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鱼肉类 > 其它水产类 >
编号:99574
我国运用基因组技术破解对虾遗传密码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3日 科学时报
     新华社电我国正在进行一项初具规模的对虾基因组研究工作,以使曾经居世界第一位的对虾养殖产业在新世纪里重振辉煌。

    “这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和陆生动植物基因组研究后,全球开展的为数不多的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之一,也是我国海洋生物学研究迈入基因时代的一个标志。”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相建海研究员日前在杭州举行的国际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研讨会上这样说道。

    对虾是世界上重要的水产养殖生物。然而近年来,病害严重、种质退化、抗病力下降等问题一直困惑着全球对虾养殖业。为在较短时间内尽快找到这些致病基因,从去年11月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以相建海研究员为主的科学家与中科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展开合作,在已建立的中国对虾CDNA文库基础上,运用强大的测序技术平台,对表达序列标签(ESTs)进行了检测。

    目前,科学家们已找到了1万个ESTs,并通过这些带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分析出了3000多个对虾的新基因序列。而此前,世界上已经公布的各种对虾的ESTs序列还不到3000个。相建海说,“这些新基因很有可能与对虾的生长发育速度、抗病性和性别控制直接相关。”

    与家禽、家畜上千年的养殖历史相比,对虾的人工养殖史十分短暂。为此,位于东海之滨的海洋研究所还运用了先进的MAS(分子遗传标志辅助选育)和QTL(数量性状位点)技术,以加快对虾的选育速度和进行质量监控。在此之前,我国科学家徐洵院士等已在世界上率先破译了对虾病毒的遗传密码;中国对虾的“微卫星序列”也已在国际数据库进行注册登记。“这些努力使我国在国际对虾基因组的研究中得以后来居上。”相建海说。

    我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养殖生产国。1991年,中国的对虾养殖面积曾一度达到220万亩左右,产量高达21万吨。1993年,一种名为白斑杆状病毒的病害导致了对虾的大量死亡,产量锐减50%-60%,中国的对虾养殖由此遭受重创。此后,中国科学家开展了对虾的一系列研究,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 百拇医药(张乐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