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
http://www.100md.com
当代中医网
[英文缩写]
DC
[标本采集]
显微镜分类法:手指血制成血涂片。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静脉血1~2ml,EDTA-K2抗凝。
[正常参考值]
百分率: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 0.01~0.05(1%~5%)
分叶核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 0~0.01(0~1%)
淋巴细胞 0.20~0.40(20%~40%)
单核细胞 0.03~0.08(3%~8%)
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 (0.04~0.5)E+9/L
分叶核(2~7)E+9/L
嗜酸性粒细胞 (0.02~0.50)E+9/L
嗜碱性粒细胞 (0~0.1)E+9/L
淋巴细胞 (0.8~4)E+9/L
单核细胞 (0.12~0.8)E+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五种,其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最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及镭照射、抗癌药物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白血病、手术后、烧伤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中毒等。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嗜碱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参考值很低,故其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
(1)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疟疾、黑热病、结核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3)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DC
[标本采集]
显微镜分类法:手指血制成血涂片。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静脉血1~2ml,EDTA-K2抗凝。
[正常参考值]
百分率: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 0.01~0.05(1%~5%)
分叶核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 0~0.01(0~1%)
淋巴细胞 0.20~0.40(20%~40%)
单核细胞 0.03~0.08(3%~8%)
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 (0.04~0.5)E+9/L
分叶核(2~7)E+9/L
嗜酸性粒细胞 (0.02~0.50)E+9/L
嗜碱性粒细胞 (0~0.1)E+9/L
淋巴细胞 (0.8~4)E+9/L
单核细胞 (0.12~0.8)E+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五种,其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最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及镭照射、抗癌药物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白血病、手术后、烧伤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中毒等。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嗜碱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参考值很低,故其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
(1)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疟疾、黑热病、结核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3)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