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调味品类 > 酱油
编号:105723
怕贫血就喝铁酱油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1月6日 新华网
     一项以预防人体缺铁性疾病为主的中国酱油铁强化计划从明年开始在我国启动。人体缺铁性疾病将逐步得到改善。

    缺铁威胁人类健康

    在机关上班的申女士,近两年时常觉得头晕耳鸣、四肢乏力,特别是怀孕以后,情况就更严重了,她不得不到医院接受治疗。

    申女士:"大夫让我去查血,化验结果是血色素低、贫血,这可能会影响小孩,主要是影响孕妇。"

    据专家介绍,申女士这种疾病是由于身体缺少一种微量元素铁引起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儿保健中心最新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15到49岁的育龄妇女中,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1.2%。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食品卫生研究所在调查中发现,20%到30%的儿童患有贫血。

    患者家属:"血色素吧一般正常的都是12克,他却是5~6克;白细胞一般一万多吧,他才两千多;血小板几十万,他只有几千。"
, http://www.100md.com
    家住偏远农村的文静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由于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营养跟不上,父母忙于农活又无暇照顾,文静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病不得不休学住院与病床为伴。

    患者家属:"贫血就觉得总是没劲,医生发现了,说有毛病。

    记者:"在这以前没发现吗?"

    患者家属:"在这以前咱不知道啊,咱们老百姓哪儿知道啊?"

    卢新天(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从各个方面说,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缺铁性贫血一直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营养性疾病。"

    今年是我国政府向世界承诺消除碘缺乏病的最后一年,碘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已在全社会引起高度重视,碘缺乏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由于人体另一种微量元素"铁"的缺乏而导致的营养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另一个杀手。
, 百拇医药
    霍君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卫生研究所博士后):"我国199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人群缺铁性发病率是不一样的,平均20%的发病率,一些高发人群发病率甚至达到70%,是很严重的营养问题。"国人缺铁 事出有因。

    造成缺铁性疾病有多种因素,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膳食结构不合理,我国是一个以食用大米、面粉、蔬菜等为主的国家,动物性食物量偏低,以铁为主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相对供应不足。

    霍君生:"我国是一个植物性膳食国家,植物中的铁源生物利用率非常低,尽管我们摄入的铁很多但实际利用率很少。"

    陈春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教授):"从成份来算,中国膳食铁的含量是不低的,已经到了需要量的绝对值,但因为它的吸收率很低,几乎只有2%、3%,因此吸收进身体的铁是不够的。"

    铁属于微量营养元素,如果长期缺乏就会引起身体透支,被医学界称为是隐形的饥饿。儿童缺铁会导致身体发育不良和记忆力减退,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据专家介绍,长期缺铁的儿童和正常儿童相比,智商要低5至7分。孕妇缺铁就更容易导致贫血,直接影响胎儿发育和新生儿健康。成年人缺铁就会四肢无力,降低工作效率。
, 百拇医药
    华瑛(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营养性贫血在儿童中是很常见的,儿童营养性贫血主要与饮食习惯有关。在北京应该说经济很发达,可为什么营养性贫血还很多见呢?主要是牛奶为主的饮食,因为牛奶里面含铁少,富含铁的奶粉就好多了。"

    在我国一些不发达地区和比较贫困地区还缺少补铁方面的知识,另外由于一些地方生活水平比较低,人体吸收的铁不够身体的正常需要;而在一些生活质量比较高的大城市,部分孩子有厌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喜欢吃的吃,不喜欢吃的不吃,这是在大城市中营养性疾病成为常见病的原因之一。

    记者:"你知道你为什么贫血吗?"

    患儿甲:"我不知道,我妈没跟我说过。就是挑食,好多菜类都不吃,肉也吃的少。"

    患儿乙:"不太清楚,贫血病就是白血球高吧,别的,反正是不知道。"
, 百拇医药
    那么,人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贫血呢?通常贫血的标准是:女性每升血小于110克,男性每升血小于120克。小于90克为轻度贫血,90~60克为中度贫血,低于60克则属于重度贫血。

    王临红(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儿保健中心主任):"贫血症状主要是心慌、气短、舌炎、口腔炎、如果重的话血糖下降,会引起其他的感染。"

    从职业分布来看,贫血患者中农民和工人所占的比例较大,知识分子、干部以及学生相对较少。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以及贫困等原因使我国成为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地区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国民健康素质下降,并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必须要以健康的身体作为前提。

    补铁增添生命活力

    采取铁食品强化计划早在四五十年代的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先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补充源源不断的健康兵源,制订了食品强化政策,以保证人体最基本的微量元素的供给。对于解决人体缺铁问题,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1992年,联合国发表世界营养宣言,160多个国家加盟,表示在2000年内控制营养缺乏的问题。我国还是世界营养行动计划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1997年我国出台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将解决贫血问题列入其中。国务院已着手把预防育龄妇女和儿童缺铁问题列入《中国妇女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而在众多的食品中我国为何以酱油作为铁强化的食物载体呢?
, 百拇医药
    霍君生:"一是这种食物是全民都在食用的,不是地区性的食品,而且它的食入量比较稳定。"

    在我国,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食面食。这种地区性差异就导致了米面等主食作为铁强化载体的局限性。酱油在我国人均每天12.6克,有70%的中国人吃酱油,而且吃多吃少容易控制。那么选择什么样的铁剂溶解到酱油中才更易于人体吸收呢?

    霍君生:"一般学术界认为血红素铁是公认的吸收率最高的铁。但这种铁在实际应用中困难很大,一是它的价格非常高,是一般铁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价格,再一个它水溶性很差。"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试验,一种EDTA纳铁化合物最终被认可,它不仅吸收率高,而且不影响酱油本身的颜色和味道。

    陈春明:"我国作过一次比较试验,在缺铁的纺织女工中一组补铁,一组不补,结果补铁的女工工作效率提高了17%。"
, 百拇医药
    科研人员给一些少年儿童食用铁强化酱油,3个月后这些孩子的血红蛋白便达到了正常。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据了解,铁强化酱油投放市场后在价格上也不会有大的波动。按平均计算,每天只需多花几厘钱,一年也就是几元钱就可以满足铁的需要。

    当然,食用铁酱油并不是补铁的唯一途径,通过饮食疗法补铁不失为理想的方法。申女士在医师的指导下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营养补充铁元素,不仅恢复了健康,还消除了她对胎儿健康的担忧。

    患者:"大夫让我在营养方面多加注意,就是多吃一些蛋、猪肝、瘦肉、然后让我补充一些铁剂,大概补了一到两周的时间,色素就上来了,贫血基本上好了。"铁酱油消费让人明明白白酱油虽然不像食盐那样成为生命的必需品,但它却是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因此,人们除了关注铁酱油的价格和补铁效果外,还关注酱油本身的质量和营养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化。

    陈春明:"ECTA 纳铁的溶解度比较大,没有异味,我们作了工艺实验,对酱油质量没有任何的影响。"
, 百拇医药
    缺铁的人若吃了铁酱油会补铁,那么不缺铁的人吃了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呢?

    陈春明:"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人体有自动调节功能,当你身体不缺铁的时候,它的吸收率就自然降低了,当你缺铁的时候,吸收率就增加,再说酱油中铁的含量不会过多。"

    专家研究证明,铁的摄入增加不会使血色素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在铁严重缺乏时,人体对铁的吸收率可达到10%到15%,不缺乏时则吸收率仅为1%到2%,另外,多补充的铁对于不贫血的人会转为储存铁,人体储存铁的能力很强。西方国家的人长期食用铁强化面粉,已经证明人体内铁储存量达到正常的几倍,也不会对身体有损害。

    如同许多产品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有其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一样,铁酱油的质量是否能够长期得到保证,是否会形成以盈利为目的的价格竞争呢?

    杨晓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食品卫生研究所所长):"作为一种强化政策应该是国家政府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这样,因为它涉及面比较广,如果有差错就会发生很大危险。"
, http://www.100md.com
    霍君生:"从现在来看,我国酱油生产比较集中,尽管有很多小厂,但是产量非常集中。我们大概统计了一下,前20位的酱油生产厂家覆盖了整个酱油产品的40%以上,大企业的生产设备,人员素质、管理还有质量控制都是很到位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生产铁酱油的企业只有两家,一家在北京,另一家在石家庄。在北京的这家企业中生产铁酱油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记录和质量控制标准。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介绍,在铁酱油生产的后期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灭菌方法,既有效的杀灭微生物又不破坏酱油的营养和风味。现在尽管铁酱油的成本价有所上升,但市场销售与普通酱油持平。

    杨晓光:"强化过程中靠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来推动,就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一定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强化,强化酱油有监测监督的制度,保证强化酱油的质量。"

    有人说,只有经营好自己的身体,才能经营好事业和生活。是否能有效的解决人体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关系到全民的营养健身素质,我们必须从消除自身的营养性疾病做起,关注自身的健康就是关注我们民族的未来。, 百拇医药(王雍文 )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