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验方秘方 > 中药偏方验方?
编号:75569
宫廷中的重要药物—大黄
http://www.100md.com 2001年7月3日 医学空间
     宫廷是我国封建社会帝王将相、后妃佳丽生活的地方,宫廷应是

    奢华的象征。谈到宫廷用药,人们一般会立即联想到人参、鹿茸、熊

    掌、燕窝等各类高级补品,可是事实并不尽然。宫廷的医生(太医或

    御医)都是当时医界的名家,他们对帝王将相的治病、养生是很有研

    究的。

    早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叫姚僧坦的名医,医术高超,深受

    当时的梁武帝、梁元帝的信任,他的广博知识也为当时的学者所称道。

    在《周书》的《姚僧坦列传》中,载有姚僧坦用单味大黄为皇帝治病

    的史实:“梁元帝尝有心腹疾,乃召诸医议治疗之方,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坦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
, 百拇医药
    用大黄,必无差理。梁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梁

    元帝大喜。时初铸钱,一当十,乃赐钱十万,实百万也。”姚僧坦有

    胆有识,敢于对症下药,为我们立下了用大黄治病的典范。中医药学

    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迨至于清,温病学派崛起,学术发展臻于新

    的境界。我国医学成就至清代是一个高峰期,清宫遗存之医药档案,真实地反映出清代中医临床医学水平,无疑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相当重

    要的组成部分。宫中大黄应用范围之广泛,炮制之讲究,剂量之斟酌,用法之多样,配伍之精当,成为清代宫廷医案的重要特色之一。众所

    周知,皇帝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御医如用药不当,将予何罪。据清
, 百拇医药
    宫档案记载,大黄在皇宫用药中列第8~10位,仅次于蜂蜜、灯芯、麦冬、神曲、山楂、麦芽、薄荷等用药,大黄在宫中耗用量之大,实

    有超过我们一般人之想象。可见大黄在医疗上之重要,为历代医家所

    推崇,是一味“出将入相”的良药。大黄有着广泛的治疗作用。宫廷

    处方的档案证实,宫中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宫女、太监,不论是花

    甲老人还是幼童,凡有里滞内存(积食),或实火血热,或瘀滞经闭

    等症,御医在处方时常以大黄作为重要的药物。从以下案例可以了解

    他们是如何应用大黄的。

    光绪三十年后,慈禧太后已经年逾古稀了,御医们仍照用大黄
, http://www.100md.com
    不误:“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酉刻,庄守和、张仲元、姚宝生

    请得皇太后脉息左寸关滑数,肝肺火郁、胃经滞热未行。谨以清热导

    滞之法调理:炒积实一钱,酒炙大黄一钱五分(后煎),玄明粉一钱

    (后煎),羚羊一钱,溏瓜蒌四钱(研),花粉三钱,酒芩一钱,引

    用灯芯二支。”据脉案载,此方甫进三剂,而诸症消失。

    慈禧太后对美容非常讲究。她对自己的头发特别爱护,因此,如何使太后的秀发常乌不落,也是御医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苍天不负

    有心人,经御医们的精思巧构,配成了一张很有效验的香发散,其药

    物组成中也少不了大黄。
, 百拇医药
    御医为皇后、嫔妃、宫女治疗闭经。月经愆期,所处方药中,常用大黄。慈禧常服的“通经甘露丸”和“乌金丸”中,均有熟大黄

    成分。清宫医案中的脉案医方中,还记载着末代皇帝溥仪六岁时因病

    服用过大黄。道光皇帝的七公主,五岁时发高烧,血热未清,处方中

    的大黄用量竞达一两。光绪因患眩晕,御医张仲元以宣郁化滞之法医

    治,并用元明粉一钱(后煎)、酒炙大黄一钱五分为引。在脉案中记

    录着“清气不升则出现头晕、耳鸣诸症,升清降浊可望畅达”。

    人们常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剂量之大小应根据辨证而施量,因人因证而不同,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许多人都知道大黄具有泻下
, 百拇医药
    作用,其实大黄用量得当还可起到补益作用。我国古代名医张子和曾

    云:“阴虚则补之以大黄。”用药如用兵,历史上曾把大黄比喻为能

    救民水火的将军,的确名不虚传,言之成理。全世界共有60余种大黄,我国约有40余种。20多年前,国外曾有报道大黄内含有致突变及致癌

    物质,一度影响我国大黄出口,影响药农收入。为此,北京、上海等

    地的专家们特地作了大量的毒理学研究工作,其结果一致证实我国药

    典中所收载的正品大黄无致突变及致癌的作用,相反,在中医药文献

    中却有用大黄以治疗胃癌、肺癌及肠癌等报道。总之,大黄是一味具

    有一过而不留,除邪不伤正的良药,我们尽可以根据病情放心服用。

    《健康报》,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