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缺乏症
http://www.100md.com
当代中医网
agranulocytosis
[中医病名]
[概 述]
中医
西医
当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少于2000/μl而中性粒细胞少于1000/μ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病 因]
中医
中医学认为内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肾、脾、心虚损所致。由于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外感六淫、邪毒,气血两虚。
西医
1 急性感染,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立克次体病、原虫病。
2 物理因素 放射线等。
3 化学因素 苯及苯类化合物,如二甲苯、二硝基苯等。
4 药物 如抗癌药物、退热镇静药、磺胺药、抗癫痫药、抗组织胺药等。
5 造血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疾病。
6 伴有脾肿大疾病 肝炎后肝硬变、晚期血吸虫病并发门脉高压者,Banti综合征,Felty综合征,Gaucher病,脾淋巴瘤等。
7 结缔组织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8 过敏性疾病 如异种蛋白所引起的过敏及青霉素等抗生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
9 遗传性疾病 如小儿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家族性良性及严重粒细胞减少症等。
10 获得性或原因不明性粒细胞减少症 如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慢性原发笥粒细胞减少症等。
[症 状]
高热、寒战、出汗、头痛、全身及关节酸痛、感染部位局部充血、疼痛。
[检 查]
1 血常规、血小板、血型。
2 血培养、咽拭物培养、胸部X线检查。
3 骨髓象。
[诊 断]
中医
西医
1 外周血中WBC<1.0×10∧9/L,,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极度缺乏,有时只占1~2%,称为粒细胞缺乏症。而红细胞及血小板数一般正常。
2 临床上常见急性发热、衰竭和各种感染等症状。
[治 疗]
中医
1 中药治疗。
2 针灸疗法。
西医
治疗原则为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去除病因,促进造血。
1 尽速了解粒细胞缺乏的原因。
2 隔离或将空气净化。
3 病室内每日以紫外线照射2次,来苏儿消毒1次。
4 为避免外来感染,病人在极期应于病室内大小便。
5 加强皮肤、口腔及肛周护理,每日用2%硼酸水反复漱口,便后坐浴等。
6 如疑有感染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最好用广谱抗生素。也可用大量青霉素及庆大霉素,或用头抱菌素及丁胺卡那等。
7 输血。
8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9 促进粒细胞生成药物。
[预 后]
本病是一种严重的内科疾病,在抗生素产生之前死亡率曾达80%,抗生素应用之后死亡率已降至10%~20%,但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有效抗生素的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等方法治疗,死亡率将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预后与骨髓增生程度也有密切关系,若骨髓出现再生障碍型的预后较差。因持久的粒细胞缺乏必然引起严重感染而死亡。总之,由于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阶段,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全度过,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百拇医药
[中医病名]
[概 述]
中医
西医
当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少于2000/μl而中性粒细胞少于1000/μ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病 因]
中医
中医学认为内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肾、脾、心虚损所致。由于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外感六淫、邪毒,气血两虚。
西医
1 急性感染,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立克次体病、原虫病。
2 物理因素 放射线等。
3 化学因素 苯及苯类化合物,如二甲苯、二硝基苯等。
4 药物 如抗癌药物、退热镇静药、磺胺药、抗癫痫药、抗组织胺药等。
5 造血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疾病。
6 伴有脾肿大疾病 肝炎后肝硬变、晚期血吸虫病并发门脉高压者,Banti综合征,Felty综合征,Gaucher病,脾淋巴瘤等。
7 结缔组织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8 过敏性疾病 如异种蛋白所引起的过敏及青霉素等抗生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
9 遗传性疾病 如小儿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家族性良性及严重粒细胞减少症等。
10 获得性或原因不明性粒细胞减少症 如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慢性原发笥粒细胞减少症等。
[症 状]
高热、寒战、出汗、头痛、全身及关节酸痛、感染部位局部充血、疼痛。
[检 查]
1 血常规、血小板、血型。
2 血培养、咽拭物培养、胸部X线检查。
3 骨髓象。
[诊 断]
中医
西医
1 外周血中WBC<1.0×10∧9/L,,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极度缺乏,有时只占1~2%,称为粒细胞缺乏症。而红细胞及血小板数一般正常。
2 临床上常见急性发热、衰竭和各种感染等症状。
[治 疗]
中医
1 中药治疗。
2 针灸疗法。
西医
治疗原则为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去除病因,促进造血。
1 尽速了解粒细胞缺乏的原因。
2 隔离或将空气净化。
3 病室内每日以紫外线照射2次,来苏儿消毒1次。
4 为避免外来感染,病人在极期应于病室内大小便。
5 加强皮肤、口腔及肛周护理,每日用2%硼酸水反复漱口,便后坐浴等。
6 如疑有感染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最好用广谱抗生素。也可用大量青霉素及庆大霉素,或用头抱菌素及丁胺卡那等。
7 输血。
8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9 促进粒细胞生成药物。
[预 后]
本病是一种严重的内科疾病,在抗生素产生之前死亡率曾达80%,抗生素应用之后死亡率已降至10%~20%,但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有效抗生素的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等方法治疗,死亡率将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预后与骨髓增生程度也有密切关系,若骨髓出现再生障碍型的预后较差。因持久的粒细胞缺乏必然引起严重感染而死亡。总之,由于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阶段,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全度过,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