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服用中药 > 毒副作用
编号:101118
砷毒性与药性的辩证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21日 健康报
     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雄黄、雌黄一类的砷矿物。

    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炼丹术产生,砷就是一种主要的炼丹原料。

    后来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历代的帝王和权贵贪图长生不老,都把长寿寄托在炼丹上。由于过量服用,许多人因砷中毒而死,留下了许多冤案、错案。陶弘景(公元5世纪)所著《神农本草经》记载,食用雄黄可以轻身成仙。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砷的药用著述较详。我国人民在端午节时喝雄黄酒,由来已久,据说可以“活血去邪”,但不可多吃,吃多了会发生砷中毒。我国历代人民主要将砷作为驱虫、杀菌的药物,或作为强身剂使用。16世纪在瑞士已开始用砷剂治疗梅毒和贫血。19世纪欧洲人广泛地将砷作为抗菌药和强身剂使用。

    可见,几千年来,人们对砷的药物性和毒性均有所认识。

    砷矿物主要有雄黄(AsS)、雌黄(As2S3)、毒砂(砷黄铁矿FeAsS)、砷华(砒霜As2O3)、斜方砷铁矿(FeAs2)、辉砷钴矿(CoAsS)、辉砷镍矿(NiAsS)等。其中毒砂、雄黄、雌黄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砷矿物。臭葱石Fe【AsO4】2H2O属于氧化砷。

    据林年丰所著《医学环境地球化学》一书介绍:人体每天从食物和水中摄取一定量的砷,一个人一天的摄入量约为0.5~2.5mg。砷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而后输送到全身。

    砷在机体内的代谢较快,半衰期为10小时至几天。进入机体的砷在4~6小时后即开始排泄,总排泄量一个人一天约为1mg。90%的砷都是从尿中排泄的,其余的随汗水、乳汁和粪便排出。如果摄入砷的量过多,就会发生砷中毒。

    砷的确会给人类造成祸害,如砒霜,但我们还要看到砷为人类造福的一面,如将砷(元素状态的砷)作为一种强壮剂,服用可以强身壮体御寒。至今瑞士山区人民仍在口服元素状的砷。有人认为,每人每日摄入砷的量不能低于12μg,否则就会引起缺砷症。实验证明,动物缺砷可引起生长障碍,发育滞缓,免疫力下降,毛发生长不良,无光泽,易脆易脱。虽然人类和动物都不可缺砷,但需要量较少,在一般的生态环境中摄取都能得到满足。所以,砷缺乏症是少见的。有关专家指出,矿泉水中砷大于1mg/L即可作医疗沐浴。当羊群发生硒中毒时,可用砷矿物解毒。

    奇怪的是,人类口服甲基砷是有毒的,而海产品含砷量是食物中最高的,但从古至今未见有食鱼虾者中毒的,这个原因至今尚不清楚。

    在医药方面,用砷化物治疗梅毒、贫血和作为强身剂。用具有一定浓度的亚砷酸钾液治疗风湿症、白血病、牛皮癣;用卡巴砷作为驱虫剂;用砷酸钠(Na3AsO4)治疗慢性皮肤病、寄生虫病和贫血;妇女使用的灭滴剂也都是砷化物。

    在中药配方中常有雄黄,其功能是解毒、杀虫、燥湿。著名的六神丸中就有雄黄,主治咽喉肿痛。但雄黄不能熬汤药,不能用火煅烧,不能连续服用,否则会中毒或积毒。腰黄是雄黄中质量最好者,尤其是飞腰黄。雌黄与雄黄功效相似,但雌黄具毒性,更应慎用。

    综上所述砷对人体有益也有害,不可缺也不可过量,因此,我们只有客观地、科学地认识它,掌握它,才能化害为利,为我所用。,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 环境医学 > 环境、公害病、污染物与健康 > 砷(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