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中医药类
编号:88180
胃炎散治疗慢性胃炎100例
http://www.100md.com 当代中医网
     [作 者]

    李印珊 周诚谦

    [单 位]

    陕西省柞水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来 源]

    [全 文]

    笔者自1992年5月-1996年5月,采用自拟胃炎散专方治疗慢性胃炎10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整理报告如下。

    1.方药组成、制法、服用与禁忌:

    胃炎散:党参、黄芪、白术、白芷、玄参、黄精、白芍、黄连、柴胡、甘草、槟榔、郁金、莪术、元胡、九香虫、白蔻、内金、木香、山楂、檀香、三七、半夏、大黄、香附、当归、川朴、白芨、沉香、焦山栀、徐长卿、菖蒲、冰片、没药
, http://www.100md.com
    将上药分别炮制,共为细末,蜜瓶备用,空腹冲服,每次10-15克,4-6次/日,三月为一疗程。禁忌:孕妇慎用。

    2.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年)症状:经常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镜及病理检提示有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胃粘膜红肿、出血或红白相间,固有腺体萎缩,部分粘膜伴有不同程度肠化生与增生。

    本组100例,均为在我院中医科坚持一个疗程的门诊病人。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1-20年。本组均经胃镜和病理检验确诊。

    3.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食纳正常,胃镜及病理检验基本恢复;显效:临床症基本消失达半年以上或明显减轻;消化功能明显改善,胃镜及病理检验有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减轻不明显或偶有加重,胃镜及病理检验无变化或加重。100例中,治愈73例,(73%);显效22例(22%);无效5例(5%)。总有效率95%。
, http://www.100md.com
    4.讨论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证"范畴,是常见多发的慢性病,部分呈癌前病变。目前,中西药尚未见到理想的特效疗法与药物,在病因病机、证治理论和诊疗标准上尚无一致的看法,分证复杂,用药多变,重复性差。只有发展理论、规范标准,方可能开发新药。本此目的,笔者试图从本病的病机病理、理法方药、服法与疗效方面,结合中西医认识,探求专方专药治疗。

    在病机病理方面,认为脾胃气虚,邪滞胃腑,胃失和降为其根本病机;本虚标实,虚实挟杂,经久不愈为其病理特点;五脏尤与肝脾相关。虽然在病程中出现的虚证有阳虚、气阴血虚证,但本质上仍由气虚及阳,气不生津,气不生血演化、发展致成;实证明方面虽有气滞、痰湿、宿食、郁热瘀血等内外之邪留滞胃腑,但根本仍是脾胃气虚的病理产物。脾胃气虚则运化水谷失司,脾升胃降失常,肝木趁虚相乘,气不行血,从而导致饮食停滞,痰湿阻胃,气滞胃腑,肝胃不和,胃失和降,久之,气虚生瘀,气滞血瘀,邪郁而化热,反过来,邪滞胃腑,阻碍脾胃之运化、升降致其更虚。是故脾气虚为病之源,邪滞腑为病之变。如此下去,胃膜脉络失养,兼受邪滞腐灼损害,导致胃功能和微观结构异常,如排空障碍,胃神经调节功能紊乱,粘膜红肿变性或红白相间,肠化生或腺体萎缩或恶变。从上面分析还可以看出,中医更强调的是气,是功能,功能异常是器官结构改变的内因、主因,结构变化是结果,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这就是我们临床中经常遇到胃镜结果及病理检验与临床症状的发生转归不同步的原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在治法与方药方面,基于上述认识,提出"扶正祛邪,脾胃同治,兼调肝胃,用药燥润升降共投"的总治则。扶正重益气,祛邪重理气。"气有余便是火",气足则阳虚去,气可生阴血,益气诸虚得平;理气,气机升降有序,气滞得解,郁热瘀血自散,气不行津,湿亦难存;胃强气顺,食自不滞;补气理气共用,补而不滞,行而不虚;又脾胃表里,脾升胃降,相反相成,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升运为用,多虚多寒,胃为阳土,喜润恶燥,通降为用,多实多热;肝体阴用阳,主疏理一身之气机,尤制脾胃之升降,是故用药之性须温燥凉润,升降之性共投,补脾制肝和胃,各司其职。这个原则也正合张无素"养正积自除",张从正"陈唑去则肠胃洁,癥瘕尽而营卫昌",缪希雍之"制肝实脾"之观点。否则,虚因实难复,实因虚益猖,怎断虚实恶性循环之链,以愈该病?

    服法与疗效方面,一则,本方以散剂、空腹、少量频服为要求,除方便紧持服用外,笔者尚发现,同一方,散剂比汤剂效好,可能原因在于:散剂在空腹时服,受胃液、饮食等的中和、稀释等影响小;同时,散剂可直接作用于胃粘膜,少量频服,空腹服就可保证药与粘膜较长时间地接触,达到了类似外治机理的作用。二则疗程要求3月,由于胃功能的改善和症状的消失,常在胃体微观结构恢复之前。这种不同步性,就要求我们改变中医"人之所苦谓之病"的观点,在无症状期或症状基本消除时,还要继续坚持治疗一段时间,以期改变发病的内存体质和病理上的长度彻底修复,"矫正过正",务使"四季脾旺不受邪","胃和五脏得安",达到彻底治愈。

    本方就是按上述思路制定的,其中党参、黄芪、白术、黄精健运脾胃,补气之虚;檀香、木香、沉香、九香虫、香附,理肝胃之气;三七、元胡、没药、莪术、郁金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改善局部循环;白芍、当归、柴胡平肝抑本;内金、槟榔、山楂消食;白芷、半夏、菖蒲、白蔻、川补祛湿醒脾和胃;山栀、大黄、黄连,清热解毒散郁热,能较强杀灭HP,大黄尚可荡涤腑邪;白芨含较多的粘膜质,有收敛护膜作用;莪术能抑制异性增生,配参芪提高免疫力;冰片、白芷、没药、三七消肿止痛,配白芨又具生肌止血作用;长卿、元胡、甘草、白芍合用,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全方共奏健脾和胃、理气化瘀、化湿消食、止痛复膜作用,故对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