂枝、白芍、干姜温中健脾;脾虚不运,食后饱胀,加炒麦芽、炒谷芽、神曲健脾助运;气虚下陷,腹部坠胀,加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久痛入络,气虚血瘀,加丹参、红花活血通络;气血两虚,加炒当归、炒白芍补气养血。

    4、胃阴不足证: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或灼痛,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有裂纹,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等。治当养阴益胃,方选益胃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麦冬、玉竹、北沙参、生地、石斛、百合、炒白芍、佛手、绿萼梅、炙甘草。如气阴两虚,疲劳乏力,加太子参、山药益气养阴;肝阴不足,脘痛连胁,加枸杞子、川楝子柔肝和络;不思纳谷,食后脘胀,加炙鸡金、炒谷芽;乌梅运脾开胃;阴虚络滞,脘痛如刺,加桃仁、当归活络止痛。
, 百拇医药
    5、胃络瘀血证:症状特点是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日久不愈,或有吐血、黑便史,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等。治宜活血化瘀,方选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常用药物有丹参、炙五灵脂,桃仁、红花、赤药、炒当归、川芎、檀香、佛手等。如属病程日久,气虚血瘀,加黄芪、党参益气和络;阴虚络涩,血行不畅,加麦冬、玉竹养阴活络;血瘀气滞,疼痛较剧,加延胡索、郁金行气止痛;络损血溢,吐血、黑便,去破瘀活血之品,加参三七、白及、仙鹤草化瘀止血。

    临证之时,还可斟酌选用中成药,如气滞者用胃苏冲剂,气虚者用胃复春,阳虚者用温胃舒,阴虚者用养胃舒,血瘀者用荜铃胃痛冲剂等。

    除上述药物治疗外,还可采用饮食疗法,如猪肚方、马兰头猪肚汤、佛手粥、麦冬粥等,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此外,做好本病的护理和调养也非常重要,首先要消除不适当的宣传所带来的恐癌心理,保持情志舒畅。其次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时,饮食宜清淡有营养易消化,进食要有规律性,戒过饥过饱、过冷过热,避免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忌烟酒。伴有胃内容物反流者,不宜饮浓茶、咖啡。要做到起居有节,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百拇医药(沈洪)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