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国哲学
编号:122704
宋代儒医与中医文化建设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1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56期
     宋代儒医及医德学风为中医文化史之显例。宋代儒子重视医学,范仲庵曾建议召集全国医学家“聚而讲习,以精其术”。儒士以医为孝为仁。高若讷因母病研习医学,并考校整理医籍。发奋读尽天下书的苏东坡,不仅喜爱谈医,还著《药诵》、《盖公堂记》,并辑有《苏学七方》一书,后与沈括的《良方》合编成《苏沈良方》。公元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太守,当时有疫病流行,他把有效方剂抄写贴于广场,供病人使用。又从公款里拨出2000缗,自己捐出50两黄金,在杭州城中心众安桥建立一了家公立医院——“安乐坊”。后来,此医院迁到西湖边,改名为“安济坊”。宋仁宗庆历年间有进士沈常,拜太医院医师赵从古学师学习医学,此后便有“儒医”的称谓。宋代医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国家医生有六个品级,19阶具体官职,最高为翰林医官、保安郎等,翰林医官相当于五品大夫,后世遂称医生为大夫,由此开辟了医学儒学化的发展路线。

    医学儒学化为宋以后医学发展注入了生机,主要有四端:

    一是以儒家伦理阐述医德,提高了医德境界。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医们把医术作为推行仁术的手段之一。唐慎微为人疗疾不取一钱;庞安时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活人无数,病人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朱丹溪对病人体贴入微,言“病者度刻如岁,而欲立自逸也”。宋元明时代医学家建立了比汉唐时代要求更高更具体的医德规范,例如南宋张杲《医说》中的“医通神明”之论,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有“五戒十要”,明代李蓇《医学入门》有“习医规格”等,把医德规范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 http://www.100md.com
    二是搜集整理古医籍,竞相著书。著书立说为儒家根基,儒医当仁不让,不以医为业的儒子也参与医籍整理工作。宋代于1057年成立校正医书局,校订《素问》等医籍。在宋人的笔记小说中也多有医事轶闻。名士论医多有高见,如苏东坡针对医家废学《难经》之风批评道:“《难经》可废非愚蠢无知则狂而已,《难经》不学岂不误哉!”。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以实例说明人禀赋不同,用药剂量当有别,以及常服补药的危害,以实例论述极为深刻。宋以后的医家常把临证体会、读书心得、医闻轶事等,以散文形式写成医话,以歌赋形式授学。最早见于五代人高阳生所著的《王叔和脉诀》,自宋代周守忠以四言诗著《历代名医蒙术》以后,医学歌赋蜂起:著名的如明代龚延贤的《药性歌括四百味》、明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和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上述四部歌赋又被后世称为中医的“四小经典”。

    三是临床诊治思维的理学取向。汉至唐代的临床医学,虽然有张仲景的平脉辨证,但医生主要以方证对应的方式诊治,以“医者意也”的悟性思维为最高境界,但也阻隔了对诊治原理的探讨。自朱熹大张“格物穷理”的旗帜以后,医家开始注重探讨病机,探索理论,辨证论治。朱熹还把认识过程分为“格物穷理”和“格物致知”两个阶段。受其影响,刘完素和张元素都以探索病机为诊治的重点,朱丹溪则把医学活动视为格物致知的一项内容,他在所著的《格致余论·序》中称道:“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故其篇曰《格致余论》。”这就把诊治提高到理性思维的认知层次上。此后医学家们以格物致知的认识路线审视疾病的诊治过程,明清之际,以精湛赅恰的语言加以概括,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称为“诊病施治”,周之干在《慎斋遗书》中要之为“辨证施治”,章虚谷在《医门棒喝》中概之为“辨证论治”。此后“辨证论治”一语遂成为中医临床操作的理论概括。
, 百拇医药
    四是阻止了房中术的流行。魏晋玄学以后,房中术和食饵之风流行于世。汉至隋唐是房中术著作的繁荣时期。在性开放风气甚剧的魏晋时,如何晏等倡服石炼丹,服五石散及炼内外丹以求长生不老,企望成仙。晋葛洪为丹鼎派的领袖。《序房内秘术》和《葛氏房中秘书》皆是他所撰,并在《抱朴子》等著作中论述服石与炼丹。隋唐时代的医学著作也收录了这方面内容,如《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医心方》等。宋代理学家以理欲之辨审视与规范养生,其严肃色性,卑视感情而强调禁欲,医家奉为医理。理学家又吸收禅宗关于“万法尽在自己心中,顿见真如本性”之论,突出心主导行为的作用,以清静养心而成佛,是禅宗所谓:“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正佛。”儒学的禁欲抵制了性开放之风,使房中术仅在道教内部秘传。医学家们也提出相应论据,如朱丹溪据《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结合禁欲,创“相火论”。相火包括情欲、动静,因道心主静,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以此批评房中养生,在《格致余论》中断言:“若以房中为补,杀人多矣。”李时珍既批评房中术,也反对服饵,理学家和儒医阻止房中术和食饵风虽然有其正负两方面的作用,但从养生保健而论,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综上所述,宋代儒医在以儒学精神治医的实践中,不仅发展了中医学理论,提高了医德境界,而且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医学文化,成为宝贵的民族遗产。, http://www.100md.com(孟庆云)