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中医药类
编号:87896
泻黄散加味治疗口腔溃疡36例临床小结
http://www.100md.com 当代中医网
     [作 者]

    曹鸿寿

    [单 位]

    天津中医院第一附属医学院

    [来 源]

    [全 文]

    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因其病程缠绵,多呈复发性,治之颇为棘手。该病好发于舌体、口颊、上颚等角化较差的口腔粘膜区。近年来笔者喜用泻黄散加味治疗,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来自于门诊共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60岁,病程最短的3周,最长的半年以上,有烟酒嗜好者7例,偏食者4例,外感后期者3例。

    2.治疗方法:

    泻黄散基本方:生石膏30克。藿香叶10克,生栀子12克,防风10克,甘草10克,加减:脾胃不和、腹胀食少、舌苔白滑或腻者加平胃散(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6克);阳明热盛、大便燥结、舌苔黄或腻者加小承气汤(川朴10克,枳实10克,大黄6克);肝经火盛、舌苔薄黄者加龙胆草10克合左金丸(黄连6克,吴萸1克);口臭异常者重用生石膏60克;口腔红肿者加蒲公英30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各200毫升。

    3.疗效判定:

    经治疗症状及溃疡消失者为痊愈,症状减轻溃疡面缩小者为有效,无变化者为无效。

    4.治疗结果:

    本组36例,其中兼脾胃不和者21例,阳明热盛者8例,肝经热盛者7例,疗程最短者9天,最长者22天,痊愈2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5.病案举例:

    王某某,男,57岁,1995年9月12日就诊。患口疮月余,症见口颊左侧有黄豆大溃疡3处,口燥唇干,时时呕恶,口臭烦热、胃脘不适、舌质胖嫩、苔薄腻、脉滑略数,证属中焦伏热、脾胃失和。治宜:清泻脾胃,和胃健脾。处方:生石膏30克,藿香叶10克,生栀子15克,防风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6克,甘草10克,药进3剂,诸证略减。守方再进9剂,颚部溃疡消失,诸证获愈。

    6.讨论:

    本病的发病因素、错综复杂,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可能与遗传、免疫、粘膜角化程度以及消化道溃疡、肝炎、便秘或贫血、月经、过敏等因素有关。其诊断依据常以周期性复发,具有黄、白、凹、痛的特征。

    本病大致属于祖国医学的口疳、口糜、口疮等范畴,究其病因多与心脾热盛相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圣济总录》又进一步指出:"口疮者,从脾有热气冲上焦,重发口舌,故作疮也"。笔者据临床观察,罹患此病,往往以风火燥热、内伤七情、过食辛辣,以致酿成脾胃蕴热者居多,故其治疗以清泻脾胃伏火为首务。

    考泻黄散方出《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功擅清泻脾胃伏火,方中生石膏、藿香叶、生栀子清泻脾胃之积热、防风疏散脾胃伏火、藿香芳香悦脾,振发脾胃之气,甘草和中。故本方用治因脾胃蕴热所致之口腔溃者颇为适宜。为增强疗效,笔者常于方中加入黄连一味以清热降心火,更常用蒲公英之清热解毒,则每收事半功倍之疗效。观本组36例痊愈2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约94.4%,据此,可提示本方治疗口腔溃疡,确有疗程短、见效快、服用简便等特点。,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口腔粘膜病 > 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