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制剂 > 信息
编号:92260
继承传统制药特色 以科技创新中药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04期
     50年代兴起“学习中医药”,力求运用包括药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进行科学整理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进展。这些成果大多展示在《中国药典》和《中华本草》之中。

    近年来又兴起“中药现代化”,举办了全国性和国际性专题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科研思考和途径。力求达到国际标准,促使中药走向世界。其科研思路主要有:1“单味单体”。从单味中药(生药)中提取分离有效单体来创新新药。2“多味多体”。从多味中药(生药)中分别提取分离有效单体,来创新复方新药。3“多味群体”。从成方多味饮片中结合临床疗效,研究其化学群体(多组分)来创新新成药(正在起步中)。

    有人认为中药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但至今未见到中成药系统研究的实例,为此本文就中成药研究开发继承传统制药特色与其原料药研究相结合同步进行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浅识和建议。

    一、继承传统中药制药的优势和特色
, 百拇医药
    传统中药制药技术包括中药采制、中药炮制和中药和剂(配制)的经验技术。中成药是中药成方药剂的简称,是在中医用汤剂治病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成方是择优于临床疗效良好,应用较广泛的效验方和秘方。为适应中医用药的需求,取成方以饮片投料创制成一定规格剂型,而直接供医疗保健服用的药剂。具有如下优势和特色:

    1.有极丰富的中药“成方”资源和配制成药经验技术的优势。

    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数以万计有效方剂和成药配制(和剂)的经验技术。东晋·《肘后备急方》(公元341年)葛洪著,载方100余个,及配制浓缩丸、蜡丸、干浸膏、铅硬膏等技术。青蒿取汁治疟则源于此。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公元652年)、《千金翼方》(公元682年)孙思邈著,载方5300和2000余方,及配制传统剂型丸、散、膏、丹、酒、霜等20多种。沿用的“苇茎汤”、“孔圣枕中丹”等则源于此。
, 百拇医药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1078)太医局编,经多次增修(公元1241年)刊本,载方788个(初刊297个)是一传统成药处方配本,规范了配制传统剂型技术。沿用的“至宝丹”、“牛黄清心丸”、“逍遥散”等则源于此。

    元代·《御药院方》(公元1267年)许国桢编,载方1068个,是一成方配本,搜集宋、金、元期间以成药为主的宫廷用方。

    明代·《普济方》(公元1406年),载方61736个,汇集历代各医家方书和明初前的医疗经验,是现存最大一部专著。

    现今刊行专著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1962年)载方6000余个和25种剂型的配制经验技术。

    《中药制剂汇编》(1983年)载有4000余种中成药和配制40多种剂型的经验技术。上述文献资料可为中成药开发研究提供极丰富的“成方”资源和配制传统各类剂型的经验技术。
, http://www.100md.com
    2.有传统饮片炮制经验技术的特色

    炮制是制备优质饮片的经验技术,其目的在于“制毒和增效”。中药依法炮制是传统用以控制中医用药质量,以达到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医采用饮片组方是中医用药的特色所在。历代医药学家在饮片试制试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炮制经验技术。南朝《雷公炮炙论》(公元420年),是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记述近300种中药炮制技术,包括有净选、切制和炮炙如酒制、蜜制、醋制、盐制等辅料处理及炒制、煨制、煅制等高温处理的制作技术。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1078年)太医局编(公元1241年)修订。附许洪编“指南总论”中列有“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专论记述炮制技术,载有187种中药的炮制方法,指出“凡有修合,依法炮制……”。又一次将饮片炮制技术列入国家法定规范,新发展有矾水制、麻油炒等方法,在工艺上要求更为严格细致。

    明代(《炮炙大法》)( 公元1622年),缪希雍著,收载常用中药439种炮制技术,在工艺上有新发展,如酒制法记有酒炒、酒炖、酒煮、酒炙、酒浸、酒洗、酒润、酒烘等制作工艺。
, 百拇医药
    清代·《修事指南》(公元1704年)张仲岩编,收载中药232种传统炮制技术,多沿用前人的制作方法。提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证无验也。”

    现今刊行的炮制专著: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1963年)收载501种常用中药全国各地现行的炮制经验技术。

    《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分册(1986年),现代分册(1989年)。古代分册收中药462种历代创制和沿用的炮制技术,现代分册收中药552种各地现行规定的炮制技术,是一部较完整的炮制文献资料。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收载常用中药554种及其不同规格饮片的炮制工艺标准。

    上述文献资料可为中成药研究,保证原料药——饮片质量提供丰富炮制制作经验技术,炮制可谓是传统独特的一项制药技术。
, 百拇医药
    3.有传统中药材采制经验技术的特色

    中药采制是制备优质中药材的经验技术,其目的在于控制药材的质量。采制有一定的技术法则,包括有道地产区、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加工及干燥方法、贮藏期限等要求,这是传统中药制药技术的又一特色。早期曾有《桐君采药录》等专著,原书都已散失。历代中药采制技术多见于古本草文献中。秦汉(《神农本草经》(

    公元前211年—公元265年)记述早期中药采制法则,要求药材“……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公元625年)、《千金翼方》(公元682)孙思邈著,书中列有“药出州土”、“采药时节”、“药藏”等专论。认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功卒无脾益。”当时规定全国133州所产的519种道地药材,可入药配方,“其余州土皆有,不堪进御。”并规定238种药材的采收时月和干燥方法(阴干、暴干、火干、日干)等。
, http://www.100md.com
    宋代(《本草衍义》(公元1116年),寇宗著。论及“凡用药必须择其州土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公元1505年)刘文泰等编。列有“地:载出处也”、“时:分生采也”、“收:书蓄法也。”等专项论述药材的道地产区,生长时月,采收季节及干燥方法等法则要求。清代·《医学源流论·药性变迁论》(公元1767),徐大椿著,论有“当用之始,必有所产之地,此乃本生之土,故气厚而力全。”

    上述表明中药采制经验技术与药材质量有密切关系,此等文献资料可为中成药研究,保证原料药的各类药材质量提供丰富的传统经验技术。

     二、中成药研究应与其原料药基础研究同步进行

    传统中成药生产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三大环节。中药材是饮片的原料药,饮片又是中成药、汤剂的原料药,三者之间形成了一项系统工程。因而,中成药的开发研究应当与其原料药研究相结合。
, 百拇医药
    1.中成药开发研究应与其饮片炮制研究相结合

    中药饮片虽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所收载为法定药标准,由于药典收载的是部分常用的饮片,规格不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又未正式颁行。据调查,目前各地只能沿用各自地方炮制规范生产,由于各地区现行的炮制工艺,采用的辅料品种和用量,炮制生产的工具等很不统一。至今还存在“各地各法、一药数法”的状况。就药典收载的“熟地黄”为例,各地区有蒸制、酒制、砂仁制、砂仁黄酒制、砂仁陈皮制、砂仁黄酒陈皮制和砂仁白酒姜汁制等9种制法,其工艺有罐炖、桶蒸、笼蒸等。其辅料有黄酒或白酒,其辅料用量差异更大,而药典上仅收载蒸制和酒炖制两种规格的熟地黄。而以熟地黄组方的中成药,药典上收载有“六味地黄丸”等40种,而在40个成方上只写“熟地黄”。就是说当“六味地黄丸”等成药的生产配料时,采用任一规格的制品都是合法的,这就很难达到该成药质量的统一,也就会失去国家最高药品标准的权威性。同时现有饮片质量标准大多是采用“性状”经验鉴别及理化定性鉴别,而大多缺乏饮片内在药效成分定量检测标准。为此在中成药研究时,只有结合成方中原料药饮片炮制的研究,才能避免由原料药饮片质量不稳定、不合格而造成中成药科研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否则也难以达到创新优质高效的新成方药剂。
, 百拇医药
    2.中成药开发研究应与其药材采制、品种研究相结合

    中药采制是制备优势药材又一传统制药技术,是医药学家在长期结合医疗效应中优选形成特定的经验技术。依法采制也是传统用作监控药材质量的又一项有效法则,包括药材的道地产区、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加工和干燥法、贮藏期限等最佳条件,以保证中医用药质量的稳定。

    研究表明中药材采制法则与其所含药效成分量有密切关系,如不同产区的地黄,传统以怀地黄为道地(河南怀庆府),检测表明怀地黄所含的梓醇和总还原糖量最高,分别为0.811%和60.48%,而山东产品为0.036%和48.82%,浙江产品为0.001%和47.91%;广东产品为0.019%和58.11%。其他如秦皮、厚朴、黄芪等也均以其道地药材为最佳,其内含药效物质为最高。

    不同采收期的枳实,其质量以幼果“鹅眼枳实”为佳,其幼果期(5月上旬至6月下旬)所含的挥发油、橙皮甙、辛弗林、N-甲基酷胺等量为最高。其他如青蒿以生长全盛期至花蕾期采收青蒿素含量最高。丹皮以初春和秋季为采收期药效成分含量最高。
, http://www.100md.com
    不同干燥方法的槟榔,其质量以阴干为好,其所含生物碱量暴干较阴干多损失23%。而所含鞣质经暴晒后而化氧成鞣红而变色。其他青蒿以晒干为好,丹皮以烘干为好,其药效成分含量最高。此外含挥发油成分的荆芥、薄荷等久经暴晒可使药效成分散失而失效。含脂肪油、粘液质及糖类成分的当归、白术、麦冬、党参等经暴晒使油脂外溢而出现“走油”或氧化分解而酸败变质,对药材质量有相当的影响。

    不同贮藏期的贯众,贮存1年和2年后,其所含东北贯众素降低率为22%和27%,总间苯三酚衍生物下降率为2%和8%。其他如苦杏仁、地黄、薄荷等贮藏1年后其苦杏仁甙、梓醇、挥发油等成分均有下降。此等说明中药采制的科学内涵,只有依法采制才能保持药材质量的优良度。

    据调查,目前药材市场中仍有“同名异物”的混用,国家药典虽很早冠以“南、北”或“川、关”等加以区别,但至今尚未按药典使用。如南沙参(桔梗科)、北沙参(伞形科),川木通(毛莨科)、关木通(马兜铃科),麦冬(百合科沿阶草属)山麦冬(百合科山麦冬属),板蓝根(十字花科)、南板南根(爵床科),粉萆(薯蓣科粉背薯蓣)、绵萆(薯蓣科福州薯蓣)等。而高校《方剂学》(1995版)中及中医临床处方尚未被分开,如“沙参麦冬汤”组方用的是沙参和麦冬,“导赤散”用的是木通,“神犀丹”用的是板蓝根,“萆分清饮”用的是川萆(百合科)等。在《方剂学》中亦未见有南沙参、山麦冬、关木通、南板蓝根、关木通、南板蓝根、粉萆、绵萆等处方名。此外商品药材中,当正品药材货源紧缺时或价格差异关系,人为的加混用和替代,如价低的山麦冬混在麦冬中,异地栽种价低的枸杞混入宁夏枸杞以道地药材出售,半夏货源紧缺时就将低价的水半夏替代混用等,由于药材质量低下,这无疑会影响到饮片的质量,就会影响到中医处方用药质量的稳定和临床疗效的重现性。
, 百拇医药
     三、对中成药开发的几点建议 为科学地开展中成药开发研究,首先应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原料药饮片和药材的质量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系统研究。

    1.加强野生及栽培中药材的采制经验技术的整理与研究:着重阐明药材最佳的生长区域、生长年限、采收时限、加工与干燥方法、贮藏条件与期限、包装规格及中药材GAP的基础研究等,并规范药材名、饮片名和处方名,以保证提供优质药材。并组织编订全国性《中药材采制技术规范》,以指导优质药材的生产。

    2.加强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着重研究炮制最佳新工艺、新设备、辅料和优质饮片质量标准及产品包装标准等,以保证提供优质中药饮片,并组织编订全国统一的《全国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和饮片质量标准》,指导优质饮片的生产。

    3.继续加强中药基础研究,为中成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中药材、饮片、中成药的药效与毒性成分的研究及适应中成药(复方)药效成分分析技术研究。

    ——中药药效学、毒理学的研究及与中药临床药理学相结合的研究。

    ——建立中医病证的动物新模型的研究及中药采制、炮制对药效成分、毒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等比较研究。

    中成药的开发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研究应是采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方法,结合传统制药特点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系统研究。只有与饮片和药材等原料相结合研究,再结合临床药理研究,才能提供符合安全、有效、可控、稳定高质量的原料药,有了高质量的原料药,才有可能研究创新出达到优质高效的新成方药剂。, http://www.100md.com(王一目)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